APP下载

从跨文化交际看中国茶叶出口的商标译名

2017-02-07李涛安刘海舟

福建茶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名茶跨文化交际

李涛安,刘海舟

(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南昌 330004)

从跨文化交际看中国茶叶出口的商标译名

李涛安,刘海舟

(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南昌 330004)

茶是中国的国饮,在源远流长、雅俗共赏的传统茶文化传播过程中,受到民族地域文化和语言的差异限制,因此,对中国茶文化的翻译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即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对中国茶叶出口贸易中的商标加以合理的翻译,注意茶叶商标与其他商标的翻译区别,注重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茶文化的品牌性传递,从而提高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销量,拓展国际茶叶市场。

中国茶叶;出口;跨文化交际;商标翻译

在国际贸易加速发展的当代,为了更好地对外传播中国传统茶文化、推介中国的茶产品,需要注重对中国茶叶产品出口的商标翻译,要重视茶文化在国际上的翻译,针对市场上茶叶出口产品的商标译名存在缺陷的现象,加以有效的改进和优化,从而实现中国茶叶产品出口的贸易增值,提高国外消费者对于中国茶叶产品的认知和接受度。

1 我国茶叶品牌出口现状

我国茶叶种植面积位于世界第一,然而目前茶叶产品的出口销量却落后于他国,品牌声誉不如斯里兰卡、印度等国家。究其原由,主要是我国没有充分利用我国名茶的品牌优势,在运用地理标注对名茶进行划分时并没有将商业品牌加以有效的分离,显示出较为混乱的茶叶品牌格局,同时我国的名茶品牌没有知识产权,名茶品牌之间的界定较为模糊,难以准确地区分茶叶产品。如:碧螺春、西湖龙井、毛尖等品牌大多是以地理位置加以命名,这就存在一个名茶品牌可以由不同的厂家生产、凡是该地域的茶叶都被冠以名茶品牌的现象。

另外,我国一些茶叶企业还没有形成跨文化交际的茶叶品牌出口意识,有许多企业还处于粗放式经营加工阶段,缺乏茶叶品牌竞争意识,仅将目光集中于销售的产量上,而没有将视线拓展到品牌出口的创汇方面,这就导致外国人难以真正了解中国茶叶的品质和内涵,无法开创更大的国际市场。

2 中国茶叶出口中的商标译名问题

2.1 茶叶品牌商标的翻译混乱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根据茶叶的地理标志进行命名,而同一品牌的茶叶生产商又不尽相同,在各个茶叶生产商缺乏交流和沟通的条件下,茶叶品牌商标的翻译出现了混乱的现象,缺乏对茶叶品牌商标翻译的统一规定。以国人所熟知的福建铁观音茶叶品牌为例,其英文译名就五花八门,诸如:IronGoddess、Iron Goddess of Merey、IronBuddha、TieGuan Yin、Iron Goddess等,如此繁多的铁观音商标译名,令人眼花缭乱,自然也无法对国外消费者产生困惑,无法准确地认识中国的品牌茶叶——福建铁观音,不利于中国品牌茶叶在国外的推广和宣传,降低了中国茶叶品牌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2.2 对中英文化差异的重视匮乏

从经济贸易的角度来看,中国的茶叶出口贸易归属于国际贸易活动领域,然而,对中国茶叶商品的翻译应当归属于跨文化交际的范畴,要注重中英文化的差异背景,尊重不同地域文化的语言使用习惯和语言禁忌,赋予中国茶叶品牌的文化属性和内涵。例如: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龙井茶,在国内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声誉,在对其进行商标翻译的时候要考虑到中英文化的差异性,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如果直译的方式将中国知名品牌“龙井茶”翻译为“Dragon well tea”,就显现出对英国文化的无知和愚妄,这是因为“龙”这个词语在中国代表着中华民族崇拜的图腾性元素,被寓意为权力和高贵的象征;然而“龙”这个词语在英国文化中却代表了邪恶、残暴、血腥和贪婪的象征。因此,在将中国名茶“龙井茶”在进行跨文化翻译宣传的时候,要直接将其翻译为“Longjing Tea”,以符合英语文化习惯。又如:中国知名品牌茶叶——大红袍,如果将其翻译成“Red Rode”,则显然也是对英国文化的不了解,这是由于红色在中国代表着喜庆、吉祥之意,而在西方文化中却含有危险、血腥和残暴的意思,因而,必须采用“Dahongpao Tea”的翻译策略,以免导致国外消费者的心理厌烦之感。

2.3 忽略了茶叶自身的特性

由于对中英文化差异化的考虑因素,我国对于品牌茶叶的商标翻译通常是采用“音译”的策略和方式,但是,在翻译之中也还要注重茶叶自身的特性,要让西方消费者体会到中国品牌茶叶自身的特性和内涵,单纯的“音译”方式显然无法使国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茶叶的准确、完全的认知,影响了中国茶叶出口的品牌效益。而断章取义式的翻译方式显然也是不可取的,在对中国茶叶商标翻译的过程中,如果直接根据茶叶字面的意思,也容易出现偏差或误解。例如:中文概念中的“生茶”和“熟茶”,如果对其仅根据字面的意思进行翻译,将其译成“raw tea”和“ripe tea”,就存在望文生义的缺陷,应当根据茶叶的自身特性进行合理的翻译,将其翻译为“unfermented”和“fermented”,这样才不会导致国外消费者的误解,能够准确地辨析“生茶”的涵义是指没有经过发酵的茶、“熟茶”是指已经发酵过的茶。又如:在中国品牌茶叶——竹叶青的商标翻译之中,如果望文生义将其翻译为“Bamboo Leaf Green”,将会导致国外消费者的误解,以为中国的“竹叶青”茶是以竹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绿茶。而实际上,中国的“竹叶青”茶叶是因其外形扁平、挺直似竹叶、色泽青绿而得名。

3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看中国茶叶出口的商标翻译策略

3.1 注重中国茶叶商标翻译与国际惯例的统一

在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商标翻译之中,要遵循茶叶商标的国际翻译准则,要制定中国茶叶商标翻译的统一标准,避免茶叶商标翻译的混乱无序状态,要使国外消费者对中国茶叶有具体的、明确的认知,在茶叶商标翻译标准化的前提下,生成中国茶叶商标统一的文化标志或语言标准,通过对中国茶叶商标翻译准则的实现,使国外消费者能够准确地甄别茶叶商品,改变五花八门的中国茶叶商标翻译状态,引导国外消费者正确地购买中国的品牌茶叶。

在统一中国茶叶商标译名的标准化进程中,可以将中国茶叶划定为两大标准和类型,即:发酵类茶叶(Fermented tea)和非发酵类茶叶,发酵类茶叶主要包括红茶、普洱茶、乌龙茶;非发酵类茶叶主要指绿茶为主的茶叶系列。并且还可以在绿茶的统一翻译基础上,将绿茶进行标准化翻译成“Green tea”,并将绿茶加以细分,统一翻译为粉末(powder)、蒸青(steamed)、银针(silver needle)、原型(lightly rubbed)等。

3.2 实现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茶叶商标文化属性

由于中英文化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在中国茶叶出口的商标翻译过程中,要尊重西方国家的文化习惯和风俗,要了解西方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禁忌等内容,实现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茶叶商标文化属性,使国外消费者对中国茶叶的作用、涵义进行个性化的了解和认知,不仅使茶叶商标琅琅上口、便于记忆,而且还要注重其文化内涵。为了实现中英文化差异条件下的茶叶商标翻译,可以采用如下翻译方法,进行具体化的应用:

3.2.1 直译法。在对中国茶叶的商标翻译中,要体现出茶叶商品的特性,规避中英文化差异中的文化禁忌。如:可以将中国武夷岩茶翻译为Rock Tea,这种直译方式可以使国外消费者明白中国武夷岩茶是生长于岩石之上,环保无污染、健康养生,并还可以突显出武夷岩茶的“岩韵”文化传播特性。

3.2.2 音译法。在对中国茶叶的商标翻译中,不能单纯采用直译的方式,还可以采用音译的方法,对于一些不适宜采用直译法的中国名茶就可以运用音译法,以避免直译中的文化禁忌。例如:中国名茶——大红袍,就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而应当采用音译的策略,以规避中英文化差异中的文化禁忌,不能用直译的方式翻译为“Red Rode”,而应当采用音译的方式将其翻译为“Dahongpao tea”,从而达到较好的翻译效果。

3.2.3 音义结合翻译方法。音义结合翻译法在中国茶叶商标翻译之中,可以达到传递中国茶叶神韵的效果,可以诱发国外消费者种种联想,起到跨文化传播和销售的目的。例如:中国名茶——铁观音,就可以翻译为Tea Buddha,这个译名不仅突显出铁观音名茶的产品特性,也传达出铁观音内蕴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将品牌茶与中国的佛禅联系,较好地表达出中国名茶的厚重文化属性,极易激发国外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传统茶文化底蕴深厚、富含中国特有的文化理念和精神意识,在中国茶产品出口贸易的经济活动中,我们要重视茶产品的商标翻译,要尊重中英文化之间的差异性,采用正确的茶产品商标翻译策略,将中国茶产品的特性、文化理念等传递出去,避免茶产品商标翻译中的混乱和文化禁忌,创设出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中国茶叶商标译名,为国外消费者所认同和接受,从而推动中国茶叶的国际贸易和传播。

[1]闫成铖.从跨文化交际看中国商品出口到德国的商标译名[J].科技信息,2013(1):145.

[2]孔令翠.商标翻译的中西合壁[J].求索,2005(10):42-44.

[3]常莉.从跨文化角度谈广告传播中的茶产品的翻译[J].福建茶叶,2016(3):42-43.

[4]胡玉辉,王云羡.中外文化差异背景下茶叶商标翻译策略研究[J].福建茶叶,2016(5):331-332.

[5]王建辉,蔡银.术语学视角下茶名英译的规范化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3-96.

[6]王徽英.跨文化交际与出口商品商标词研究[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3(4):41-44.

[7]王战锋.论跨文化广告传播中茶叶商标的翻译[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8):117-118.

江西省普通本科高校中青年教师发展计划访问学者专项资金

李涛安(1968-),女,江西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英语翻译、英语教学法。

猜你喜欢

名茶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永顺園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永顺园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永顺园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