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茶叶品牌及包装汉英翻译研究

2017-02-07李瑞超

福建茶叶 2017年11期
关键词:汉英茶文化茶叶

李瑞超

(西安翻译学院,陕西西安 710105)

我国茶叶品牌及包装汉英翻译研究

李瑞超

(西安翻译学院,陕西西安 710105)

我国茶叶品牌享誉国内外,为进一步加强我国茶叶品牌在国际范围内的推广,文章从中外文化差异、专业词汇翻译技巧等方面研究了我国茶叶品牌及包装汉英翻译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应策略,以期我国茶产品和茶文化的深层内涵,更加顺利地实现国际传播。

茶叶;品牌与包装;汉英翻译

1 茶叶品牌与包装关系

茶叶包装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储藏,还有利于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优秀的茶叶包装为茶叶产品创造了消费者接触品牌的机会,蕴藏着茶文化的深层次内涵,让消费者更加透彻的了解茶叶生产销售企业及中国茶文化,从而对茶叶产品产生更多的信任感。这是一个消费者对茶叶从认识到忠诚再到购买的过程,对于增加茶叶销量,提高消费者认可度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茶叶包装还可打造专属的品牌特色,既可以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美感,又可以创造茶叶的品牌效应。品牌效应是茶叶销售与推广赢得市场的重要保证,也是通往消费心理的重要法宝,有利于提高消费者对茶叶品牌的信任度。因此,深入研究茶叶品牌及包装翻译,对于中国茶产品占据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推动中国茶文化的对外传播都具有重要意义。

2 茶叶品牌及包装汉英翻译存在的问题

当今,我国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茶叶生产国与出口国,在国际茶叶市场中的地位逐渐升高。然而在我国茶叶品牌及包装翻译中,还存在着严重的望文生“译”的问题,尤其是具备深厚文化内涵的茶叶品牌及包装的翻译。

2.1 茶叶品牌翻译标准不统一

尽管我国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并流传至今愈发璀璨辉煌。但是,较之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茶叶生产模式与管理模式依然比较落后,茶叶品牌意识较为淡薄,茶叶包装研究不够深入。我国多数茶叶都是以其生产地域所命名的,如云南普洱茶、黄山毛峰茶、武夷岩茶、福建安溪铁观音等,茶企业在翻译方面“各自为政”,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如铁观音的英文翻译在目前市场上就流行着十多种,包括“Iron Buddha”,“Tie Guan Yin”,“Iron Goddess”,“Tit Kwun Yum”等,这种翻译标准不统一就直接导致茶叶出口市场混乱,不利于国外消费者准确认识中国茶产品及茶文化,削弱了我国茶叶品牌竞争力及国际影响力。

2.2 翻译中忽视了中外文化差异

在茶叶品牌及包装出口翻译过程中,一些译者恰恰忽视了这种地域间的文化差异,尤其是出口国家的文化禁忌。如我国视黄色为尊贵典雅的代表,象征着权威,而法国则将黄色作为不忠的代表,因此,在翻译茶叶色泽时,译者应尽量避免使用浅黄、淡黄等词汇。

2.3 翻译技巧及语法错误问题

在茶叶品牌及包装翻译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语法错误和机械化直译。由于部分翻译人员并不了解中国茶文化,更不知悉中外文化差异,加之自身翻译功底较差,在翻译过程中,常常出现此类问题。当然有些茶,如绿茶是可以直接翻译成“green tea”的,而再如龙井茶直译为LongJing Tea就明显降低了它本身的文化韵味与美感,未充分体现其应有的特色,在行业术语中多将其译为“Dragonwell green tea”,这就更加充分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特色,召唤出文化的力量,形成中国茶品牌。

翻译中的语法错误其实是影响茶产品及茶文化推广的硬伤。不同国家使用的语言在语法结构上各有其特色,汉英两种语言同样受地域差异影响,而存在着表达方式上的不同。如将茶叶包装上“常温下密封保存”译为“Please store with sealing at regulartemperature”,从语法结构上来看,这种表达是合理的,但“seal”具有动词和名词两种属性,国外通常将其作为名词使用,翻译为“Please store with seal atregular temperature”。

3 茶叶品牌及包装汉英翻译的指导策略

茶叶品牌及包装汉英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显然已经成为了阻碍我国茶产品及茶文化走出国门的一个重要障碍。因此,文章坚持文化传承和对外发展上找到平衡点,提出以下几点茶叶品牌及包装汉英翻译的指导策略。

3.1 树立牢固的品牌意识,形成翻译标准

我国茶产业的国际化发展,离不开茶品牌的建立及对茶包装的深入研究,茶企业应与文化翻译部门和行业内各公司之间实现合作,树立牢固的品牌意识,生成统一的翻译标准。茶叶品牌是茶企业的文化符号与形象代言,在不断改良和提升我国茶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还应通过茶品牌吸引消费者注意力,形成消费者凝聚力,提高消费者的认可度与信任度。因此,茶企业应当创立属于自己的茶叶品牌和商标,设计出具有鲜明个性、丰富文化内涵的茶叶包装,并通过行业内部及文化翻译部门的通力合作,实现翻译规范与标准的统一,针对不同的茶叶品类形成统一的翻译形式,根据实际情况实时更新翻译语料库,为译者在进行茶叶品类及包装内容翻译时提供依据。

3.2 翻译过程中注重中外文化差异

要做好茶叶品牌及包装汉英翻译工作,译者必定要深入了解出口国家的文化特征及中外文化差异。对此,一是可借助于网络、书籍等丰富译者的中外文化底蕴,了解中外风俗习惯差异等,如黑茶不能译为“Dark Tea”,因为“Dark”在西方表达阴郁,此时就可直译为“Heicha”,再如红茶也不能译为“Red tea”,我国因红茶茶汤颜色为红色而将其命名为红茶,而在西方更注重茶叶本身的颜色,因此,译为“Blacktea”更为合适。二是茶叶包装的设计应结合茶叶原产地文化特色,并在翻译中将其充分展现出来,但切忌触碰敏感文化角落和边缘。三是邀请专业的业内人士对茶叶包装设计进行品评,保证茶叶包装翻译既可以保持传统文化风格,又不失其现代化特色,并让深藏的茶文化内涵深入人心。

3.3 规范翻译手法和技巧

针对于汉英翻译技巧,结合茶叶品牌及包装翻译的实际需求,本文认为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可依据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应用以下几种翻译方法。

第一,直译法,该翻译方法是适用于多数茶品牌及包装汉英翻译的常用方法,通常,在中外文化认同一致且消费理念相似的条件下,为了更加方便和直观的了解茶产品,会选择这种直译法。如岩茶被译为“Rock Tea”,虽是直译,但却能体现出茶叶生长环境特征,独具其文化韵味。

第二,意译法,该翻译方法是指根据中外文化差异,对茶品牌及包装的翻译采用增删、改写等方式进行意译。如将铁观音翻译为“Tea Buddha”,取“铁”与“tea”发音相似的特征,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佛教“观音”的翻译,这样不仅在茶品牌翻译中表现鲜明的中国元素,又能够让外国消费者准确的了解茶叶信息及中国茶文化。

第三,音译法,该翻译方法多适用于知名度较高的茶产品,其基本翻译形式是“拼音+tea”或“产地+品种”,如将西湖龙井译为“Xihu Longjing Tea”,将六安瓜片译为“Luan Guapian tea”。这种音译法针对于知名度较高的茶产品传播具有锦上添花的作用,可加深国外消费者对中国茶产品及茶文化深层次内涵的了解。

目前,我国茶叶品牌及包装汉英翻译,无论是在翻译专业技能方面,还是在对茶品牌及包装翻译过程的文化差异结合方面都有所欠缺。未来,在茶叶品牌及包装汉英翻译过程中,应在尊重原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中外文化差异,采用正确的翻译方法与技巧进行翻译,并保证翻译过程中的语法准确性,确保国外消费者能够读懂中国茶叶,了解中国茶文化,推动我国茶产品及茶文化走向国际。

[1]王宝川.茶叶品牌外宣翻译策略研究[J].福建茶叶,2017(1):50-51.

[2]王成秀.中西茶文化差异背景下的茶叶翻译技巧与方法探究[J].福建茶叶,2016(10):341-342.

本文是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6JK2064)“建构主义视域下翻译能力的协作建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李瑞超(1983-),男,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翻译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汉英茶文化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A Chinese-English List of the Sports Programmes in Winter Olympics 冬奥会项目名称汉英对照词表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香喷喷的茶叶
汉英中型语文词典义项精细度对比研究
汽车德汉英图解词典(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