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17-02-07侯同江

福建茶叶 2017年11期
关键词:茶文化素质教育价值

侯同江

(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河南南阳 473000)

茶文化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侯同江

(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河南南阳 473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素质教育日益被人们所重视。不少高校开始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素质教育,来提升学生们的道德素质和人文修养。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不仅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还含有十分优秀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内涵,这对于优化高校素质教育大有裨益。本文从茶文化的文化及精神思想特征、高校素质教育的现状和两者的融合路径等方面入手,来对茶文化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茶文化;高等学校;素质教育;融合路径

中国茶文化之所以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因为其不仅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功能,更因为蕴含了十分优秀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这与我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真善美”等观念一脉相承,具有很好的道德感化和价值引导功能。因此,高校将茶文化融入到素质教育中,一方面能大大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能够锤炼他们更加高尚的人格和情操,引导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 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我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在发展的历程中,茶文化一方面与其它文化、美学形态“互通有无”,如音乐、绘画、家居、文学等,使其外延和扩展呈现出广泛而丰富的特征。另一方面,茶文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恰好也是我国哲学思想“百花齐放”,不断交融碰撞的大历史时期。因此,茶文化也就不可避免地与儒家、道家以及佛教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产生融合,茶的自然特性为这些思想流派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载体,而这些思想流派则为茶文化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我国的茶产于大自然,往往生长于那些山清水秀的地区,茶的这些自然特质,一方面为茶文化赋予了清新自然的物质之美,另一方面其与其它艺术形式相互融合,给予了茶文化十分深厚的精神之美。

1.1 茶文化的物质之美

首先体现在茶叶的颜色、形状、味道、口感等方面,以绿茶为例,其冲泡后颜色晶莹碧绿,形状优美舒展,味道清新甘甜,口感则温顺生津。红茶则展现出另外一种物质之美,其冲泡后色泽红亮鲜明,味道醇厚香浓。同时,青茶、黑茶、白茶等茶叶种类,又各具特色,有着自己独特而鲜明的美学特征。茶文化的物质之美还体现在茶具上面。如不同工艺、形状的茶壶、茶杯、茶碗。有的是陶土茶具,胎质细腻而密致,造型质朴大方,颜色浑厚淳朴,呈现出简练朴实的美学价值。有的是瓷质茶具,色彩丰富,造型多变,色泽温润,给人以优雅精致的美学享受。有的是漆器茶具,颜色与瓷器相比更加绚丽多彩,而造型轻巧大气,再配以不同材质和形状的饰品,使其不仅有耐温、耐腐蚀等实用价值,更有非常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另外,玻璃茶具则色泽光亮通透,造型流动多变,在冲泡茶叶时,可以全方位观察到茶叶舒展变化的全过程,有着很好的动态美学。

1.2 茶文化的精神之美

茶文化的精神之美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意境之美,二是艺术之美。意境之美的源头一方面是茶的自然特性,另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茶是大自然的产物,其生长环境的位置大多远离人烟,没有什么污染,因此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原生态特质。同时其多生长在江南丘陵和南方山区地带,气候温和湿润,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并且环境也大多山清水秀,这就赋予了茶文化最重要的基础特征。而这一特征与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又十分契合,因此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以文人、思想家为主的饮茶者,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茶叶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如高山流水、小桥人家、田园篱笆等意境,就是茶文化意境之美的典型代表。茶文化的艺术之美则体现在多个层面上,如建筑环境的营造上,典型的就是一些精致的茶楼、园林、茶亭等。另外还体现在诗歌、音乐、舞蹈、生活等多个维度之上。

1.3 茶文化的哲学之美

这是茶文化的最高层次,也是其与高校素质教育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部分。茶文化不仅有深厚的美学价值,更有高远而深奥的哲学内涵和价值追求。赋予茶文化这一内涵的主要是儒家、道家和佛教的哲学思想。儒家赋予茶文化的主要是“中庸和谐”的哲学理念。中庸的意识十分宽泛,其中有适度、平衡、稳定之意,注重人与人之间关系上融洽与恰到好处,既不过分,也不缺礼。同时也讲究人与世界的和谐相处,用对立而统一关系,让两者始终保持稳定的状态。这种哲学理念不仅体现在饮茶的过程中,更影响了饮茶者对生活、工作的态度,让其心胸更为宽广,心态更加积极、乐观和平和。道家的哲学思想则赋予了茶文化“天人合一”的内涵。这一理念注重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要亲近自然、顺应自然,要学会从自然中享受到万物的美丽和灵动,感受到天地运转的规律,从而领悟到人生的意义和人与自然相处的美妙之处。同样,道家的这一哲学为茶文化平添了几分超凡脱俗的价值理念,从古至今,不少饮茶者通过茶文化,忘掉了人世间的烦恼,让心灵得到了净化,让思想得到了升华。佛教则为茶文化注入了大量的佛理禅机,如其强调的“禅茶一味”,就有着“苦、静、凡”的价值观念,苦即人生之苦,要通过参禅去看透生死,看破离合,达到顿悟的目的。静,指的是参禅和修行时的心理状态,要让身静,“八风吹不动”,要让心静,不为外界任何事物所困扰。而凡,指的是种种平凡之事和细微之处,强调要参透“禅茶一味”,通过生活中那些琐碎且微不足道的小事,去发现这个世界和宇宙的本质,去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和意义。

2 茶文化在高校素质教育上的价值

茶文化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感染力和思想引导力,对于高校素质教育工作来讲,茶文化的价值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养生功效、审美作用、综合素质扩展、价值引导等方面。

2.1 茶文化的养生功效

茶本身就是一种能够清热解毒去火的饮品,据古书记载,当年神农氏尝百草,一天碰到七十二种毒,最后是喝了茶而让毒得以解开。另外,茶还含有多种营养元素,如茶多酚、氨基酸等人体必不可少的物质,有着提神健脑、缓解疲劳的功效,能够让大学生精神饱满,朝气蓬勃,学习做事更加积极向上,得到他人更多的认可。另外这些物质还有着安神和纾解情绪的作用,可以让大学生在遇到困难和烦恼时,能够通过饮茶去让内心变得更加平和安定,有助于其心理状态的稳定。

2.2 茶文化的审美作用

茶文化在其发展历史中,不断与其它的艺术形式和领域交融碰撞,进而使其有了极为丰富的内涵和宽广的外延,如茶诗、茶画、茶舞、茶室、茶艺、茶道、园林建筑等等。这些延伸出去的内容,有的具有语言文字上的美学价值,有的具有形象视觉上的审美功能,极大地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应当看到,在当前这个价值多元化、信息来源广泛化的时代,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定型阶段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的审美观还处于变化阶段,并没有稳定下来,非常容易受到多元审美思潮的影响。而现在的网络发达,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低俗、庸俗的信息和错误的审美取向。譬如说,芙蓉姐姐、屌丝文化等网络现象,用夸张的照片和文字,向大众传达着一种审丑心态,这种心态不以丑为耻,反而以此为荣,并津津乐道,在转发和二次创作中又出现了审丑的“次文化”现象,如曾经火爆天涯社区的“小月月事件”。而大学生群体是网络的主力军,他们极易受到这些错误审美观念的影响,让自己的审美取向出现偏差,甚至是走上歧途。由是言之,茶文化所蕴含的审美价值,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生扭转这种错误的审美趋势。并且茶文化的外延内容,大多是在千百年中才发展而来的,是经受了时间考验的艺术,是符合大多数人价值判断和审美价值的,因此其可以让大学生审美水平更上一层楼。

2.3 茶文化对大学生综合知识扩展的作用

中国茶文化丰富的外延内容,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提升其审美水平,更可以让他们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拥有更加深厚的学识,更加开阔的视野。比如说,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茶文化与诗词歌赋的结合,可以让其对中国传统文学有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古代文人的心态、价值观,了解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妙和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对于他们的专业学习有着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而对建筑专业的大学生来讲,茶文化与建筑以及环境营造方面的结合,则可以让大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和环境布局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了解到那些美轮美奂和精致美观的传统房屋、园林建造的理念、方式,这能够更好地指导他们把茶文化和传统建筑的精髓运用到现代建筑理念当中。对历史专业的学生来讲,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如“茶马古道”的形成、中国茶具的演变等知识,可以丰富他们对中国历史的认知。另外,茶文化在茶歌、茶舞等方面的延伸,对艺术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知识扩展来讲更是大有裨益。

2.4 茶文化的价值引导功能

素质教育不仅要扩展大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其知识体系,让他们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更要让他们拥有更加正确的价值观念,更加乐观平和的心态。茶文化从其形成初期,就不断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价值理念进行融合,如简朴、勤廉等,同时又汲取了大量的儒家、道家和佛教的价值理念,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的“茶德”。首先,茶德拥有儒家文化中“和、美”等价值观,倡导人们要与人和睦,与社会和睦,在行为处事中尊重他人,相互敬重,并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习惯,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其次,茶德拥有道家文化的“清、美”等价值观,强调人们要内心纯净,学会从大自然中感悟到万物之美、人生之美。从现实看,受到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念出现了一些偏差,像道德滑坡、价值沦丧、享乐主义盛行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譬如说,受到年轻人追捧的网络直播领域,放眼放去,不是香车美女,便是胡吃海塞,要不就是炫富攀比,以及打架斗殴。传达出来的是一种对情色、金钱和暴力盲目崇拜的价值观,这对大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而茶文化的这些价值引导功能,则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更加正确的价值取向、更加积极的人生态度、更加远大的人生志向。

3 茶文化与高校素质教育的融合路径

3.1 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开设茶文化课程

从现实看,一些高校尽管也开设或是在其它课程中融入了一些茶文化知识内容,但是很少会开设专门的茶文化课程,这就导致茶文化知识的影响力不足,很难引起学生们的兴趣。由此而言,高校应当根据学校情况以及不同院系的专业实际,从茶文化中提取相关的知识内容,开设专门的茶文化课程。并聘请专门的老师前来进行授课,让课程更加规范、全面、系统而深入。

3.2 要丰富课程形式,让茶文化课程更加灵活多变、丰富多彩,提高其吸引力和感染力

比如说,针对茶文化中的文学方面,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朗诵活动,激发学生们的表现欲望。或是开设茶诗、散文的写作比赛,并设立相应的鼓励措施,激发出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而对于茶文化中的艺术内容,一方面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播放一些茶歌茶舞的影音资料,使大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茶歌、茶舞等形式的学习和表演活动,让大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

3.3 要做到“知行合一”,让茶文化更好地指导大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

茶文化与高校素质教育的融合,不仅是要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更是为了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因此,就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去有针对性地选取对他们就业有益的知识内容,并根据当今社会需求,将这些知识变得更加富有现实指导性。比如说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就要把茶文化中的建筑理念和环境营造方法进行提炼和总结,让大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方式方法,这必然会对他们今后的求职和工作产生很好的助推作用。

[1]欧阳康.新时期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及其实践导向[J].教育研究,2012(2):9-9.

[2]朱海燕,萧力争,刘仲华,徐仲溪.高校茶文化教育现状及茶文化素质教育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23):154-156.

[3]李翠英,余有本,周天山,王荣花.基于素质教育的茶文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9):173-174.

[4]黄晓琴、张丽霞、向勤锃.试论《茶文化学》课程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茶叶加工,2010(1):40-42.

[5]张学连.浅谈茶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开展[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5):58-58.

侯同江(1964-),男,河南邓州人,高级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商圣范蠡文化。

猜你喜欢

茶文化素质教育价值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