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茶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研究

2017-02-07

福建茶叶 2017年11期
关键词:茶文化思政思想

陈 静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11)

新媒体环境下茶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研究

陈 静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11)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民互联”的新时代。这个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各种新媒体的应运而生,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思考、求知习惯。但是泥沙俱下的新媒体中不乏一些垃圾和低俗内容,这对于那些三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来讲,有着不容忽视的负面作用。因此,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好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摆在我国高校面前一个重要课题。而我国悠久的茶文化,吸收了儒家、道家以及佛家等流派的价值理念,具有廉洁有德、敬爱为人、美真康乐等道德引导功能。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茶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有着不可小觑的积极作用。

新媒体;茶文化;高校;思政教育

对中国饮茶者来讲,茶的意义绝非饮品那样简单。由茶延伸出来的中国茶文化,与我国的儒家、道教,以及本土化的佛教相融合,孕育了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及高深的精神境界,尤其是茶文化所蕴含的优秀思想和价值理念,深刻影响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性格。现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各类新媒体相继涌出,各种信息和价值观念也大行其道。这对于“三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群体来讲既有积极的一面,更有不容小觑的负面作用。在新媒体环境里,中国茶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有着很好的补充和帮助作用。本文就从中国茶文化的内涵、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现状、茶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如何用新媒体传播茶文化等方面来进行阐述探讨。

1 中国茶文化的思想内涵和价值观念

中国人饮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古书记载,神农氏曾尝百草,遇到七十二种毒,危急时“得荼而解”。这个“荼”便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茶。神农氏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后,我们的祖先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把茶当做能够清热解毒的中草药来使用。彼时,茶文化暂时没有出现,但是清身安心、祛热解毒的自然特征,却奠定了今后中国茶文化的底层特征。

直到两汉时期,茶才渐渐成为一种人们生活中的饮品。而在紧随其后的魏晋时期,茶在当时士大夫和文人墨客的推动下,才逐渐发展出茶文化的雏形。尤其是在晋代,上层阶级炫富之风盛行,各种斗富之事层出不穷,这也使得整个社会充斥着一股奢靡之风。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一些士大夫和文人为了扭转这种不良风气,开始提倡清谈,并热衷于在青山绿水中与志同道合的朋友饮茶论道。在他们的推动下,茶文化开始慢慢形成,最初的茶文化与自然密切相关,承载着清净、幽雅、勤廉等人文价值。在同一时间,随着儒家思想的兴盛,以及道教的发展,茶所包含的自然特性与这些思想的核心要义十分契合,因此茶文化也融入了大量的儒家和道家思想价值,如“中庸和谐”、“天人合一”等。到了有唐一代,统治者开始推崇佛教,而当时不少寺庙又开设专门的茶堂,一边饮茶一边讲道,这就为茶文化注入了大量优秀的佛教思想,如“茶禅一味”、“清净枯寂”等。至此,茶文化的基础思想和价值理念正式形成。

唐宋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又让茶文化得到了一次升华。数据显示,仅一本《全唐诗》中与茶有关的诗歌就有将近五百首之多。另外,茶画、茶歌、茶词,也在唐宋两朝得到了蓬勃发展。这些艺术作品通过其高超的艺术表现力,让茶文化得到了更加深入的发展和更广泛的传播。

中国茶文化的思想内涵,从宏观层面上讲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这三部分是并列排序,没有高低之分。第一是儒家思想的入世精神,茶文化推崇奋斗自强,主张人们要有理想和抱负,并且要把自己与社会国家结合起来,在为国为民奋斗中实现个人的价值。第二是道家的出世思想,漫长人生路,不如意事常八九,因此在遇到挫折及失败后,道家思想中淡然洒脱、超凡脱俗的思想便是最好的安慰剂。其能够让人从悲观绝望中走出来,让心情变得平和乐观。而当人们功成名就,或是到了知天命之年,则会更多去思考人生与生命的意义,而此时佛教中“禅茶一味”的思想会让人看透人生之真谛,感悟宇宙之规律。可以说,茶文化的思想内涵“可进可退”,千百年来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民族的整体性格,并对我们的人文习俗融为一体。对现在的高校学生来说,从茶文化中吸收那种积极进取、淡然洒脱、追寻真理的态度和观念,对其学业以及未来的人生大有裨益。

中国茶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可以归纳为“茶人精神”。具体而言,茶人精神分为思考、修养、信仰、行为这几方面内容。茶人精神推崇理性之思考,主张要用一双独立思考的“慧眼”,从这个繁杂的世界中发现其本质所在,总结出其运转的规律。茶人精神推崇良好的修养,强调人们的行为要遵循一定的准则和规范,要与人为善,要真诚坦然,要刚正不阿,要彬彬有礼,要沉稳厚重。茶人精神推崇正确的信仰,强调人们要有所敬畏,要信仰坚定,明辨是非和善恶,追寻人生之真理。茶人精神还推崇正义之行为,在独善其身的基础上,还要尽全力去兼济天下,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生活中做到乐于助人甚至是见义勇为。应该说,茶文化的“茶人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大有裨益,能够更好地引导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在互联网上持续发力,取得了长足进步,让我国步入了一个崭新的“移动互联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各类新媒体应运而生,如微博、微信公共号、今日头条等等。这些新媒体的核心价值是“流量”,通俗而言就是“粉丝”的多少。有了粉丝才能有流量,有了流量才能做一些硬广或是软广,进而才能盈利。

因此,尽管这些新媒体中不乏一些优秀的内容,如人民日报公共号等新媒体,秉承共享、优质、沟通的原则,将传统媒体严谨、客观、深度等优点与新媒体便捷、生动、灵活等特征融为一体,向读者传达出积极向上、独立思考、乐观平和等优秀价值理念,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但是也要看到,还有很多新媒体,他们本身就不是科班出身,缺乏足够的专业素养去吸引网民关注,于是便“另辟蹊径”,不惜“剑走偏锋”,通过刊登大量娱乐八卦、消极负面甚至是黄色暴力的内容,试图赢得年轻网民的眼球。而高校学生作为移动互联网中绝对的主力军,他们的生活、学习、娱乐、休闲已经与互联网融合起来,再加上他们的“三观”尚处于成型阶段,因此新媒体对他们的影响也最大。

新媒体对大学生有积极的一面,在移动互联时代,整个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平”。比如说,我们能够从网络上,轻易地找寻到国内各大高校甚至是全世界著名大学的公开课,囊括历史、人文、经济、语言、科技、艺术等各方面内容。又比如说,当大学生遇到某个难题时,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轻松找到相关的论文、百科、课程等资料,这对他们的学习无疑是一件好事。另外,新媒体所承载的海量资讯,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认识到一个更大的世界。

但有利就有弊,正如前文所说,很多新媒体为了获得更多流量,不惜传播一些负面甚至是色情暴力的内容,这对于正处于二十岁上下年龄的大学生来说,极易被这些新媒体“带偏”。从现实看,很多大学生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或是不思进取,沉迷于享乐之中,如泡吧、通宵上网、谈情说爱等。又或是出现严重的思想道德问题,如丑化政府、敌视社会、道德滑坡等。同时,新媒体所传播的资讯,尽管是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其往往是流于表面和形式,缺乏深度思考和足够的人文底蕴,同时也十分碎片化,有的还是华而不实的“心灵鸡汤”。倘若大学生长期把这些资讯当做真正的知识来获取,很容易让自己变得浮躁起来,表面看似乎是“无所不知”,但是实质上却只是获得了皮毛而已,不利于大学生构建起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知识体系。

3 用新媒体传播茶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古人有云:“师夷长技以制夷”,意思是在面对新生事物时,要学会掌握它的特点,精准抓住它的长处,并变缺点为优点,变坏处为好处,使其为自己所掌控和利用,发挥出好的作用。对大学思政教育来讲,新媒体同样可以拿来“为我所用”。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用茶文化来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就很有价值和可行性。

从当今高校学子中存在的一些错误的思想和价值理念可以看到,茶文化所具有的道德感化功能和优秀的价值理念对改变这些不足和偏差大有裨益。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当代大学生为90后群体,他们的思想十分活跃,如果还是用老办法和老套路去传播茶文化,其效果必定会收之甚微。因此笔者认为,既然他们喜欢新媒体的思路和方式,那么就要顺从这一现实,从优秀的新媒体运营方法中汲取灵感,创新方式方法,并充分利用新媒体去传播茶文化,让那些优秀的传统思想和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用新媒体去传播茶文化,能够大大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现实看,不少高校思政教育仍然停留在那种较为落后的层次:课本旧、授课方式旧、内容枯燥无味。这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思政课程变成可有可无的“鸡肋”。而用新媒体传播茶文化,一方面可以创新大学思政教育的载体,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让大学生更为喜闻乐见。另一方面,茶文化的介入,能极大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茶文化的德育价值并非简单而空洞的说教,其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作为支撑,如有趣的历史故事、经典的佛学典故等等,这必然会让大学生主动去学、充分热情去学,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新媒体去传播茶文化,能够促进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让他们在灵感的碰撞中更好地提升自己。与传统授课方式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就是新媒体不再是单向的信息传播,而是多向的交叉式传播。既有传播主体的信息扩散,又有接受者的意见反馈,以及接受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交流互动。举例来讲,微信公共号的文章下面,阅读者可以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对其它阅读者进行回复,对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这就让交流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大大扩宽大学生交往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同宿舍、同班同学,而是可以延伸到同一城市的大学生甚至是全国各地以及全世界对某一问题感兴趣的大学生群体。在这样的交流中,不同文化背景、地域背景、性格爱好的人们可以畅所欲言,在沟通中互通有无,在灵感碰撞中不断深化自己的认知水平,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内心。

4 新媒体环境下用茶文化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建议

4.1 为了更好地用茶文化促进思政教育,高校要建立起自己的新媒体平台

学校要从本校学生中选聘一批对茶文化较为了解,并且思想道德良好、价值观正确以及熟悉互联网环境的学生,组建专门的团队进行新媒体的运营,建立起学校官方的新浪微博、微信公共号、今日头条等平台账号。从实际看,高校账号的推广有着天然的优势,因为学生有主动了解学校动态的权威消息的积极性,因此在“吸粉”上面不用做太多工作。所以高校就要利用这一天然优势,在做好新媒体官方动态的展示外,更要将其变成高校传播茶文化和思政教育的好平台,用让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从茶文化中提取那些与思想政治有关的案例或精髓,如白牡丹茶的历史典故,不仅蕴含着“清正廉洁”的警示内涵,同时也具有“孝道”和“邻里和睦”的教育意义。因此,学校新媒体应当多从这些方面入手,让茶文化更好引导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

4.2 要充分利用“校园明星”的影响力,让茶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更加富有感染力

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有话筒,人人都能发声,而那些“校园明星”所发出的声音则更大,传播范围更广,更具影响力。如校园“学霸”、创业之星、体育尖子等,他们在网络上的声音,对其它学生有着极强的感染力。所以,高校就要积极引导这些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去传播茶文化的正能量,尤其是要多传播茶文化蕴含的那些积极向上、乐观平和的儒家思想。一方面能够带动更多的大学生热爱、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另一方面更是能将茶文化的优秀道德理念和价值观念传播给其他学生。让思想政教教育从过去那种由上而下的传播,变成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平等传播,这必然会让高校思政教育更具说服力。

4.3 要创新茶文化与思政融合的语言体系

新媒体的“新”,并非单纯是传播方式的“新”,更应是传播语言体系的“新”。高校思政教育本来就略显枯燥,倘若只是用新媒体传播老话语,把茶文化内容原封不动或是生硬地与思政教育结合,那无疑是“新瓶装旧酒”,结果很容易是外甥打灯笼——照旧。因此,就要创新茶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语言体系,改变以往那种刻板的宣教语言和高高在上的态度,而是要多用一些优秀的网络语言以及新颖的网络手法,把茶文化中的德育内容变得更加接地气,在保持其本质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趣味性和互动性。这样,方能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好地用茶文化来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提升和发展。

[1]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2]段志英.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3):146-14.

[3]张学连.浅谈茶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开展[J],科教文汇,2009(15):58-58.

[4]张菁燕,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3):41-43.

陈 静(1964-),女,河南新密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茶文化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