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边缘茶叶区的景观重塑与生态恢复

2017-02-07

福建茶叶 2017年11期
关键词:景观规划景观设计茶文化

彭 静

(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 430070)

城市边缘茶叶区的景观重塑与生态恢复

彭 静

(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 430070)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化,生态建设已经融入到各项产业之中成为景观规划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在茶叶区也应该处理好景观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本文将从茶叶区的景观规划与生态建设内在关系分析入手,提出茶叶区景观生态建设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国内的茶叶区在景观与生态建设工作中存在的明显的、突出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促进中国茶叶区的整体生态建设的水平,有利弘扬中国的茶文化并使生态建设成为景观建设的应有之义。

茶叶区;景观设计;生态建设

茶叶区,顾名思义就是产茶、采茶、观察、品茶为一体的产业园区,由于茶叶自身具有丰厚的文化意蕴和农业的品行,茶叶区的景观规划与生态建设对茶叶区的发展和中国生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其他的产业园区相比,茶叶区的景观生态建设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但是在经济规律的作用下,国内的部分茶叶区景观与生态的功能不突出,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茶叶区特色文化功能的发挥。由此可见,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的意义。

1 茶叶区景观规划与生态建设的关系

1.1 茶叶区的景观规划概念和意义

茶叶区一般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茶叶种植和采摘的地方,其二就是茶叶品味休闲的地方。茶叶区的景观规划就是对整个茶叶区进行的景观设计和构想,通过地形改造利用、建筑布局和土地规划工作使茶叶区内部的两个部分功能区分又相互联结,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意义。

进行茶业区的景观规划的意义在于能够使其内部功能差异化,从而形成较好的视觉和感受效果,更好的发挥经济的价值[1]。具体来说,进行茶叶区的景观规划是其建筑的必然要求,能够促使其发挥更好的作用。

1.2 茶叶区生态建设的必要性

除了要在茶叶区进行必要的景观设计与规划之外,进行生态建设的保护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茶叶区的生态建设特殊性在于其内在存在于景观规划之中,是一项本质性的要求。茶叶区的生态建设需要结合茶叶区的生态状况和生态保护以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结合。

茶叶区的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在于它能够给茶叶区带来更好的生态体验从而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这项工作能够使茶叶区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从而更加具有人文与生态的意义,促进茶叶区长久发展。

1.3 茶叶区景观与生态的关系

茶叶区的景观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既相互矛盾又相互内在统一[2]。其矛盾性主要表现在景观设计规划中的很多内容都不符合生态发展的要求甚至是相互背离的,例如景观中建筑物体必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态系统。其内在统一性主要表现生态建设需要一定的景观设计加以完成,通过特定的景观设计工作将生态建设的理念融入其中有利于生态的长期健康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茶叶区的景观规划是经济功能发挥的必要体现,生态建设也是其发展的根本要求,要想让茶叶区真正发挥其功能就需要认清景观与生态之间的特殊关系,在景观中融入生态的根本理念从而提高茶叶区的整体建设水平。

2 茶叶区景观生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景观功能与生态功能设计模糊

茶叶区主要由种茶采茶园和品茶园两个主要的部分构成,在茶叶区的整体规划的过程中,两个部分的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侧重点应该略有不同[3]。目前茶叶区的景观功能与生态功能的模糊化使得茶叶区的生态建设的效果差强人意,茶叶区失去生态的吸引力。

景观功能与生态功能在设计上模糊主要表现为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功能并不明显,由于生态是景观的应有之意,在景观设计中就应该彰显出鲜明的生态功能。但是目前很多的茶叶区内部过于注重模仿,设计人员不重视生态要素的融入导致景观设计过于追求经济功能而丧失茶园的风情[4]。

2.2 缺乏地域文化的植入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茶文化。目前很多的茶叶区没有将自身地区性的文化植入到茶叶区的景观生态建设之中从而导致茶叶区生态景观建设效果不理想,缺乏个性化的特色。一般的茶叶区都设有采摘体验园、室内娱乐品茗休息室、观光园等,这些大同小异的茶叶区没有彰显出地方特色生态的景观建筑的要求导致没有自身的特色,也无法体验茶文化的独特。在茶叶区的建设过程中忽视地域性文化的植入就会导致茶叶区的生态特征不突出,从而无法凸显其自身的景观设计规划的要求。

2.3 结构设计不灵活

茶叶区的整体结构设计的不灵活也是目前茶叶区景观生态规划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国内大部分的茶叶区在设计的过程追求现代景观设计的“几何化”的结构模式,而没有认识到茶叶区的结构涉及的要求[5]。如在茶叶区内建造大型的湖泊或者是形成对称性的布局结构、堆砌整齐的道路等都在整体上影响了茶叶区的特色气息。这种设计就是过于注重茶叶区的经济功能而忽视了其自身存在的生态要求。在茶叶区内部,采摘园、观光区和生产区等各个部分相互独立,互不干扰,或者是休闲娱乐设施占茶叶区整个绝大部分的面积,导致茶文化的色彩并不浓郁,还严重损害了当地的生态平衡。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茶叶区的景观建设与生态建设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整体,而目前大多数的茶叶区都忽视两个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茶叶区的生态文化体验的功能降低,破坏茶叶区的生态平衡,不利于中国茶文化和生态建设的发展。

3 优化茶叶区景观生态建设的策略

3.1 将景观规划与生态建设功能明确化

为了凸显茶叶区景观功能与生态功能,茶叶区的景观规划的设计者首先应该树立明确的生态建设的意识和景观设计意识,这是将茶叶区的景观与生态融合的根本保证。规划和设计者应该意识到生态建设是茶叶区建设的核心和根本,应该将景观中的核心要素与生态的要求相融合,这样在景观实际建筑的过程中就能彰显出生态的功能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其次,在茶叶区的建筑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生态建设的要求,应该尽量将生态中的合理内容与茶叶区的建设融为一体,尽量凸显生态的色彩,从而在整体上提高茶叶区的生态建设意境。

最后,茶叶区的建筑的过程中应该巧妙地将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区分,尽量减低模糊性,这样就有助于在经济活动中彰显生态的价值功能。

3.2 融入地域文化因素和创意

地域文化要素的合理融入也是提高茶叶区景观与生态建设和谐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地域性文化之所以形成悠久的历史就是由于其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协调了人的活动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茶叶区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也应该将地域文化与茶文化的内涵融入其中,在景观的元素中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在提高吸引力的过程中能够突出生态的要求。

3.3 提高茶叶区结构灵活性

茶叶区的结构灵活性的实质就在于处理好景观与生态之间的矛盾关系,将两者之间的共同的文化内涵赋予结构设计的灵活性从而使茶叶区能够实现长久的发展。要想提高结构的灵活性,设计者和管理者应该注意到生态建设与茶叶区之间的内在一致性,景观的功能处着手彰显生态文明的价值[6]。例如,将采摘园与品茗区之间设计形成生态维护区,既能相互区分又能融为一体进行生态的保护,也有利管理者的管理。总之,提高茶叶区设计结构的灵活性还需要处理好景观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在避免功能模糊的前提下巧妙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

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茶叶区的景观建设和生态建设是其自身建设的内部要求,在景观规划中进行生态建设符合客观发展的需要还能节约经济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茶叶区景观生态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景观和生态功能模糊、文化底蕴缺失和结构不灵活三个方面,对此,应该从功能、文化和结构三个方面整体上对景观与生态建设的关系进行评估,提高茶叶区的整体建设水平。

[1]李帆,石锦安.乡村景观与生态茶园构建模式探讨——以雅安和龙茶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12(27):14873-14875.

[2]董远华.西乡县现代茶叶园区建设初探 [J].中国茶叶,2014,10(02):11-13.

[3]祝溪.茶文化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5.

[4]郭媛媛.茶文化产业园中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J].福建茶叶,2016,10(05)05:168-169.

[5]石洋.茶文化产业园景观设计研究 [J].福建茶叶,2016,10(05):171-172.

[6]史俊巧.茶文化产业园景观设计策略研究[J].福建茶叶,2016,09(08):117-118.

彭 静(1978-),女,汉族,湖北武汉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公共艺术。

猜你喜欢

景观规划景观设计茶文化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万方乐园景观规划》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GIS技术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以四川省自贡市釜溪河仙市至沿滩复合绿道郊野段景观规划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