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低碳经济的茶文化旅游发展路径探析

2017-02-07张文萍

福建茶叶 2017年11期
关键词:茶农茶文化旅游

张文萍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合川 401520)

基于低碳经济的茶文化旅游发展路径探析

张文萍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合川 401520)

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响应,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茶文化旅游成为旅游热点,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成为茶文化旅游发展的最佳选择。本文分析了茶文化低碳旅游发展的必要性,从旅游目的地打造、利益共同体构建、产业链升级三个方面阐述了茶文化低碳旅游的发展策略,以期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为茶文化旅游提供新的发展动力。

低碳经济;低碳旅游;茶文化旅游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碳排放指标也已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是对低碳经济的精确阐述。旅游产业是碳排放量较小的产业,并且其产业关联性强,同时能够使广大的游客成为低碳理念的践行者和宣传者,具有带动相关产业实现低碳经济的功能。茶文化本身就是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代表,这与低碳经济发展的理念十分契合,发展低碳茶文化旅游是实现茶区原有生态保护和旅游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

1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旅游业发展

旅游业是低碳经济的首要受益者,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依靠良好的生态环境;旅游业也是低碳经济的宣传者,使游客通过参与低碳的方式体验低碳旅游活动。2009年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低碳旅游”,低碳旅游是在旅游产品生产、消费过程中尽最大努力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代表了一种全新的、高品质的旅游方式,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低碳旅游具有出游玩节奏慢、游客参与深、体验内省化和文化性生态性色彩强等显著特征[1],需要政府、旅游企业、茶农和旅游者等多方协同努力,在旅游吸引物的构建、旅游设施的建设、旅游体验环境的培育、旅游消费方式的引导中,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来实现旅游的低碳化发展目标[2]。如,政府与旅游企业推出相关生态环保低碳政策与低碳旅游线路,旅游者出行携带环保袋、住绿色酒店、选择碳排放较低的交通工具,或采用自行车、徒步等交通方式,购买原生态的旅游商品等。

2 发展茶文化低碳旅游的必要性

2.1 茶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茶文化与旅游关系密切,在茶文化旅游目的地,茶与旅游产业相互依存、互惠共赢。茶文化旅游是将茶自然资源、茶生产、茶文化内涵等融为一体进行旅游开发,使茶业资源与旅游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方式;是以茶区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为依托,以茶为载体,以民风民俗等茶文化为内容,涵盖观光、求知、体验、习艺、商贸、娱乐、体闲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3]。例如,在重庆茶山竹海景区,游客可以观赏传统茶艺、茶道表演,亲自体验采茶、制茶等传统工艺,品尝特色茶膳,或在茶博览馆里了解茶的起源、茶的品种和与茶文化相关的各种知识,充分体验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文化旅游产品是当今我国热点旅游产品之一,但是,茶文化旅游同样有负面影响,一方面游客的大量进入造成当地社区土地、空气、水等方面的污染增加,另一方面旅游吸引物茶叶本身也存在农药残留、奢侈消费、过度包装等非低碳化问题,因此探讨茶文化旅游与低碳经济结合的低碳旅游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2.2 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2013年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要求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多方面践行低碳发展理念。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时期,将粗放的、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进行升级、改造或关停,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在各行业中积极推行低碳经济。旅游业与环境密切相关,其发展过程中也会对土地变化、能源消耗、生物多样性、水污染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但旅游业相对于传统产业碳排放量低,兼具碳中和、行业带动、教育宣传等功能,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旅游业应该担负起相应的责任,走低碳化发展道路。

3 茶文化低碳旅游的发展策略

3.1 合理规划、推进发展转型,打造茶文化低碳旅游目的地

政府部门牵头制定合理发展规划,建立低碳、生态、可持续的新型旅游发展方式,实现茶文化旅游区域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的和谐共生。如浙江出台了《新昌县茶文化旅游专项规划(2012-2020)》,包括旅游发展战略、发展空间布局、旅游产品设计与组织线路、旅游保障体系等内容,全面指导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3.1.1 旅游基础设施低碳化

在交通设施方面,合理设计自行车、步行等低碳排放参观游览区域,既迎合了茶文化健康生活的主题,也保护了茶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环境。在住宿设施方面,酒店选址和建设之初以绿色酒店的标准制定合理规划,尽量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倡导游客自带生活用品。在废物处理方面,实施垃圾分类,采用减排新技术进行垃圾处理等。

3.1.2 制定茶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茶园一般都在风景秀丽的山区,存在为了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经济而破坏植被的现象,致使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对当地地质造成一定破坏。邀请农业、旅游、植物等方面的专家参与茶文化旅游目的地规划,合理设计各茶叶种植区、游客游览区等功能区。在茶叶种植区域减少建设宾馆、餐馆、公路和机动车道,脆弱区禁止游客进入,最大程度地保护茶区生态系统。

3.1.3 实施环境监测和预警系统

对旅游目的地游客流量进行监测和控制,尤其是在节假日等旅游旺季,通过分流、人数限制等方式严格控制旅游目的地的最大承载量,防止游客过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也为游客营造舒适的旅游体验环境。

3.2 多方联动、践行低碳理念,形成茶文化低碳旅游利益共同体

需要明确的是,有四个方面的利益相关者直接影响茶文化旅游低碳化的实现,分别是政府、茶农、茶文化旅游经营者和游客。

3.2.1 政府引导和宣传

政府是推进低碳经济和低碳旅游的发起者和引导者,政府要通过政策法规规范和引导旅游企业经营行为,如制定低碳评级制度;要通过低碳技术的引入和推广指导茶农从事有机茶叶种植;要通过科学规划和宣传引导促进游客选择、参与高质量的茶文化低碳旅游体验。

3.2.2 帮扶和调动茶农

组织茶农通过培训、讲座等方式宣传和推广低碳经济理念,引导茶农利用低碳新技术,恢复传统制茶技艺,在茶叶种植、制作过程中实现有机化;向茶农提供免息贷款和碳补偿等经济帮扶,调动茶农参与低碳茶文化旅游的积极性,如新西兰新西兰、苏格兰对生产有机农产品的农民推行“测量—减排—补偿”碳补偿三部曲模式,我国武夷山有机茶种植茶农也可享国家政策补贴。

3.2.3 经营者引领低碳消费

规范茶文化旅游经营者经营行为,推荐使用新材料、新能源建设节能环保设施,对茶家乐、茶农小院、茶庄等旅游经营商按照要求进行低碳等级评定。倡导茶商诚信经营,在我国茶叶销售过程中存在成品茶调兑、过度包装、奢侈消费等高碳化问题,可以通过简化茶品包装、引导理性消费、重构茶品的正常社交功能等方式实现销售、消费过程的低碳化。

3.2.4 游客践行和宣传低碳生活

在出游前对游客进行低碳教育,引导游客进行绿色消费,合理选择低碳出行方式,选择环保、有机的餐饮,不乱丢垃圾自觉维护身边环境;主动选择和参与茶文化低碳旅游项目,体验茶文化低碳、健康理念,并用实际行动影响身边人。

3.3 示范带动、发展绿色经济,升级茶文化低碳旅游产业链

结合地方茶叶产业特色,开发突出茶文化主题的旅游项目,发展集文化性、参与性和体验性于一体的低碳旅游产品,增加游客参与低碳旅游的兴趣。

3.3.1 开发茶文化低碳旅游产品

一是自然观光型,自古名山出名茶,茶园一般分布在优越的自然环境中,群山环绕、丘陵起伏、四季常青、空气清新,是优质的低碳旅游资源,如产大红袍茶的武夷山、产蒙顶甘露的蒙山等都是名茶伴名山的自然观光景区。二是文化展示型,主要是展示和宣传茶文化的文化场所,包括茶博物馆、茶楼、茶馆、茶厅等,如四川蒙顶世界茶文化博物馆、浙江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福建漳浦天福茶博物院、广东英德茶趣园等,是游客了解、认识茶文化的重要途径。三是健康养生型,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是健康生活的必备佳品,也非常切合低碳、环保的主题,可以开展茶膳、茶浴、茶宴等低碳旅游活动,还可以推出与养生、健康有关的茶文化讲座等。四是深度体验型,结合地方特色开设茶文化体验园,将茶的传统技艺融入旅游活动中,游客可以参与绿茶、乌龙茶、红茶、白茶等各种茶的采摘、杀青等制作过程,还可以欣赏传统茶艺表演,制作与茶相关的茶具等。另外,在喝茶的过程中还形成了丰富的茶道、茶艺、茶精神、茶德、茶书等精神文化,可以借助讲座、节事活动等方式让游客参与体验。五是休闲度假型,依托茶园所在社区,调动茶农参与低碳旅游积极性,开办茶庄、茶农小院、乡村旅馆、茶家乐等休闲度假型旅游项目,游客可以体验“住茶园、品茶香、购茶品、赏茶景、解茶俗”。如广东梅州的雁南飞茶园,实现了荒山野岭向农业生产、观光旅游、度假娱乐于一体旅游胜地的转变。

3.3.2 开发茶文化低碳旅游纪念品

游客参与茶文化旅游的过程,也是了解、学习和消费茶叶的过程,茶文化旅游纪念品不仅代表了游客美好旅游经历的回忆,也将茶叶的销售融入到了旅游活动中,增加茶农创收途径,提高茶农积极性,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很好地实现了第一产业(茶叶种植)、第二产业(茶品制作)和第三产业(旅游)的充分融合。结合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开发有机茶、生态茶及其相关饮料,以及茶饼、茶糖、保健功能茶等,拓展与茶有关的衍生品如茶具、矿泉水等,还可与当地民族文化、风俗文化相结合开发各种以茶书、茶联、茶诗为题材的T恤、徽章等纪念品。

3.3.3 利用新媒体进行营销

新媒体具有传播范围广、信息即时有效、互动性强、地域不限等优势,可以建立茶文化旅游网站、旅游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营销渠道,避免纸张宣传等污染大的宣传方式。同时,可以利用新媒体将建设完善、有良好效益的茶文化低碳旅游品牌进行推广,形成示范效应,但注意切勿生搬硬套,失去本地特色。

4 结语

低碳经济时代号召低碳旅游方式,茶文化旅游发展低碳化道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茶文化旅游,要结合茶文化旅游产业综合性的特点,从整体规划、产业链升级等多方面入手,多部门协调合作才能实现。我国茶区众多,各地应结合当地茶文化资源特色,开展低碳茶文化旅游改革,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共赢。

[1]陈海波,莫莉萍.低碳旅游的概念、特征及动力机制探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7):33-36.

[2]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 [J].旅游学刊,2010,25(1):13-17.

[3]张耀武,龚永新.低碳经济背景下的茶文化旅游[J].旅游研究,2011(2):39-42.

张文萍(1984-),女,山东高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乡村旅游、生态旅游。

猜你喜欢

茶农茶文化旅游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早春茶”开采
茶乡人家
旅游
基于茶农需求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