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豫剧服饰元素在现代茶服设计中的应用

2017-02-07

福建茶叶 2017年11期
关键词:豫剧款式服饰

郭 锐

(河南工程学院服装学院,河南郑州 450007)

豫剧服饰元素在现代茶服设计中的应用

郭 锐

(河南工程学院服装学院,河南郑州 450007)

豫剧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表了中原地区的一种典型的传统文化。在豫剧和服饰的融合下,豫剧服饰应运而生,在豫剧表演中,豫剧服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大强化了舞台表现力。而茶服作为近些年来新兴起的一种服装类型,既能够对传统文化大大承载,也能够向全世界有效推广。在豫剧服饰元素与现代茶服设计的融合,让我国茶服成为一种新型的服饰类型,这对于向其他国家推广我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豫剧服饰;现代茶服;元素应用

豫剧传统文化与形成的茶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其提倡一种与茶文化相符的静寂、舒适的生活方式,并以服饰为主来承载这种设计情怀。并且茶文化注重追求随性、淡薄名利的生活理念,与生态设计中的“绿色设计”是有很大联系的。因此本文在生态视域下,分析在现代茶服设计中豫剧服饰元素的有效应用,这对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1 豫剧服饰构成素与符号学理论

1.1 构成的要素

从传统豫剧服饰来进行分析,其服饰的构成要素可以划分为色彩、刺绣、面料、款式、纹样等几种类型。在服饰中,色彩起到灵魂作用,其可以显现出服饰多样美。刺绣,代表着服饰具备较强的工艺性,也具备很深的内涵。在服饰中,款式发挥着载体作用,戏衣款式包括五大类,即:蟒、褶、衣、靠、帔。其服饰在制作方面也使用了不同类型的面料,且每一种面料的质感也有所不同。服饰的风格对豫剧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1.2 符号学理论

与其他学科对比而言,符号学有其自身特征。符号学中包括符号关系和发展规律一系列内容,在研究下,我们能够发现符号学理论为更好的研究豫剧服饰提供了相应的条件。

2 研究豫剧服饰具有的符号性

2.1 款式中的符号性

豫剧服饰具有两种不同的款式,一种是部件款式,一种是套装款式。这两种款式是来源于我国各大历史时期中一种生活服饰,在艺术加工后,脱离之前生活自然形态之后,形成其独特特色。造型多是封闭式的,不显腰身;与表演艺术相协调,在表演动作限制下,有助于完美发挥表演动作。款式符号功能与角色符号意义有所不同,这一点需要在现代茶服设计中有所体现。

2.2 豫剧服饰中的色彩所呈现的符号性

豫剧服饰中最具生命表现力的就是其服饰中的各类型色彩,其服饰的造型艺术,如果没有色彩元素的点缀,其豫剧服饰则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力。豫剧服饰的色彩点缀与人们日常生活服饰中的颜色相类似,在我国各个时期冠服制作都有相应的规定,具备较强符号性。其意义体现在如下几方面上:首先,指示方位,吸收了我国古代中五向和五行的观念,东方向用青代表、西面用白色代表、南面用赤代表,南面用黑色代表、北面用黄色代表。指示身份也有等级之分,分为下五色、下五色、杂色,所谓的上五色是达官贵族者才能穿用,即:红、黄、黑、白、绿。下五色指的是紫、湖、秋香、蓝色等。杂色指的是景色、月白色等等;杂色在豫剧中所代表的是以人物性格为主:较为高贵的角色则是以红色来代表,其颜色显示出了人物在社会中拥有较高的地位。在其剧中中红色服饰主要是以王侯宰相为代表,白色代表帅气英朗,适合青少年佩戴,黑色代表人物性格刚强、有着百折不挠的精神,适合奔赴沙场的武将佩戴。在指示风俗文化中,红色常常是一种主打颜色,通常用于结婚、庆祝寿宴中场面使用,白色表示哀悼,死者亲属多数身穿白色大衣。豫剧服饰中组合运用各种颜色,颜色比较鲜明,有着强烈的对比,体现出了人们鲜明的性格,也对舞台造型有着极大的丰富,创设了与情境相符的气氛。

2.3 豫剧服饰中纹样所展现的符号性

豫剧服饰纹样是一个非常关系的组成部分,通过其服饰中的纹样可以反映一定的符号价值。不同类型的纹样,想要向人们展示的意义也有所不同。比如:剧中的天子人物则是以龙纹为代表,向人们展示出皇室贵族的高贵性,分为行龙与团龙两种类型:行龙代表着性格不拘小节;而团龙代表着性格安静。凤纹代表着女性,也是一种权利的象征,通常用于宫衣和女蟒服饰中。在现代茶服设计过程中,融合豫剧服饰元素,应针对性进行,结合我国茶文化特征,并结合豫剧服饰元素有目的提取我国传统茶文化中的精髓,并挖掘现代茶服设计两点。众所周知,我国现代茶服内涵深,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为融合豫剧服饰元素奠定了基础。在人们越发注重茶服设计形式的背景下,我国豫剧服饰元素更应该更好的融入到现代茶服设计中,并在设计中融入其他元素,用新的审美理念来融合豫剧服饰元素。在设计中有所突破,并大力挖掘我国现代茶服设计中亮点。

2.4 饰物具备的符号性

在服装中,饰服是一种具有较强光彩的部分,豫剧服饰以其特有的饰物特征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其饰物特有的符号性。例如:豫剧服饰中的水袖,其主要主能是对戏服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还可以将其运用到表演当中。如:招袖代表叫人前来,挥袖代表着叫人离开,投袖代表着已经生气。胡须表演又能够称之为一种髯口功,丑和老生都能够挂髯口,用于将人物的生气、喜欢、欢乐等表情体现出来。甩是在净和丑角色的头发中,以甩发来将人物内心心情体现出来。中国古代武将将两根雉尾插在盔冠上就是翎子,在有着一定装饰作用下,还能够做出很多优美动作,借助这些动作来将人物的惊恐和喜悦表情表达出。众所周知,饰物有着其特殊的符号意义,因此,在现代茶服设计过程中,应针对性的运用豫剧服饰元素。

2.5 面料具备的符号性

豫剧服饰中有很多种面料,如:毡、银、布、虎皮、玉等等。每一种面料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均有所不同。从面料上可以对剧中人物的社会地位、角色阶层进行区分。比如:草质面料等较为廉价的面料,所代表的是贫贱阶层的人物,而皮质面料,主要是以番人、滑稽两种角色为主。

3 在现代茶服设计中应用豫剧服饰元素

3.1 在茶服结构中应用装袖和插肩袖

通过了解发现,我国古代服装结构都是平面式的,肩部通常都是连身袖形式,传统服装中也没有过多的处理连身袖,在穿到身上后整体看起来很臃肿、很肥胖,但若是这种形式的衣服做的过于合身,袖窿处就看起来太紧,影响着穿衣者的正常活动,这也不符合古代人们着装习性,这就需要改良古代服饰结构,为了能够将多出的褶皱去除,并保证穿着者的活动自如,选择插肩袖也是非常不错的,插肩袖特征就是袖肥、造型宽松,穿起来非常舒适。插肩袖能够确保活动量的充足,还能够使肩部造型看起来圆润,与我国人们审美要求相符。在我国茶服装结构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豫剧服饰中的插肩袖,在具体实践设计过程中,还能够将袖子肥度与长度进行改善,长度的不同能够适应好四季的变化,并且这样的变化给人的视觉感受都是不同的。若是做成五分袖后露出腕部,就可以让穿衣者整体看起来非常清瘦、有精气神,不但含有了我国豫剧服饰设计元素,而且也有着较强的我国现代服装设计新意,是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要求的。而茶服饰更加重视穿起来自在,在利用宽逸袖型中,与服装结构相结合,设计出一种层层叠加效果。

3.2 省道服装设计风格

服装中省道指的是将人体体表和衣料中余量进行折叠,在折叠后并缝起来,以将衣片中多余的浮起余量消除,进而来加强服装整体立体感。以前服装中旗袍是尤为省道的一种服装,茶服装舒适性与省道的立体感正好相符,反之,省道的利落和干练,也正是茶服装中所要体现的一点。省道设计过程中包括设计的省量大小、设计的省道形状等等。在结构线中融入省道,其曲线就会更加优美,或者在省道设计中融入立裁形式,既能够很合体,也是一种巧妙的服装设计,应在设计中高度重视这种曲线设计。

3.3 生态化应用传统与新型面料

相同类型的服装款式,若是没有运用同一种面料,给人的观感是不一样的。传统服装面料是与生态设计要求相符的。并且现代科学技术可以对天然面料纤维性进行改良,并将其缺点规避,与现代人生活需求更加相符。在生态设计观中注重“科技”以及“绿色”,在创新服装发展中应考虑到绿色、科技这两点需求。在现代服装材料设计中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在遵循生态保护观念下,提高发展实力。如:在开发运用生态棉纤维中,在利用科学技术下将天然棉花转变成为一种天然彩色棉花,这种纤维带有着较强的色彩,不需要任何染色环节,就能够直接制作成为面料,更绿色和健康。从根本上严格贯彻和执行了生态发展观,正好与“绿色设计”要求相符。从“健康设计”角度上入手,充分尊重人在服装面料设计中主体作用,提高面料对于人们强身健体的效能,结合人体的实际需要,改进服装设计理念,始终都是与创新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很大关系的,应积极发挥材料和科技的作用,对生态设计观积极贯彻和执行。豫剧服饰中的面料制作理念,与现代服饰面料制作形成了契合,形成一种生态化的新型面料。

3.4 平和的、朴素的色彩设计

一件衣服带给人们的审美感受,一般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色彩、款式、图案等等。这些因素共同组成了我们对某件衣服的第一印象。但与其他要素对比而言,色彩应该是整件衣服的第一印象,可以快速进入到人们大脑中,一般我们对色彩的体验,最后初步认识了这件衣服。在服装选购中,通常先甄选颜色,然后再看衣服款式,然后再看衣服工艺细节和衣服面料,这样就能够看出来,衣服色彩的选择对于服装设计有着很大的作用。从茶思想上入手,在考虑到茶服饰的随性、自由自在的内涵,不应该受到色彩的约束,各个色彩都能够在设计茶服装中运用,但考虑到色彩有较强的情感性,此处能够根据我国豫剧服饰色彩深入研究,在研究后更好的设计我国现代茶服样式。

4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所形成的豫剧传统文化与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豫剧文化中也追求舒适和自由的生活方式,这一点与茶文化意境相符。茶服作为我国茶文化大力弘扬下诞生的一种服装样式,其样式众多,颜色各异,在我国现代茶服设计中融合豫剧服饰元素,既能够充分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精神,也能够更好的完善我国现代茶服设计中的不足,因此二者融合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有关设计学者应进行大力融合和积极研究。

[1]汪洋.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比较研究[J].福建茶叶,2017,(05):327-328.

[2]倪文豪.茶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J].福建茶叶,2017,(05):343-344.

[3]刘景辉.浅论中国茶文化的内涵[J].福建茶叶,2017,(05):278-279.

郭 锐(1981-),男,河南许昌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服饰设计与文化。

猜你喜欢

豫剧款式服饰
局部加热服的款式设计及其舒适性评价
动物“闯”入服饰界
民国豫剧唱片探论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不老的豫剧
Dream Bag
最火的单品款式
论豫剧电影的“影”、“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