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多元文化交流下河北音乐与地方茶艺文化传播的实践研究

2017-02-07

福建茶叶 2017年11期
关键词:文化交流茶艺民歌

郝 爽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1)

“一带一路”多元文化交流下河北音乐与地方茶艺文化传播的实践研究

郝 爽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1)

“一带一路”政策成为现阶段发展新趋势,使得中国的经济、科技、文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一带一路”多元文化的交流平台上,能够实现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还能实现不同形式的文化的共融、和谐发展以及相互促进。以河北音乐以及该地区的茶艺文化的传播实践为例,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传统的音乐与茶文化的交流,阐述了河北地区音乐与茶艺的内涵和特色,弘扬河北地区悠久的民乐文化和茶艺诗韵。总结出“一带一路”对河北音乐与地方茶艺文化传播的策略,这对传承河北区域特色音乐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带一路;河北音乐;茶艺文化;实践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践行,体现了文化的多元共存。在这样文化多元化、和谐共存的世界文化格局内,注重本民族区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历史价值。一方面,在这样和谐的文化氛围中,不同区域的地方文化或是同一地区不同的文化类型的文化可以相互接触融合,深入了解各文化的内在潜质与底蕴,促进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当代年轻人的文化传承的自觉意识,激发弘扬区域文化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个文化高度同质化的时代,文化的横向、纵向的发展是新潮流、新趋势。在“一带一路”的多元文化交流的影响下,河北音乐与河北茶艺将大放光彩。

1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多文化交流

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背景下,茶艺文化逐渐被推向国际文化的前端,成为中国与其他国家文化交流、友好往来的重要媒介。早在18世纪末,丝绸之路上就有频繁的茶贸易往来,它也一直扮演着沟通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重要纽带。

1.1 “一带一路”与文化交流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茶艺文化的起源地,有着浓厚的茶文化底蕴,丝绸之路的开通把中国的茶艺文化传播到了西方,这也引起了西方人对中国茶文化的欣赏,也使得西方人对中国的茶艺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知。由此可以看出,丝绸之路成为了中国与西方茶文化沟通的重要桥梁,以茶艺文化为基础的交流促进了地区之间不同文化类型的交融与发展。纵观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古代不少的音乐形式都是从外引进的。东方与西方的音乐艺术不断的发展互融,丝绸之路沿线的民族音乐,一般都是在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融合其他民族优秀音乐元素的,这样可以保存民族的文化烙印,使得本民族的音乐不断的繁荣。比如:我们中国就从西域音乐中引进了天竺音乐,创新发展的天竺舞、天竺歌曲等音乐艺术形式。历史上也曾因为这些多姿多彩的传统音乐文化,使得中国的音乐文化更具包容性。

1.2 “一带一路”对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

在国家战略的引导下,各地区在注重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面对时代的机遇,要顺势而为之。从古至今,茶艺文化作为一支有特色的历史脉络,不仅带动了国家之间的贸易交往,它还沟通了世界文化、经济、科学等方面的交流,拓宽了区域之间交流的深度与广度,茶艺文化可以作为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一直延展到我国的北方地区,而西北地区的戏曲文化也一直延展到了北方地区。中原地区也受到了丝绸之路文化带来影响,民间音乐一直在盛行和发展。北方的说唱音乐、特色民歌、散曲等,都得到了补充、发展与创新。出现这样的音乐现象,离不开丝绸之路的推动,这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体系的构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 河北地区音乐与茶艺

河北省是一个文化大省,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它积攒了丰富而绚烂的文化。中华上下五千年,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一直都在历史上繁荣昌盛。由于地域和文化交流的关系,河北地区在中原地区的大环境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河北文化。

2.1 河北地区的音乐特色

河北地区文化源远流长,文化更是各具特色、千姿百态。据书籍记载,河北地区的民歌达到了一千三百多首,广为泛之流传的民歌是汉族的小调,余音绕缭的号子以及民风悠长的山歌、有趣的儿歌等。这是中国区域文化的一大宝贵财富,河北音乐以及茶艺文化一直都是河北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要素之一。智慧朴实的河北百姓将自己的生活与精神艺术完美结合,描绘出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传统音乐文化艺术。由于河北地区占地面积广,地理位置特殊,地形主要为山地。因此,在河北的东部沿海地区,出现了好多以渔业生活为表达方式的民歌。如《渔鼓》等,这些沿海地区的民歌融合了海域风情的特色,在民歌的歌词和旋律中都透露出大海的味道。而在太行山脉地区一些山歌往往是在长期的耕种,以及手工劳动的过程中交流而形成的,这样的山歌为河北音乐增添了不少风韵和情调。自古以来,中原地区文化底蕴就比较的浓厚,河北民歌从侧面反映出中原大地的风土人情,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河北地区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除此之外,河北地区的戏曲、舞蹈文化艺术也十分出名,众所周知的河北梆子,评剧,秧歌等。这些戏曲文化、舞蹈艺术体现了河北地区在某个时段的农耕生活以及经济发展状态。可以说戏剧文化、舞蹈艺术记录了河北地区真实面貌。

2.2 河北地区的茶文化与茶艺

河北处于中原腹地,文化底蕴深厚,是历史文明地区。说到河北地区的农耕文明,就会提及悠久历史的茶文化和茶艺文化。河北地区的茶文化在中国茶艺文化史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作用。在河北地区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既有辉煌灿烂朝代演变的慷慨历史,也有气韵悠长、富有诗意的茶艺文化。河北地区最出名的茶文化城市那就是邯郸。邯郸地区的茶文化与中国礼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理论化体系化的茶文化精神。在这样的茶文化精神中,讲究廉、礼、义、和、爱、静、雅等。后来,茶文化精神逐渐形成了禅茶文化。不仅如此,河北地区茶艺文化的欣欣向荣,在河北地区有专业的茶艺技术培训队伍,他们精心培育有茶艺技能的人才。以茶文化为基础传播底蕴深厚的河北茶文化。具备茶艺技能的大多为妙龄女性,他们的茶艺精湛,通常用柔美优雅的身体语言,描绘隽永细腻的茶文化,颇具诗茶雅韵。在平时,茶艺女子还扮演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用他们优雅舒缓的茶艺技术,泡制出清香扑鼻的茶,使得人们在品茶的同时,更能体味清新淡雅的情调。这样的茶文化以及茶艺文化的魅力,使得河北地区在国内外都享有很大的茶文化美誉。

2.3 河北地区音乐与茶艺传播

经济社会的快速的发展,河北地区的音乐以及茶文化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的文化面临着革新、挑战,这是目前河北地区面临的重大的考验。

2.3.1 传播范围

在以前的农耕经济状态下,有不少人喜欢茶戏曲、茶艺以及民歌,因此会有很多人学唱。而现在流行音乐文化风靡全球,传统的民歌戏曲的文化面临着窘迫的僵局。由于掌握传统音乐文化的人才逐步的消失,其文化传播的范围也越来越小。

2.3.2 传播形式

河北地区的音乐文化、茶艺文化的传播方式主要是师徒制、世袭制,或者是一口代传的形式传播下来,缺乏系统化的理论知识整理和记载。这让很多河北特色的音乐及茶艺文化面临着消失的窘境。河北地区的茶文化与戏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进一步扩宽了河北文化的内涵。如慷慨激昂的戏曲―《霸王别姬》,其中讲述了乌江河畔动人的故事。这样的茶戏曲中蕴含着人性,表达出人们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赋予茶神韵的灵魂,使其更具有灵魂的深度。

2.3.3 传播媒介

河北的民间音乐以及茶艺文化的传播都是以集体的文化活动,以某些风俗习俗、节日为载体传播,而现今这样的文化活动以及表演场所越来越少,提供给传统民歌文化以及茶艺发展的环境也越来越小。

3 “一带一路”对河北音乐与地方茶艺文化传播的策略

3.1 传播区域的扩大

河北民歌在中国的音乐艺术中心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民歌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它是一个地区百姓生活以及情感相结合的产物,它在反映人文气息的同时,更是可以传承一种历史文化。从河北民歌的歌词中,我们可以看出河北人民的生活状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文化形势,可以说是一种现代化的文化传播方式,它契合了与时俱进的社会文化交流趋势以及大众的心理接受能力,因此可以拓展传播范围,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的优势,推进中外或者各地区之间,茶文化以及音乐文化活动的开展,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河北历史悠远的茶艺文化。

3.2 传播形式的创新

一方面,可以让河北音乐以及茶艺文化走进课堂;另一方面,可以组织不同形式的区域文化活动,构建传播河北音乐以及茶艺文化传播的平台。不仅如此,还可以将音乐与茶艺相结合传播,在大舞台上展现风采,进一步传播河北的茶戏曲、茶民歌等。在河北人心中树立本地区音乐以及茶艺文化的意识,更好传承和弘扬河北优秀的历史文化。

3.3 传播媒介多样

河北地区音乐以及茶艺文化生存空间狭小,传播范围比较狭隘。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首先,可以利用新媒体和网络技术,将河北的音乐以及茶艺进行广泛的宣传;其次,还可以3D数字技术将其文化进行壁画式的描摹和构建,增强其文化气息,给人带来视觉与触觉上的体验。

4 结论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我国对外经济、文化、外交的重要政策。“一带一路”多元文化体制形式的发展,让河北地区的茶艺文化和传统的音乐,成为区域之间、国家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媒介和语言。这两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不仅可以提高河北文化的艺术魅力,还可以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软实力,发挥我国艺术魅力,增强文化的凝聚作用,让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1]张自中.茶艺与茶道[J].现代养生.2011(10):60-61.

[2]朱红缨.关于茶艺审美特征的思考[J].茶叶.2013(04)::251-252.

[3]姚秀梅,刘胜男.河北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0(02):78-79

本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2017年度项目课题:《一带一路战略运行中河北音乐跨文化传播的实践路径研究》结项文章,课题编号:HB17YS035。

郝 爽(1984-),女,河北保定人,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文化交流茶艺民歌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茶艺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声乐作品在茶艺表演中的艺术价值探讨
当前茶艺表演主题创作及审美生成机制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