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贸易跨文化交流需求下的外语人才分析

2017-02-07章丽萍

福建茶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外语跨文化茶文化

章丽萍

(南昌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

茶贸易跨文化交流需求下的外语人才分析

章丽萍

(南昌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

近些年来,茶贸易量不断增加,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加大。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茶贸易跨文化交流需求下的外语人才缺口更大,其不仅要熟练掌握外语,更要具备深厚的茶文化知识。在本文中。笔者从茶贸易跨文化交流需求下的外语人才培养目标入手,总结当前此类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茶贸易跨文化交流需求下外语人才的培养策略。

茶贸易;跨文化交流;外语人才;茶叶文化知识

近些年来,我国茶贸易量不断增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在茶叶贸易中,由于我国企业将要面对不同国度的客商,其在文化与语言方面均与中国有很大不同。因此,外语人才不仅要熟练地掌握相关国家的语言,还要从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出发,具备深厚的茶叶文化知识,从而推动茶贸易的开展。在现代贸易中,商品的文化内涵有效地提高了商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我国茶叶贸易必须高度重视茶文化的传播,这要求相关外语人才具备对中国茶文化有着深入的了解,能够将茶文化与贸易国文化有效地结合起来,推动茶文化的交流与茶贸易的发展。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欧罗巴沿线国家成为我国重要的茶贸易对象国,基于此,笔者展开外语人才的培养研究。

1 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

1.1 熟练掌握贸易国语言

熟练掌握贸易国语言是培养外语人才的最基本目标。我国茶叶最早是经波斯商人而传入欧罗巴国家的,中国茶叶出现在英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最初,茶叶仅仅为贵族所享有。基于此,在进行外语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积极开辟第二语种。学生应该熟练掌握这些国家的风土人情,特别是这些国家在茶文化方面所表现出的特点。

1.2 具备深厚的茶文化知识

我们所培养的人才是为了满足茶叶贸易文化交流需求的,所以,这些人才必须拥有足够深厚的茶文化知识。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茶文化修养,使得其拥有广阔的文化视野,能够独立开展各项营销活动。外语人才应当掌握茶文化所带有的思想内涵。除此之外,其还应该熟悉各地分散的茶行为文化。

1.3 了解贸易国的文化背景

在充分了解贸易国文化状况的基础上,外语人才应当懂得贸易国国民的文化喜好。我国在茶贸易中同样面临激励的市场竞争,只有明确贸易国的文化背景,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市场营销活动,满足贸易国消费者的需求。在贸易过程中,大量的文本信息都需要依赖外语人才进行处理。

2 外语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培养计划过于刚性

针对茶贸易跨文化交流的需求而展开外语人才培养工作,必然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合更多的茶文化内容,涵盖其他国家的茶文化喜好与茶文化行为。但是,从当前的外语人才培养状况来看,茶文化相关的内容并没有被纳入到培养计划里。外语人才主要通过商贸英语等专业进行培养的,语言文化方面的培养力度不足。从另一方面讲,仅针对茶贸易跨文化交流需求而进行外语人才培养会导致教育成本非常昂贵。这些成本不仅仅是资金方面的,还涵盖外语人才择业过程中出现的机会成本。如果仅仅在茶贸易文化交流需求下而进行外语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大量的教育资金,还导致学生就业时支付更高的机会成本。针对此,必须在现有人才培养计划下,从双向选择的角度入手,优化人才培养计划。

2.2 教学资源未被充分整合

要想促使所培养的外语人才拥有良好的茶文化修养,必须为之提供以下教学资源:一是拥有茶文化方面的师资教学资源;二是拥有茶文化方面的教学资料;三是拥有茶文化教学所需求的场地。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奉行知行结合的方针。但是当前茶文化行为文化所需要的场地、道具等都难以获得。针对茶文化方面的师资需求可以在相关院校内部进行培养,也可以外聘专业机构内的专家任教;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料可以有教学团队逐步完善;但是教学场地的匮乏是难以单纯依赖学校而进行解决的。

2.3 缺乏真实性的文化体验

要想充分理解贸易国的文化特点,最好的办法是学生尝试在贸易国内进行文化方面的感知。从实际教学来看,多数院校都是采用聘请外教的方式向学生传递贸易国的文化知识,学生难以深度理解贸易国的文化。要想使外语人才深入理解贸易国的文化,必须给学生创造真实性的文化体验机会,从我国多数高校的现实状况来看,这一点是很难实现的。

3 培养茶贸易跨文化交流需求外语人才的有效策略

当前,承担茶贸易跨文化交流需求外语人才培养任务的主要单位为高等院校。各大院校应在现有商贸英语专业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状况,综合运用多种教学资源,从如下几方面加强外语人才的培养力度。

3.1 针对茶贸易文化交流需求而制定出科学的外语人才培养计划

高校在开展外语人才培养工作时,首要做的就是从我国茶贸易文化交流现状出发,制定出科学的外语人才培养计划,这是保障外语人才培养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是所有具体工作的指导性纲领,也是确保最终所培养的外语人才能够胜任茶贸易文化交流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茶贸易文化交流方面的各种外语人才均是各大院校的商贸英语专业所培养的,商贸英语专业所培养的外语人才具有通适性,其往往不具备深厚的茶文化知识,难以满足茶贸易文化交流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各大院校应在现有商贸英语专业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人才培养计划,使得人才培养工作更具有针对性。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增加国内外茶文化方面的各项课程,在选择教学文本材料的过程中可以直接选用他国作者的原文。在直接阅读这些材料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外语水平,还能够开阔视野,了解国外的茶文化知识与茶文化行为,更好地理解相关国家的文化背景。这样所培养出来的外语人才在茶贸易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拥有更多的贸易国文化知识,并兼具茶文化知识,能够更游刃有余地开展具体工作,实现茶文化的有效交流,促进茶贸易的开展。

3.2 积极与茶贸易企业开展订单式的外语人才培养工作

当前我国茶贸易跨文化交流方面的外语人才主要依赖高校而培养,在短时间内,人才培养模式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因此,高校应依托当前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与茶贸易企业展开沟通与协作,引进订单式的培养方式,实现茶贸易文化交流人才的订单培养。高校可以依据企业的需求而增设订单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与就业方向而加入到订单班,进入到茶贸易相关领域中,获得更具实践价值的教育培养,在订单式培养方式下,高校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教学计划改革,减少了教学冲突,并提升了教学效果,使得教学工作更具有针对性与方向感。订单班在招收学生的过程中可以引入双向选择的原则,这样做,一方面能够向企业提供更具专业能力、更符合行业需求的外语人才,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降低教学成本,特别是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承担的机会成本。在设立订单班之后,高校可以通过多种路径来强化师资力量,比方说通过外聘企业专家而进行授课,学生能够在学习阶段而接触行业内的最新知识,提升自身的职业水平。除此之外,学生也拥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整个教学活动拥有更强的职业性与实效性。

3.3 从职教需求出发,充分整合当前的各种教学资源

为了提高外语人才的培养水平,使得其能够胜任茶贸易跨文化交流中的相关岗位,高校应做好二级部门的协调工作,强化二级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流通,使得各项教学资源能够被充分利用与整合,从整体上提升教学水平。在培养学生的茶文化修养的过程中,高校在依托于知行结合的原则,确保学生能够掌握一种或多种茶文化行为文化。学生拥有更多的茶文化知识,在外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更好地胜任茶贸易行业的翻译岗位。相关院校与茶贸易企业应加强交流,共同参与到外语人才的培养中,为人才培养创造有利的条件。茶贸易企业可以给予必要的实训场地,使得学生能够拥有更真实的体验。以营销者的身份而展开具体的翻译工作。针对实际教学需要,高校有必要开设专业实训室,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3.4 依托于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企业员工方面的培训

在茶贸易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外语人才应熟悉贸易中的茶文化,了解贸易国国民的茶文化行为喜好。为了实现这一点,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有必要加强企业员工的培训职能。针对此,高校应将自身的师资力量与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对接起来,在培养方面进行充分沟通。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有机会参与到更多的茶贸易文化交流活动,能够深刻理解各种茶文化知识,并获得学以致用的机会。这些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拥有更强的职业能力。企业也可以针对外语人才的培养需要,而向内部翻译员工提供到贸易国体验与交流的机会,帮助其更好地成长。茶贸易的快速发展给外语人才带来了良好的就业前景。国内院校应积极调整以“语言技能”为主要培养目标的教育模式,满足茶贸易跨文化交流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高校应加强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优化教学课程,强化校企之间的协作,重视实践教学。

4 结束语

针对茶贸易跨文化交流的需求,高校在培养外语人才的过程中应设置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得学生不仅具备语言能力,还具备深厚的茶文化修养;高校应加强与茶贸易企业之间的合作,设置订单式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的职业性;在职教理念的指导下,高校应积极开展教学资源的整合活动,设置实训课与实训室,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1]刘建华.面向“一带一路”茶贸易文化交流需求下的外语人才培养策略[J].福建茶叶,2017(02).

[2]姚静.双语茶文化人才培养的英语教学模式分析 [J].福建茶叶,2016(12).

[3]熊柏林.策应“一带一路”发展江西茶贸易[J].茶世界,2015(12).

[4]刘章才,王凤青.试论茶贸易与卡思卡特使团访华[J].安徽农业科学,2011(25).

[5]洪晓明.外国商业资本对近代台茶贸易影响初探[J].现代台湾研究,2011(02).

章丽萍(1977-),女,江西南昌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商务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外语跨文化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