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夷山正岩茶园种植管理技术总结

2017-02-07江贵明黄绍斌吴成建叶建华

福建茶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岩茶武夷山产区

江贵明,黄绍斌,吴成建*,叶建华

(1.武夷山凯捷岩茶城有限公司,福建武夷山 354301;2.凯捷集团研发中心,福建福州 350001)

武夷山正岩茶园种植管理技术总结

江贵明1,黄绍斌2,吴成建2*,叶建华2

(1.武夷山凯捷岩茶城有限公司,福建武夷山 354301;2.凯捷集团研发中心,福建福州 350001)

武夷山正岩茶园各方面条件都有别于外山茶园,因此其种植管理技术亦有很多不同之处。本文总结了武夷山正岩茶园的气候、生态环境特点、土壤环境特点和土壤培肥措施、病虫草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以及其他方面的管理措施等,为武夷山正岩茶园的科学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武夷山;正岩;茶园;种植

武夷岩茶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现行标准是《地理标志产品武夷岩茶》(GB/T 18745-2006),规定保护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的范围,即福建省武夷山市所辖行政区域范围[1],在这次修订标准中取消了武夷岩茶原料产地的划分。现已作废的原标准《武夷岩茶》(GB 18745-2002)中把武夷岩茶原产地域保护范围划分为名岩和丹岩,按当前市场上消费者的通常说法,名岩即是指正岩茶园,所指范围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内的茶园;丹岩则是指除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以外武夷山市所辖行政区域的茶园。本文中“武夷山正岩茶园”是指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内(面积72平方公里)的茶园。武夷山正岩茶园各方面条件与区外茶园差异明显,由此也导致了武夷山正岩茶园产区(下简称“产区”)内与区外茶园管理技术上有较大不同。本文是根据凯捷公司多年来对竹窠正岩茶园管理基础上进行的总结、凝练和提升。

1 武夷山正岩茶园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特点

武夷山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整体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一年四季气候差异较大。春季温度回升,春雨连绵潮湿,常出现倒春寒;夏季天气炎热,间或有雷阵雨或者台风带来的降水,雨后易发生旱情;秋季气温前高后低,降水少而干燥;冬季气温低,多西北风,高山地区常凝霜、结冰且十二月下旬或一月初就有初雪。

1.1 气温

武夷山全市年平均气温17.9℃[2],而产区内年平均气温为16.2℃[3],一般比全市的年平均温度低1.5℃左右。其中,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8.3℃,最低气温-0.3℃,最热月(7月份)26.7℃,最高气温37.5℃[3]。武夷山早晚温差大,而产区内早晚温差与区外相比会略大,在3月份,有时晚上气温会降到0℃以下,发生倒春寒灾害。武夷山年平均无霜期255天,极端最低气温-8.1℃,极端最高气温41.2℃。从气温来看,基本适宜武夷岩茶的种植生长。

1.2 降水、湿度和水分

产区内气候湿润,年降水量约2190mm,年平均相对湿度78%,春雨(3、4月)占年总量21%;梅雨(5、6月)占35%;7-9月台风和雷阵雨占24%,10-1月降水量显著减少[4]。产区水分相对充沛,溪流纵横,沟壑水流终年不断,泉水也极多。由于黄岗山的阻挡,产区地处山南,因此也是我省降雨量最大的地方之一,水分十分充足,但季节分布不均匀,总体而言,一般是春夏多而秋冬少。产区多雾,雾日在120天以上。在实地调查中,武夷山正岩茶园的湿度较大,多云雾天气,经常是阴天即有雾,较迟才(10时左右)散去,越是正岩茶园的核心区越是潮湿多雾,这种云雾多、日照少的环境对茶树生长有利。

1.3 生态环境

武夷山正岩茶园区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恰好处在植物地理分布泛北极与热带植物区过渡地带,并且属于景区保护下的自然生态,不仅植物种类极为繁茂,而且保护良好,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

正岩茶园的主要分布在丘陵低山与谷底岩壑之中,海拔主要在200-500m之间,呈现大集中小分散的经典高标准生态茶园模式,东一片西一块,处于树林的环抱当中,面积多数在3-5亩之间,其中连片的茶园最大面积为1000亩左右,而最小面积的茶园仅1.5亩。在如此大的景区范围内仅分布大大小小的茶园约180多片,并且呈现为越中心越离散状态,有的茶园全部处于树林遮蔽下,较大片的茶园处于外围区。植物的丰富程度从正岩茶园区的核心地带(如竹窠、三坑两涧、三仰峰)向中部(如佛国岩、弥陀岩等)、外围(如小竹林、太庙)呈递减状态,呈现越中心的茶园周边植被越繁茂,植物多样性良好,没有优势特别明显物种,而越外围不仅树林面积占比越小,而且植被物种也相对核心区来得单一。正岩茶园区潮湿多云雾、有树林山岩遮蔽,形成大量漫射光,物种繁茂不单一,因此生态环境极为优异,与外山大多数茶园不同。

2 武夷山正岩茶园的土壤特点及培肥措施

武夷山正岩茶园产区为典型丹霞地貌,土壤母质绝大部分为火山砾岩与页岩组成,具有母岩的棕红色,经风化、冲蚀,表面呈棕色松散状,厚度为1米以上,pH值在4.5-5.2之间。地形地貌的断裂构造,形成的峰、谷、岩、坑、涧众多,所谓“三坑、两涧、两窠、九曲、十八湾、三十六奇峰、九十九岩”就是这些的具体体现,这是地质构造、流水侵蚀、风化剥蚀、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2.1 土壤特点

武夷山正岩茶园产区土壤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2.1.1 紫色砂砾岩

根据姚月明等专家研究结果表明,武夷山的土壤多紫色砂砾岩含磷钾高而氮低,这类土壤是武夷山正岩茶园核心产区的代表性土壤,在武夷山正岩产区中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传统核心正岩的竹窠、三坑两涧等著名正岩产区。在碧石岩、佛国岩、天游等区域也有分布。其含砂砾量较多,达24.83~29.47%,土层较厚、土壤疏松、孔隙度50%左右,土壤通气性好,有利于排水。

2.1.2 红色硅铝质土

这类即是传统岩茶山场划分中的半岩山场土质,主要是红壤土、黄壤土等,正岩茶园产区这类土壤主要分布在外围的东北侧,如莲花峰靠小竹林方向,佛国岩、弥陀岩的外围,碧石岩、青狮岩外围也有分布,正是所谓青狮系土质。

2.1.3 冲积沙质土

这类即是传统岩茶山场划分中的洲茶山场土质,主要是粗粉质中壤土,分布于溪涧下游和河滩等区域,如莲花峰外围的沙洲、兰汤桥头的河滩、晒布岩下面的溪滩。

2.2 土壤培肥措施

根据调查,武夷山正岩茶园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土壤培肥措施。

2.2.1 通常的土壤培肥措施

通常的土壤培肥措施是指施用化肥。一般以复合肥或茶园专用复合肥为主,一年一般施用一次,也有二次的。有少部分卖鲜叶为主的茶农为了追求产量,大量施用氮肥,导致鲜叶质量下降,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一般来说最好是能够测土配方按需施肥,但是正岩茶园的产区较为零散,大部分茶农仅有2~5亩的面积,还分布在好几个地方,因此大部分的茶农是按通常的方法进行土壤培肥的。

2.2.2 适宜的土壤培肥措施

适宜的土壤培肥措施是指化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有的茶农是化肥和有机肥混合后施用,也有的茶农是购买茶叶专用的有机无机复混肥进行施用,这些都是较为适宜武夷山正岩茶园产区的土壤培肥措施。武夷山正岩茶园面积有限,资源珍贵,大量或长期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土质下降,鲜叶质量下降,并可能形成污染,化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能够有效增加土壤肥料,保持土壤质量,尽管会造成成本增加,但正岩茶园的亩产值亦较高,因此建议大部分茶农采用此种措施。就现状而言,已有不少茶农、企业意识到这个问题,采用了此种土壤培肥措施。

2.2.3 环保型土壤培肥措施

环保型土壤培肥措施是指施用有机肥。部分企业从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土壤培肥只施用有机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此类土壤培肥措施值得提倡,特别对一些品牌企业自有茶园来说,可以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不过产区内交通不便,车辆能够行驶到的只是外围茶园,特别是竹窠、三坑两涧等核心产区要靠肩挑人背,路程在30~90分钟之间,而且崎岖;由于有机肥的有效养分含量较低,为了保持土壤肥力,需要足够的施肥量(有机肥300~500kg,施用化肥约30~50kg),因此此种土壤培肥措施的人工费和肥料费用相对较高,约是施用化肥的5~10倍。有的茶园因此减少了有机肥施用数量,但是也造成了土壤肥力补充不够,导致了营养不良、产量降低等问题。

此外还有一些茶农茶企按照品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肥料种类和施用量进行土壤培肥,其相应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3 武夷山正岩茶园的病虫草害特点及防控措施

由于气候和植被的较大差异,导致了武夷山正岩茶园的病虫草害特点与区外茶园存在较大不同。总的来说病虫草害是各种各样的都有发生,与区外茶园存在某些优势病虫草害的情况不同,另外由于潮湿,病害的发生相比区外要严重。对于病虫草害防治要秉持综合防控为主,尽量应用物理(灭虫灯、黄板等)、生物(茶毛虫病毒、白僵菌等)手段措施进行防治,必要时才使用低毒低残留允许使用的化学农药科学防治,并且要针对不同的市场注意选择化学农药种类。中国与外国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禁用农药种类差异较大。

3.1 虫害特点及防控措施

武夷山正岩茶园由于生态优、植被多样性好,因此区内茶园虫害的发生呈现多样化,象甲、茶毛虫、茶尺蠖、茶小绿叶蝉等虫害都有发生,当年某类虫害普遍发生的情况与当年的气候有密切的相关,这与区外茶园以小绿叶蝉为主,其它虫害偶尔发生的情况有着较大差异。

武夷山正岩茶园的主要虫害及防控措施如下:

3.1.1 茶丽纹象甲

茶丽纹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在武夷山正岩茶园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茶丛树冠下土中越冬,4月中下旬成虫开始分批出土,5月是成虫盛发期,为害产卵盛期在5月上旬~6月间。幼虫栖息土中咬食须根,成虫自叶缘咀食新梢叶片,对茶叶产量、品质影响较大。

茶丽纹象甲的防控措施主要有:

(1)耕翻灭杀:7~8月间,茶园耕锄、浅翻及秋末施肥深翻对初孵幼虫入土及入后的幼虫存活率影响明显。结合中耕除草,将其落地的成虫埋入土中。中耕土壤时在茶丛双侧翻耕10 cm,对土中的虫蛹有较好的杀除效果。

(2)人工捕杀:利用成虫假死性,于盛发期震动茶树,用工具(如塑料薄膜)承接,集中予以消灭。

(3)生物防治:每年春季(3月下旬至4月)选用白僵菌粉剂配成毒土施菌,或用苦参碱喷施防治。采用两种生物防治措施结合,效果更好。

(4)化学防治:成虫出土高峰前使用天王星、巴丹、锐劲特喷雾防治,按购买药品说明的规定倍数使用。

除了以上措施,还要注意保护天敌。

3.1.2 茶毛虫

茶毛虫属鳞翅目毒蛾科(Lymantriidae)黄毒蛾属,幼龄幼虫咬食茶树老叶成半透膜,以后咬食嫩梢成叶成缺刻。在武夷山正岩茶园时有发生,一年1~2季。幼虫群集为害,常数十至数百头聚集在叶背取食。发生严重时茶树叶片取食殆尽。茶毛虫幼虫、成虫体上均具毒毛、鳞片,触及人体皮肤后红肿痛痒,影响农事操作,特别在春茶时影响较大。

茶毛虫的防控措施主要有:

(1)人工捕杀:在冬季摘除越冬卵块,在春茶前及时发现并捕杀幼虫。(2)耕翻灭杀:结合中耕、深翻、培土来灭蛹。

(3)生物防治:诱杀成虫,主要是点灯诱蛾,或性诱;幼虫发生时喷施茶毛虫病毒,连续两年以上可以消除茶毛虫大规模爆发的可能;保护寄生峰或释放寄生蜂;在幼虫发生时可以结合使用苦参碱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4)化学防治:在幼虫3龄以前进行,有不少低毒的防治药剂可以选用。

3.1.3 茶尺蠖

茶尺蠖属鳞翅目尺蠖蛾科,喜欢栖息叶片边缘,前期幼虫咬食嫩叶边缘呈网状半透膜斑,后期幼虫常将叶片咬食成较大而光滑的“C”形缺刻,乃至吃成光秃。在武夷山此虫发生6~7代,繁殖快,蔓延迅速,很易暴发成灾。

茶尺蠖的防控措施主要有:

(1)人工捕杀:利用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习性人工捕杀。

(2)耕翻灭杀:结合深翻施肥来灭蛹,减少虫源。

(3)生物防治:可以喷施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进行防治;放鸡啄虫也是较好的方式,但是在正岩茶园内一般难以实施。

(4)化学防治:消灭3代前的茶尺蠖,对控制全年为害具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重视7、8月防治。发生期喷洒辛硫磷、杀螟腈、溴氰菊酯、赛丹、天王星等进行防治。该虫喜在清晨和傍晚取食,在4~9时及15~20时喷洒效果较好。

3.1.4 茶小绿叶蝉

茶小绿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消耗养分与水分;雌虫产卵于嫩梢组织内,使芽生长受阻。为害后使受害芽叶叶缘变黄枯焦,叶脉发红,生长停滞硬化,甚至脱落,受害的芽叶制茶易碎、味涩、品质差。在武夷山一般来说年发生9~11代,世代混杂,一年两个高峰期,其中以第一个高峰期影响较大(正岩茶园主要采春茶)。

茶小绿叶蝉的防控措施主要有:

(1)农业防治:加强茶园管理,清除杂草,清疏茶行,注意统防统治。

(2)物理防治:利用诱虫板配合性信息素引诱。

(3)生物防治:可以选择苦参碱、天然除虫菊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要注意防治时期,针对1~3龄幼若虫效果较好。

(4)化学防治:可以选择茚虫威、联苯菊酯等药剂进行防治,这类农药市场上有不少可以选用。

3.2 病害及防控措施

3.2.1 茶饼病

茶饼病是武夷山正岩茶园常见病害,主要危害嫩叶、嫩茎,病原是外担子菌,春秋两季发生,在适温高湿、日照少及连绵阴雨的季节,最易发病,武夷山正岩产区春茶期间多雨潮湿、通风透光不好的茶园容易发生,但是构成大面积危害的较少。茶饼病在丹桂品种上容易发生。茶饼病的主要防控措施有:

(1)农业防治:加强管理、中耕除草使茶园通风透光,适当增施磷、钾肥,选用抗病品种。

(2)化学防治:选择甲基托布津、多抗霉素、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等进行防治。

(3)矿物防治:有机茶园可以选择矿物来源的防治方式如波尔多液、硫酸铜等,非采摘季节防治。

3.2.2 茶炭疽病

茶炭疽病也是常见病害,危害当年生叶片,病原为茶盘长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春秋两季发生,高湿多雨情况下容易发生,武夷山正岩茶园春季比秋季会更严重一些,坑底比岗上会更严重一些,但大面积危害的情况较少。

(1)农业防治:均衡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增施有机肥,如酵素菌沤制的堆肥、茶复混肥;选用抗病品种,如毛蟹、梅占等;摘除病叶。

(2)化学防治:选择苯菌灵、苯醚甲环唑、百菌清、加瑞农等进行防治。(3)矿物防治:有机茶园可以选择矿物来源的防治方式如波尔多液、硫酸铜等,非采摘季节防治。

象茶芽枯病、茶轮斑病、茶云纹叶枯病等防控措施也基本上类似以上两种病害。

3.2.3 苔藓和地衣

苔藓、地衣是武夷山正岩茶园较为严重的病害,由于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原因,只要茶树达到一定年限,或多或少都有苔藓和地衣危害。大量苔藓和地衣附生将影了茶树的生长,造成早衰。一般情况下苔藓和地衣需要防治,但在武夷山一种情况例外,就是50年以上的水仙,一般称之为老丛水仙,需要苔藓和地衣来形成特殊风味,则无需防治。

(1)农业防治:结合除草,可用竹片在雨后刮除苔藓、地衣;衰老茶树可采用重修剪、台刈等措施,但一般重剪茶树恢复快。

(2)矿物防治:可选用矿物来源的波尔多液、松脂酸铜等防治,非采摘季节防治,喷洒树干。

3.3 草害及防控措施

武夷山正岩茶园产区主要杂草为禾本科、菊科、伞形科、蓼科等杂草[5],也有一些茶园有竹子等为害。由于生态好,不存在某些特别优势的杂草。

(1)农业防治:人工除草;使用秸秆等进行园面覆盖。(2)化学防治:选择相应的除草剂进行防治。

3.4 其它防控措施

正岩茶园气温相比外界更为阴湿,因此要注意防低温灾害,茶树的耐低温能力灌木型品种强,能耐-12~-16℃的低温,而小乔木型的耐低温能力中等,尽量选择当地品种或灌木型品种栽植。

4 武夷山正岩茶园的其它管理措施

4.1 垃圾及污染物

武夷山正岩茶园位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内,环境保护为重中之重。但由于景区内交通不便、茶园零散,操作的人数较多,同时物资供应不便,为此在生产期间饮食等携带较多,其包装物等如果抛弃在茶园周边,会造成严重白色污染,并且茶园产区一般不在景区管理的范围内,没有人进行卫生清理,在今年茶园巡视时发现情况挺严重的,因此特别需要茶农和茶企加强对雇用人员的环保卫生意识教育,随身携带垃圾收集袋,把垃圾带出景区范围到外面垃圾收集点抛弃。

4.2 沟渠坎等

武夷山正岩茶园春季降雨量相对较多,经常有大雨和暴雨,为此茶园特别需要重视沟渠坎的建设,在春天雨季前也要对沟渠进行适当清理,避免茶园沟渠坎被冲毁,并造成涝害。

4.3 农药采购

农药采购需要注意风险防控。一是要到正规商店购买正规农药;二是做好采购和使用记录;三是最好使用一些大企业推荐的农药。如凯捷公司在农药采购前会对农药的种类以及批次进行确认,然后取样由专业检测机构进行验证,合格后才对农药的某个种类和相应批次进行推荐使用,避免了农药生产企业不规范生产带来的农药超标风险,千万不要购买不合格、不标准的农药。

[1]GB/T 18745-2006,地理标志产品武夷岩茶(S).

[2]徐桂妹,陈泉宾.武夷岩茶产区的气候条件分析[J].茶叶科学技术,2009(3):36-38.

[3]陈世品,马祥庆,林开敏.武夷山风景区主要植被类型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1):37-41.

[4]唐庆元.福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鸟类群落多样性及两种鸟的繁殖生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大学动物学专业,1998.

[5]辛伟,洪永聪,王飞权.武夷山茶园春季杂草发生规律的调查与分析[J].武夷学院学报,2015,34(9):6-10.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饮料用乌龙茶加工技术提升及应用示范”(2016S0049)、第二轮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项目。

*通讯作者:吴成建(1979-),男,制茶工程师,凯捷集团研发中心/福建省闽北乌龙茶加工与质量控制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质量安全、茶树育种、茶加工等。E-mail:wcjtea@163.com.

猜你喜欢

岩茶武夷山产区
武夷山的岩茶上好品质竟与石材中的铁质有关
它们的家园——武夷山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下)
葡萄酒产区与『风土』
风雨廊桥——武夷山馀庆桥
武夷岩茶书写传奇
新疆产区有机甜菜栽培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