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网络技木植入教研,探索信息化教研新模式

2017-02-06高枝国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教研员教研专业

高枝国

一、超前谋划,借助网络破解教研困境

新课程改革之初,广大一线教师急需大量的专业支持,而传统教研处于“研教分离”“教研重心难以下移”以及教研指导供给不足等落后局面,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一线教师的需求。当这些传统教研无法解决的问题摆在面前时,作为省教研员,我一直在思索,怎样破解这些难题?正是缘自这样的思考和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让我感觉到必须借助网络,实现教研工作方式的转型,才能扩大教研指导和服务的辐射面,并惠及到常规教研难以触及的偏远地区的农村教师。

于是,2005年,我带领黑龙江省小学数学团队率先在全省开展了网络教研的实践探索,使得网络教研由最初草根教师的自发组织很快走向由省级教研部门牵头的系统组织。经过10年的不懈探索,现已逐步辐射到其他学科,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二、精心组织,推动网络教研常态发展

网络教研是把网络技术植入教研全过程,更新教研方式,拓宽教研辐射范围,实现资源共享、智慧共享、开放交互的新型教研模式。基于网络学习环境自由民主、开放共享、经济便捷以及去地域化等特点,信息化教研有利于改善教师的成长环境,丰富教师的学习方式,为潜心研究、勤奋努力的教师脱颖而出创造公平机会。同时,也正因为网络学习的自由、开放,使得信息化教研必须精心设计、系统组织,防止陷入形式化、表面化、随意化的误区。

10年来,我省网络教研能够快速发展、稳步推进,主要有以下几点策略。

策略1.建平台

稳定的网络资源与互动交流平台是开展网络教研的基础和技术保障。几年来,我们通过自建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网站、论坛、博客、视频会议室等网络交流平台系统,成为我省网络教研的专用服务平台。

策略2.转观念

有人可能觉得制约信息化教研发展的是硬件设备,实际上,比硬件更重要、更困难的是观念的转变。因此,转变观念,提高网络教研意识是当务之急。

策略3.组团队

要做好网络教研,必须有一支具有凝聚力、战斗力且甘于奉献的管理团队。我们凝聚各市、县教研力量,建立了网络教研管理员团队、网络教研合作体学校以及由名优教研员、教师组成的专业支持组三支团队。

网络教研管理团队:我们汇聚来自全省各地40余位论坛及UC管理员组成管理团队。他们承担着每次网络教研活动的管理任务。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与勤奋付出,保证了每次网络教研活动的有序开展,收集与整理过程性资料,保存在论坛中,成为老师们今后学习的宝贵资源。

网络教研合作体:我们在全省范围内组织致力于网络教研的学校组成网络教研合作体,共同开展网络备课及研讨等教研活动。以这些学校为核心,以点带面,推动网络教研的普及开展。

网络教研专业支持组:我们充分利用教研员以及名优教师这一智力资源,由本省小学数学教研员、名优教师以及部分外省专家及名师,组成网络教研专业支持组,跟踪指导每次网络教研活动,同步解决教学疑难,大大加强了专业引领力度,保证了网络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网络教研合作体学校与专业支持组共同构筑了区域性网络学习共同体组织,这是网络教研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策略4.搞活动

我们始终坚持“以活动促进网络教研”的原则,在教研活动过程中建模,在模式应用中创新教研活动方式。

依托网络,我们陆续开展了全省网络说课大赛、“讲述我的教育故事”网络征文、网络备课、网络观评议课、网络主题研讨、教材主编在线答疑等丰富的网络教研活动,并将网络教研与现实教研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具有我省特色的网络教研品牌活动,受到省内外教研同行以及广大教师的广泛关注。

其中,坚持了10年的每周一次、每次近800人参与的常规网络教研活动把网络教研的普及发展进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策略5.定制度

我们建立了一系列网络教研管理制度,用制度规范行为,让网络学习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逐步实现常规教研网络化,网络教研制度化、常态化。

三、创新模式,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1.构建了网络教研新模式。

10年来,我们不断创新网络教研方式,全方位、系统地组织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拓展了教研功能,实现了网络教研与现实教研的有机结合,唤醒了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实现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引领和资源支持,逐步摸索出具有我省特色的、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网络教研新机制和新模式,并逐步辐射到其他学科、其他学段。

基于技术植入的教研方式,基于技术参与的教学过程,基于数据分析的教学优化,基于实证研究的教研路径,基于网络学习的教研自由,这就是“互联网+”时代教师与教研员专业发展的独特性。渗透、融合、重构,让一切发生质变。

2.改变了教研的行走方式。

网络教研改变了传统教研“研教分离”“教研重心难以下移”的状态,以及教研指导供给不足的落后局面,使教研活动能够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使教研与教学同步成为可能,使教研过程显性化、数字化,教研成果共享化,拓展了教研的服务半径,彻底改变了教研的行走方式。

网络,让教研时时发生、处处发生、人人发生。

3.拓宽了教师的成长空间。

网络丰富了教师的学习方式,激活了教师的教研热情,使一些教师从倦怠、浮躁、漠然的教研态度中走了出来,唤醒了他们的专业主体意识,使学习与研究成为他们的主动行为,成为一种责任和追求,进而成为一种职业习惯。

同时,开放、民主的网络学习环境,为潜心研究、勤奋努力的教师脱颖而出创造公平机会。

4.推动了区域间的均衡发展。

网络教研不是成长了几个人,而是成就了一群人,促进的是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在网络教研的洗礼下,孙明、刘清姝、王岩等具有独特教学风格的骨干教师和名优教师迅速成长为特级教师。尤其是近年来,许多偏远县城的教师多次在全省的教学舞台中名列前茅,究其原因,正是网络教研的普及发展,缩小了区域间教师的差异。

因此,网络教研不是促进了几所学校的发展,而是真正推动了区域间的均衡发展。

与其说网络教研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种学习方法、一个学习渠道,不如说网络教研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一条路,一条通往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探索之路。

当前“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空间、移动终端等新技术不断涌现,教育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我们也将紧跟时代发展,继续探索,努力创建泛在教研环境,让教研指导与服务随时发生、自然发生。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教研员教研专业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