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浆瘦素水平与首发抑郁症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2017-02-06赵徐东李建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15期
关键词:瘦素

赵徐东+李建华

[摘要]目的研究瘦素水平与首发抑郁症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名首发抑郁症患者(2015年3~10月在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身科住院)作为病例组,通过汉密尔顿量抑郁量表(HAMD)测评临床症状,以4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两者均为男女各20例,测两组患者的血浆瘦素水平。结果(1)不同性别的血浆瘦素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女性血浆瘦素水平要高于男性血浆瘦素水平(P<0.05)。病例组的血浆瘦素水平高于对照组,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2)病例组的血浆瘦素水平与HAMD总分呈正相关(r=0.746,P<0.05)。(3)病例组的血浆瘦素水平和HAMD的下列因子呈正相关:焦虑/躯体化因子(r=0.415,P<0.05),睡眠障碍因子(r=0.409,P<0.05)。结论(1)女性的血浆瘦素水平要高于男性的血浆瘦素水平。(2)首发抑郁症患者的血浆瘦素水平要高于健康人群,瘦素水平越高,抑郁程度越重。[关键词]首发抑郁症;瘦素;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焦虑躯体化因子;睡眠障碍因子

自从Zhang等(1994)首次发现了小鼠的肥胖基因(ob基因),并且将肥胖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产物命名为瘦素(1eptin)之后,Esler(1998)、Wiesner(1999)等先后在人脑中发现瘦素的广泛性分布。瘦素是由肥胖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不仅参与摄食、能量的消耗的调控,还对炎症反应、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发育起到调节作用。瘦素受体分布广泛,最主要集中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海马、小脑、黑质等部位均有分布)。瘦素进入人体循环后,与瘦素受体结合,接着采用JAK-STAT等路径来进行信号转导,最终发挥生理功能。

目前神经内分泌系统假说作为抑郁症发病机制中的一种假说,已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相关数据证明,5-HT2C受体和瘦素受体被弓形前阿黑皮素原(POMC)神经元的不同亚型所表达,而且5-HT和瘦素都在POMC神经元上通过瞬时受体电位C(TRPC)通道发挥作用。Brewerton等对贪食症患者进行研究后推测5-HT的代谢紊乱会导致体内瘦素水平的波动。国外研究显示,瘦素水平与不同性别、年龄、亚型的抑郁症患者均可能有一定相关性,Giovanni Cizza等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处于绝经前的女性重性抑郁患者的瘦素水平要比对照组高接近25%,I.Jimenez等研究发现出院时的血清瘦素水平与卒中后抑郁相关联。Alkistis等研究发现分娩时的血清瘦素水平与产后六个月的发现抑郁情况呈负相关。

目前国内针对瘦素水平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尚不多见,而选择首发抑郁症作为研究对象可以较好的排除药物对体内激素水平的干扰。本实验通过测定首发抑郁症患者的瘦素水平,来探讨瘦素水平与首发抑郁症的各种相关性。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组

选取2015年3~10月在本院心身科住院的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首发抑郁症的诊断标准;(2)HAMD总分超过20分;(3)年龄18~55岁;(4)中国南方汉族;(5)两周内未服用抗抑郁药物。(6)对本实验表示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排除其他严重精神疾病史、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他系统重大疾病史;入院后常规化验及检查基本正常,(2)无遗传疾病家族史;(3)排除妊娠期、哺乳期、月经期、绝经期女性。

1.2对照组

从浙江省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人群中随机抽取健康体检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入组标准:(1)年龄:18~55岁;(2)HAMD总分小于8分;(3)中国南方汉族。(4)对本实验研究表示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排除其他精神疾病史,酒精及其他物质滥用及依赖史;(2)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他系统重大疾病史;各项体检指标基本正常,(3)无遗传疾病(包括精神疾病)家族史;(4)排除妊娠期、哺乳期、月经期、绝经期女性。

1.3实验方法

(1)入组:取得受试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按照入组标准入组。

(2)测量:对患者组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测量,记录总分和各项因子得分。

(3)标本采集:所有入组者于清晨空腹抽取抽静脉血5mL,室温下静置1h后,离心机(WEALTEC公司)离心30min(1000r/min)后去除颗粒,取上层血浆置于1.5mL Eppendoff管内,放入-20℃冰箱内低温保存待检。

(4)检测:根据说明书进行稀释、加样操作。

(5)结果判断与分析:通过酶标仪(安图酶标仪Lumo型,郑州安图实验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牍数,然后换算出样品瘦素浓度。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AS9.13进行统计分析,当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病例组共40例(男女各20例),平均年龄(42.20±9.68)岁,教育程度:小学5例,初中8例,高中17例,大学10例,平均BMI:(21.28±2.08)kg/㎡。平均病程(3±1.2)个月;正常对照组共40例,男女各20例,平均年龄(41.33±9.89)岁,教育程度:小学3例,初中9例,高中15例,大学13例,平均BMI:(21.04±1.35)kg/㎡。两组除病程外的一般资料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2.2性别及组间瘦素水平比较

病例组男性患者瘦素水平为(19X3±7.82)ng/mL,女性患者为(42.89±12.63)ng/mL,对照组男性血浆瘦素水平为(14.24±8.73)ng/mL,女性为(32.89±15.03)ng/mL,分别对组问同性别及对组内不同性别瘦素水平进行比较均发现,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将组别和性别两个因素合并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不同性别的血浆瘦素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即女性血浆瘦素水平高于男性,对两个组别的数据进行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P=0.0027,P<0.05),即首发抑郁症组的瘦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详见表2及表3。

2.3首发抑郁症组血浆瘦素水平和HAMD总分及HAMD各个因子相关性分析

HAMD总分和各个因子经过正态性检验都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P<0.05,因此具有统计学上意义,结果表明:病例组血浆瘦素水平与HAMD的总分呈正相关(r=-0.746,P<0.05);病例组血浆瘦素水平与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呈正相关(r=0.415,P<0.05);首发抑郁症组血浆瘦素水平与HAMD睡眠障碍因子呈正相关(r=0.409,P<0.05),详见表4。

3讨论

本研究显示女性血浆瘦素水平高于男性,男女问的性激素水平及环境的差异可能导致了此结果。因为瘦素与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激素轴(HPG轴)的密切有关。瘦素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的结合或者中间物的介导对HPG轴的分泌起到调节作用,反过来瘦素受体基因的表达也受到性激素的调节作用,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当前有研究认为具有两性差异的神经肽Y水平会增加瘦素基因的表达,也是造成瘦素水平具有性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本研究表明病例组血浆瘦素水平高于对照组,与许多文献结果类似:Chan等(2003)发现女性抑郁症患者血浆瘦素水平高于健康女性。黄峰等于2010年发现患者组治疗前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本研究结果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糖皮质激素(HPA轴)对瘦素的合成与分泌起到促进增强作用。(2)在缝脊核同时存在5-HT胞体及瘦素受体。有研究显示瘦素缺陷的肥胖鼠有5-HT受体mRNA的下调,预示5-HT水平和代谢的减少。而5-HT水平变化与抑郁症密切相关。(3)Guo等(2012)通过选择性切除小鼠位于海马的瘦素长受体会导致小鼠的抑郁相关行为,证明瘦素受体信号肽在调节抑郁样行为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海马是抑郁症病生变化的主要位置,患者瘦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与此相关。(4)瘦素和皮质醇的分泌都受到交感神经控制作用。Giovanni Cizza等研究发现,绝经前期的女性重性抑郁症患者的瘦素水平要比对照组更高,而瘦素水平会在夜间明显升高。可能由于重性抑郁使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因此继发瘦素水平增高。

本研究显示:首发抑郁症患者的血浆瘦素水平与抑郁严重程度成正比,Chan等于2003年发现女性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的严重程度与血浆瘦素水平呈正相关,本研究与该结果相类似。因为从有关报道瘦素具有抗抑郁活性,长期慢性的应激可以导致降低大鼠血中的瘦素浓度,而外周和中枢给予瘦素均可以在相应的动物模型上发挥其抗抑郁的作用。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首发及轻中度抑郁症患者机体出现瘦素水平增高来进行自我代偿,而当患者的抑郁发展到重度后,超出了机体的自我代偿能力反而出现了瘦素水平的下降。

本研究结果显示首发抑郁症患者血浆瘦素水平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焦虑/躯体化得分呈正相关。这与Rtbin等(2002)报道类似,他用分段的多元回归分析发现lep水平在女性患者同汉密尔顿抑郁量量表的躯体化因子相关。梅刚等(2008)也发现老年期抑郁症患者血清瘦素浓度与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和昼夜节律变化因子有显著相关性。焦虑/躯体化因子分最主要反映的是自主神经功能(包括交感神经功能),瘦素与交感神经系统关系密切,抑郁症的患者常常会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例如出现心慌、气短、盗汗、胃肠不适等症状,可能因此出现上述结果。

本研究显示瘦素水平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睡眠障碍得分呈正相关。Giovanni Cizza等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后发现,处于绝经前的女性重性抑郁症患者的瘦素水平会在夜间出现明显升高,我们知道抑郁症患者往往伴有睡眠障碍症状,我们是否可以推测夜间瘦素水平的变化影响了睡眠的质量,因此出现该研究结果。

本研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为了解首发抑郁症缓解期瘦素水平与健康人群之间的差异,可增设首发抑郁症缓解期研究组进一步对照研究。若进一步扩大样本及重复试验均得出上述结果,是否可以将瘦素作为诊断、判断病情变化及预后评估的一个参考指标。

猜你喜欢

瘦素
润降利膈丸联合中药热奄包对老年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血清胃动素、生长抑素和瘦素水平的影响
鱼类瘦素的研究进展
发现瘦素形成的关键物质
血清胰岛素、瘦素及CRP在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血清胰岛素、瘦素及CRP在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瘦素对骨及软骨作用研究的新进展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瘦素、胰岛素抵抗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子痫前期患者血内皮素、D_二聚体和瘦素水平的变化
瘦素与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