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方面入手抓好朗读教学
2017-02-06张自平
张自平
【关键词】 朗读教学;示范;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9—0096—01
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朗读教学的水平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如何才能抓好朗读教学呢?我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四个方面抓起:
一、做好示范朗读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示范朗读十分重要。教师要根据文学的审美特性,通过对语言文字反复朗读,将文学作品中具体生动的形象渗入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一种沁人肺腑的情感陶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一次成功的朗读,胜过一百次蹩脚的分析。”在示范性方面,朗读录音的示范和老师的范读都是很好的方法。教师成功的范读,对学生更具感染力,效果更佳。“文章不是无情物”,老师通过铿锵有力、清楚圆润、抑扬顿挫、饱含感情的语言读出来,把学生带入一种充满情趣的艺术境地,从而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染。成功的范读要求教师有过硬的基本功。技巧成功的范读能收到直观、生动、形象、感人的效果,可以帮助学生正音,明确词义和了解词的感情色彩,以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很重视发挥范读的作用。如我在范读杜甫《望岳》一文时,主要抓住了“积极乐观”这一全篇的主旨,朗读充满了自信,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雄心壮志,使学生感同身受。在学习杜甫《春望》一课时,我指导学生抓住“自伤身世中寓国破之痛”这一情感基调,让学生在读中与作者一起倾诉、同悲同恨。
二、加强朗读指导
1.传授朗读技巧
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教师可以从朗读速度的快慢、朗读的停连、读音的轻重和语调的抑扬等方面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朗读的一般规律。朗读训练可分三步走:听,让学生听录音带或教师范读;学,学生试读,老师纠正语调、节奏、停顿、轻重、情感等朗读方面的问题;练,让学生按老师的指导反复朗读,仔细揣摩。
2.把握思想情感
朗读技巧的熟练运用是建立在对文本的理解和对作品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上。“文以情动人”,“情动而辞发”。思想感情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文章蕴涵的情感决定着朗读的基调、语调的轻重、抑扬和舒缓的变化。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应充分体现出豪放之情;读李清照的《声声慢》,应尽量表现出那种老年无依、失落孤寂之情。朗读者只有领会了“情”,才能读出“情”,才会达到声情并茂的朗读效果。因此,教师要在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和把握情感上下功夫。
三、合理安排步骤
朗读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要尽可能让学生进入角色。因此,教师要针对朗读材料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朗读方法,安排合理的朗读顺序,确定明确的朗读目标,营造良好的朗读气氛。如教艾青的抒情诗《我爱这土地》时,我确定了以下朗读步骤:创设情境。教师先用饱满深情的凝重的语调叙述诗歌内容,激发学生对日本侵掠者的仇恨,感受诗人对处于苦难中的祖国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热爱之情。在学生情绪高涨时,放录音。分步朗读。即听了录音和教师范读后,让学生试读,然后指名学生带着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分组比读等。要求一读注意押韵和节奏,感受音韵美;二读整体感知,了解大意;三读把握形象,酝酿感情;四读体会思想感情,领会主旨。这样,不但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激发了学生的热情,陶冶了性情,提高了鉴赏水平。
四、探索朗读新法
朗读的形式如一味地齐读,个别读,课堂教学就会十分单一乏味,大大影响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热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采取如领读、个别读、分角色读、轻声读、评读、快速读、竞赛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与热情。或浅吟低唱,或慷慨陈词,或配乐,或分角色。依据不同文体及达到的目的,还可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范读、引读、指名朗读、分组朗读、轮流读、自由读、评读、竞赛读、分组赛读、配乐读、演课本剧……只有不拘一格,灵活多样的朗读,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质量。如:评读。评读可以是自评,或是师评生,或是生评师,既评朗读的感情,又评朗读技巧,这种方法长期坚持,则会逐步形成良好的朗读意识,对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有明显的作用。又如竞赛读。学生的好胜心较强,采用竞赛朗读,不但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热情,还可以激发他们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精神。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