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之道
2017-02-06王继荣
王继荣
【关键词】 课堂教学;学困生;氛围;目标;分层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9—0071—01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加快,城镇学校近年来生源呈现多样化,每个班级出现了大量的学困生,数学学困生是指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存在困难的学生。《数学课程标准》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的问题,许多专家及一线教师对于提高学困生信心、兴趣、意志力等方面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本文根据个人数学教学实践对教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学困生的转化谈几点看法。
一、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困生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差,产生自卑感,从而对课堂有厌烦和恐惧心理,这影响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和潜力发挥,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中他们才会热爱数学,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应以小组为单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交流汇报(尤其突出学困生)为主线,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带动教学积极在效开展。
二、打造“双目标”的课堂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根据班级内学困生的特点和数量,依据数学课堂活动中课标提出的教学目标,同时针对学困生的最近发展区,每节课创设一个“小目标”,增加一点旧知,适当补“差”,其可以放在课堂活动的开端,也可以设计在练习环节,使大部分学生完成课堂任务,让学困生学习新知的同时掌握疏漏的旧知。
三、实行分组、分层教学
对学困生分层定标,分层训练,分层辅导,按层分组。课堂教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层管理,把学困生进行分组细化,统一教学和小组活动相结合,统一练习和具体要求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学习背景、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和困难所在,进行分组,在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安排交流内容和训练习题。我对六年级从基本运算技能差和基本概念含糊(智力一般)、知识断层、缺乏数学学习方法三个方面把学困生分为三组,这便于教师的操作。当然,对学困生的分组是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逐步消除低层次学生,促进其向优秀学生靠齐。
1.分层次提要求。对学困生在教学活动中分层要求,针对他们的知识盲区进行教学活动。以六年级为例,对于智力一般的学生要求掌握基本运算、基本概念,加强整数、小数、分数的运算及混合运算的训练,掌握解方程和基本概念等基础内容;对知识断层的学生要求掌握基本运算的算理、每节课的教学脉络,简单地解决问题,就断层点开展系统的复习,重建知识链条;对第三类学生要求要高、要细,提高识记、分析、概括、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立足每节课的重难点,多给训练机会,多提供解题方法指导,加强技巧性题的训练和设计系统性强的练习,帮助其总结规律和方法,鼓励其参加各种数学竞赛,通过实践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
2.分层训练、布置作业。课堂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应当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呈阶梯形。课外作业也应分为几个层次,一般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以供学生选择。允许部分学困生不全部完成,或几个同学一起研究共同完成。学困生完成基础题,像课本上的“做一做”;学优生及智力高的学困生必须再完成思维拓展题,像课本上带“*”号的题。实施单元达标检测,对本单元仍有问题的及时补救,不留“夹生饭”进入下单元的学习。
3.分类指导。以分组为依据,指导时灵活多样、因组施教,多观察、勤指导。基础差的学困生重步骤、重法则,详细、重复强化;对于其他学困生重点拨,分析思路,讲算理,诱导学生形成知识迁移,学会解决问题,积累经验。
4.分层评价。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应有所区别,对于低层次学困生的点滴进步应采用激励评价,放大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努力向高一层次发展;对于中层次学困生,也需要树立自信,进行激励,帮助他们审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解决计划;欠方法的学困生所取得的进步应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奋进。
四、提高学困生的课堂动手操作能力
“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性的具体思维,对于培养孩子掌握抽象概念更为有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偏重让学困生多动手操作,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比如在进行“圆周率”教学时,设计一堂实践课,让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动手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在活动中掌握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也让他们出了“风头”,增强了信心。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是多途径的,只要我们教师多关心学困生,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新理念,设计新思路,灵活高效地抓好每一节课,给他们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关爱,就能让学困生在宽松和谐的课堂上发现自我,展示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从而走向成功,走出困境。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