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7-02-06魏岱孔
魏岱孔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9—0070—01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以及普及和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在新课改的发展目标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迫在眉睫。尤其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不仅能够推动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强大的催化剂的功效。因此,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师备受关注的热议话题。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可见,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传统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学生一听到底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还要给学生保留拥有自己私密空间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人格,用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把教与学很好地结合起来,让教与学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
二、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它可以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钻研,去探索。实践证明,一个人愿意将注意力放在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上,也更容易获得创造的成功。一般说来,数学学习成绩好,就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反过来, 对数学一旦产生了兴趣,它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有些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甚至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情绪,这就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数学成绩差。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笔者是这样做的:对学生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和成功,都及时进行鼓励与表扬,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滋味,认为学好数学并不困难,进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这样就使“苦学”变为“乐学”,进而变“善学”。
比如,教学“生活中的轴对称”这一节内容,一开始上课,笔者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记得一句诗,两只黄鹂鸣翠柳,下一句忘了,谁能说出下一句是什么?”有学生马上说: “一行白鹭上青天。”也有学生说:“老师现在上数学,不是上语文课。”笔者马上反问:“谁规定数学课不能念诗,这诗可和我们今天要上的课有很大关系呢!”学生马上七嘴八舌议论起来,笔者将两句诗竖行排列写在黑板上,问学生:“这样排列像什么?”有学生马上说:“像对联,‘两只黄鹂对‘一行白鹭,‘鸣对‘上,‘翠柳对‘青天。”这时,笔者引入“对称”这一概念,再不失时机出示一些对称图形,从感性认识入手,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对称的学问,使学生“视而有见,听而有闻”。
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在学生的探索中,给他们多一些鼓励、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对学生困惑的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给予恰当指导与讲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好奇心,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也才能让他们在不断的学习与探索中提升创新能力,使他们拥有不怕难、不怕累的学习精神,勇于迎接学习中的难题、妙题、巧题,从而让他们学习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在普及和推进素质教育的浪潮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实践总结和完善,才能获取理想的成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探索和发掘,总结教学经验和借鉴精华,为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提供更多的催化剂的作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