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017-02-06梁玉苹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1期
关键词:有效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梁玉苹

摘 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应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语文知识、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形成语文学习能力,受到美的熏陶,得到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并且使之能持续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0082-02

什么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我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语文知识、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形成语文学习能力,受到美的熏陶,得到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并且使之能持续发展。那么怎样达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单位时间内让学生有所得、有所获呢?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来谈一谈。

一、精心导入,引趣激兴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的教学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为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做了铺垫。我在执教《比尾巴》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昨天老师接到了森林王国里狮子大王打来的电话,他要邀请我们去参加一场独具特色的比赛——比尾巴,并且担任本次比赛的小评委,你们想去吗?这节课你们就来当个小评委,让我们一起走进“比尾巴”大赛吧。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整个课堂变得生动而活跃。

二、有效提问,感悟文本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我认为课堂上的有效提问,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把握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要统领全文,牵一发而动全身,激起学生对未知探索的欲望,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展开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让学生充分感悟文本,品味语言文字的内涵,这样才能化平淡为精彩,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当然要想充分发挥课堂提问应有的价值,须把握好三个“度”。

(一)注意难度,使问题具有挑战性

问题的难易度,是衡量提问有效性的首要条件。既不能过于浅白,又不能太艰深。过于浅白,没有思考的余地,索然无味,提不起学生兴致;太艰深,学生答不了,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挫伤他们学习积极性,事与愿违。切合实际、引人深思的教学提问,有助于点燃学生思想火花,掀起感情波澜,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遗憾的是,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还远远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大量的无效提问现象。比如教学《草船借箭》设计问题“周瑜为什么要诸葛亮十天造出十万支箭”、“周瑜为什么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这就未免过于简单,学生读完课文一眼就看出来了,这样的问题根本不富于启发性,久而久之,学生会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对待,这对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多大价值。

如上述案例,教师如果换一种方式向学生提出“课文从哪些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谈一谈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分别是怎样的人”之类问题,那学生的反应就会大不一样。这种问题具体而又有思考的余地,能促使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非经过阅读思考不能答出,但通读全文,整体思考之后大部分同学都能比较好地回答。这样的启发性提问对学生形成研读文本的习惯、提高分析归纳能力以及领悟文章表达方法等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让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跳一跳”,并把果子“摘下来”,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二)体现深度,使问题具有针对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可谓是关系到阅读教学组织成败得失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只有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动脑思考探索才能有所得,也只有这样的课才是成功的、高效的。学生如果不动脑,怎能期望有收获?能真正让学生在心灵上触动、在知识上领悟、在阅读理解能力上提高的不是那些泛泛的提问,而是一些精当的具有启发性、针对性的提问以及答问时的讨论、点拨。当前有些课堂提问抓不住课文的重点或教学的难点,有如蜻蜓点水,隔靴搔痒,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教师教学不是要面面俱到,而是需在关键处着力,所提问题要突出课文重点或教学难点,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使问题击中要害,使学生像听了无声的指挥一样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如教学二年级《从现在开始》一课时,可以抓住课后练习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小猴子为什么能当上‘万兽之王?”展开教学,让整个教学在一个大的问题情境中展开,一下子就抓住教学的重点,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局”的效果。

(三)重视广度,使问题具有开放性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变过去“领着学生走向预设的教案”为“引着学生走向预设的答案”,“设笼子”、“下套子”,引着学生“钻圈子”,为学生设计一条通往已定答案的小径,想方设法让学生沿此路径去获取答案,让学生为认同答案而学习,为标准答案而思考,这样的提问有待于改进。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具有开放性,尽可能突破“标准答案”的束缚,让答案具有多元性,力争引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三、以读促悟,读悟结合,读写结合

以读促悟中的读是悟的基础,悟是读的归属,苏霍姆林斯基说:“书籍对少年来说,并不是真理的仓库,而是内心体验的源泉”。汉语本身是非直观性的,又是极具想象性的,只有让学生在读中悟,才能真正使学生受到良好的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对语言的敏锐感悟能力。如我在执教《晏子使楚》一课时,让学生抓住“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晏子”和“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这两部分的句子来进行朗读,在读中品悟楚王侮辱晏子的险恶用心,在读中品悟晏子作为一个外交官有礼有节地反驳了楚王的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体现出超人的智慧和过人的口才,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在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进行拓展延伸,也就是读写结合。课标中“课程基本理念”强调:“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的“独特体验”就是让学生“读出自己”,即通过阅读文本而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己相似的情感、自己熟悉的生活、自己所处的社会或自己正经历的时代,进而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教师应高度重视让学生“读出自己”,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去感悟、去体验,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写出来,做到读写结合。例如:执教《慈母情深》一课时,学生通过说感受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之后,在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的同时,我从读写结合的角度出发布置作业:把你此时此刻的感受写下来。这样趁热打铁,凭借学生升华体会之际,进行写话训练,有益于提高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为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学生与教师的双赢。

(责任编辑 楚云鹏)

猜你喜欢

有效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