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中实施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育的三维目标
2017-02-06伍少波
伍少波
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就是建构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应通过中小学课程使学生具有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民主与法制精神、科学与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使教育更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更加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
新课程改革的显著变化就是在教育目标的定位上,强调了在一个人的发展空间里,应该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
在平时的教学科研工作中,我们绝大部分老师感到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存在着一些困难,感到很迷茫,那就是三维目标很难执行,发现只有知识目标容易操作,其他的目标就有点虚幻、飘渺了,这实际上来源于传统的教育观念对老师的束缚,原有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核心,以知识为中心”,把教学的起点作为教学的终点,把有独立思维意识的学生当成了被接受知识的客体,这种现象实际上已经成了今天实施新课程改革时落实三位目标的瓶颈和障碍。
其实作为物理教师来说,由于物理学科的特点是以建立在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学科在培养人的个性,促进人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有着独特的教育功能,因而在实施目标方面,只要我们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再深挖一下教材,细致、深入的研究一下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相信找到课堂中可以实施三维目标的突破口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一、深挖课改教材,通过对新旧教材的比较明确新教材中对三维目标的突破
例如,运动规律的教学,传统的教材是从加速度定义公式a=出发,经过变形得到公式v=v0+at,然后就是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而新教材则赋予这段内容更多的教育意义,现行教材是这样安排的:
①通过实验,直接记录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时的时间与速度的数据;
②作出速度-时间图像;
③发现存在着这样一种运动,它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④发现倾斜直线v-t图所描述的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给出匀变速运动的定义;
⑤通过图像一般性研究,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式v=v0+at。
这段教材是学生认识科学规律的好例子,它强化了从实验得出规律的一般性过程,练习用图像分析问题的有效方法逻辑线索清晰,应该说,它在价值观及科学过程、科学方法上的教育价值都比较高。
二、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研究中去体会获取知识的乐趣
我们在平时的上课中,一般采取分步递进式,先让学生提前预习或找出问题,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做好笔记,然后回顾知识练习巩固,最后总结归纳要点;但新课程改革下更多的采用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相关材料等信息自己得出知识点,从而实践三维目标。比如磁场这一章中,有这样的阅读材料:“地磁场改变宇宙射线中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对宇宙射线起了一定的阻挡作用”,就此可以借题发挥,多做些介绍,也可以开展研究性的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STS(科学、技术、社会)意识,体现了科学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缩短物理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缩短物理学与学生的距离。
三、调整教学节奏,有意识地在课堂中融入三维目标的教学
比如,在讲微小形变放大时,我们常规的讲法就是给学生介绍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然后说明当结实桌面受压后,它的微小形变也是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现在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观察桌子受压后的微小形变:在桌子的两端分别竖立放置平面镜;调节其高度,让激光笔(需固定)发出的激光束射向第一个平面镜反射后,又能射向第二个平面镜,经第二个平面镜反射后,光点能射到较远处的白墙上形成光点;在桌子的中央施力下压,就可以看到白墙上的光点发生了较大的竖直方向的移动,说明桌面受压后发生了形变。
到此为止,我们课本上要求的对微小形变的描述的知识目标就已经实现。但对于新课改要求的三维目标就还有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没有实现,于是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老师在这里就应该放慢教学节奏,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在明确知识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明确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目标。
问题一:以上所描述的装置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对微小形变进行放大的,它放的级数有几级,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对它进行改进?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去思考装置的内在结构及放大原理,同时利用该原理去改进实验装置,使其实现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问题二:该原理在教材哪些地方会用到,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可以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避免死学知识、学死知识,实现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育中成为一个知识的激活因子。”在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我们老师要以新课改的理念去要求自己,健康灵活的创造教学坏境,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动地位,引导、激发、挖掘他们学习知识和掌握现代知识的潜能,这样就能达到“智力因素”和“人格因素”的和谐统一,达到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育的三维目标。
(责任编辑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