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经济数学教学有效性探索
2017-02-06陈斌
陈斌
摘要: 高等职业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对经济数学课程教学有效性提出了新的需求。本文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探讨经济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分析制约经济数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提出创新创业视野下高职经济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路径。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higher occupation colleges ha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effectiveness of Economic Mathematics teach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effective teaching of Economic Mathematics in the background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Economic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its implementation pa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关键词: 经济数学;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有效性;课程改革
Key words: Economic Mathematic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teaching effectiveness;curriculum 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2-0229-04
0 引言
经济数学是经济类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和工具课,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综合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本身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对职业岗位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对高职毕业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尤其是方法能力和以创新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进入以内涵建设为主的发展时期。然而,部分职业院校受片面强调技能培养的影响,对高等数学课程的重要地位有所忽视,加之高等数学课程本身的特点和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经济数学教学矛盾比较突出,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有的是弱有效甚至无效。面对当前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巨大的就业、创业压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如何发挥经济数学的科学价值和育人功能,推进经济数学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1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经济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必要性
1.1 创新创业教育的含义及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概念可追溯到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创业教育。1947 年,迈尔斯·梅斯教授在商学院MBA的学生中开设了创业相关课程,从此之后,创业教育受得各国极大关注,许多发达国家如日本、德国、英国等纷纷采取措施,创造条件,鼓励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开展创业教育。国外关于“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涵义大致相当,在中国则分为两个概念,即“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并将二者融合为“创新创业教育”来表达。至于二者的关系,尽管不同的学者表达方式不同,但都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统一于创业教育实践之中。即大多数研究者都趋向于将二词融合的角度来分析,二者的广义内涵是一致的,行动方向是统一的。有研究者认为,“创新”与“创业”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将创新运用于产业事业中获得新发展,就是创业;创新注重结果,而创业注重结果的同时,也注重成功条件;与创新相比,创业更加注重成果的可实现性以及经济效益。也有研究者从“创新”“创业”二词的排列顺序角度解释了二词的关系[2]:“创新+创业”,意在内化创新的应用属性,强调创新成果的市场化、商业化;同时,以“创新”引领“创业”,提高了创业的层次和水平,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延伸为综合性、系统性的教育,达到“1+1>2”的效果。
由此看来,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高等职业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业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创业素质,提高创业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创新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和铺垫,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实践和应用,二者统一于职业院校育人活动的全过程。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更高质量的就业和创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学生个人、高职院校以及社会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对学生个人而言,能够进一步提升其生存及就业的竞争力。对高职院校而言,能够培养出更加适应当前发展形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对社会而言,能够缓解当前紧张的就业压力,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3]。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4]。
当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背景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转型升级、提升办学水平及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着力点。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加强内涵建设,主动融入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面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现实需求,主动把创新创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贯穿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全过程。
1.2 经济数学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衔接 经济数学作为经济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和工具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数学方法能使我们快速抓住事物的本质及影响因素,用定量方法精确地研究问题,同时又能使问题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在。不仅如此,我们还能通过使用数学方法对经济过程中的数量关系作精确分析,更深刻地了解经济过程中的规律性,了解质的规律性[5]。数学方法在许多具体经济问题分析中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将微积分知识和经济学联合在一起,可以对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状况进行预测分析,通过将常微分方程和经济学联合在一起,可以对某一个项目和课题进行总结研究,观察该项目有没有进行下去的必要[6]。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良好思维品质是数学思想体系的精髓,数学教育无可置疑要培养大多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7]。从应用的角度来看,在实际生活、生产中,无处不用数学,不仅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而且数学地思考问题,应用数学的观点、思想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让更多的人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7]。由此可见,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尤其是方法能力和个人能力方面,经济数学教学目标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经济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大有可为,具有不可替代的科学价值和育人功能。所以,实现经济数学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充分发挥经济数学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中的重要作用,是经济数学课程教学的现实需求和重要任务。
1.3 开展经济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和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就业和创业面临巨大的压力,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出来。职业院校只有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增强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近年来,在经济类专业进行高等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受片面强调专业技能培养的影响,部分职业院校对经济数学课程有所忽视,教师教学及教改滞后,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经济数学教学矛盾比较突出,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有的是弱有效甚至无效,极大地制约了高职院校学生数学综合素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全面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下,开展经济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和探索,对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进行基于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的经济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2 经济数学教学有效性
2.1 经济数学教学有效性解读 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它包含三重含义:其一是教学效果,即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的吻合程度的评价;其二是教学效率,即沿用经济学的概念将教学效率表述为教学产出(教学效果)与教学投入的比值,也可从师生双方投入的时间角度表述为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的比值;其三是教学效益,即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以及吻合程度的评价[8]。
关于教学有效性,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有不同的解读。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经济数学有效教学的解读,主要基于两个维度:一是立足于适应高等财经职业教育的现实需求,培养学生具有职场中从事经济工作和分析经济问题所必须的数学知识和应用能力。经济数学教学有效性体现在,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通过师生双方教与学的双向活动,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促成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形成学生的方法能力。二是立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视角。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规格的新要求,经济数学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掌握上,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意义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能够数学地分析和思考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快速抓住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到决定经济问题的主要因素以及它们的内在联系,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把经济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来求解,使问题的解决过程和结果更加客观、可靠,从而创造性地解决经济工作和生活中问题,这也是经济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真正体现。当然,经济数学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还得看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教学过程是双边的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效与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都是判断经济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因素。
2.2 影响经济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基于以上教学有效性的两个视角,特别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审视当前高职院校经济数学的教学,不难看出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学预期有较大差距,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有的甚至是弱有效或者无效。有学者进行了调查,仅仅从知识的传授来看,教师教学具有较强的有效性;但是在实现更高层次的教学效果或目标——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学生的课堂关注度、关注学生、与学生互动、教学反思与评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来看,教学的有效性较弱[9]。
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这方面教学有效性较差。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当前大多数职业院校内部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从学生角度看,受高考生源数量减少和质量下滑的影响,目前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大部分学习能力一般、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学习基础尤其是数学基础比较薄弱。据我们调查,大约有30% 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好,大约50% 的学生存在一定的缺陷或不足,大约20% 的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能力较差。相当一部分学生沉湎于网络、游戏的世界,对像数学这样的理论课程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很难提高。部分学生对课外学习和考试不重视,复习不认真,成绩较差,很少体验到数学学习成功的喜悦。
②从教师方面看,由于很多职业院校过分重视专业技能培养,而弱化基础课,数学不再是“显学”,有些教师有意或无意地“顺应”了学生的“现状”,缺少教学激情,教学无压力,教研无动力。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上课不专心,甚至睡觉、玩手机、上网等现象时有发生,教师课堂教学需要花一定时间来维持课堂纪律,很多教师找不到教师的职业成就感。
另外,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和知识结构优化不足。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教学必须适应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素质服务,坚持“必需”和“够用”,这种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还没有得到完全体现。教师知识结构单一,跨学科知识的学习不够。很多担任经济数学课程的教师,自己是数学专业出身,对经济学科的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流于表面,对概念的内涵、外延、本质及联系缺乏深究,导致教学中数学原理和方法的应用讲得不深、不透,数学方法应用背景介绍较少,遇到经济概念只能勉强简单应付了事。
③课程资源挖掘不够,数学教学内容陈旧。从目前教学内容来看,大多数教师注重学生数学概念、定理及推导,注重数学本身的系统性、逻辑性,忽视与专业知识和实际问题的整合,注重数学理论,轻视经济应用,忽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和数学文化的渗透;重视理论数学的教学,轻视实验数学及数学工具的应用。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没有很好地体现经济类专业的学习需求和职业教育特色,针对学生实际的学习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效率不高。
④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单一。虽然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使得大多数教师都主动改进了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基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新理念的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手段的应用不足,适应于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应用不足,教学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⑤教学有效性评价模式简单化。目前,对经济数学教学效果评价,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改进,但大多数院校主要还是采用以笔试为主的方式,比较注重结果评价,对教学过程性评价有一定的关注但不够深入,评价方式总体上比较单一。评价结果更多关注学生静态知识的掌握,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计算能力的提高,使得本来数学基础就比较薄弱的经管类专业学生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缺乏学习数学的热情。
⑥内容多与课时少的冲突。由于过多强调学生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训练,很多院校对经济数学课程作了较大的调整,大幅压缩教学课时,普遍存在数学课程内容多与课时少的冲突。另外,课程内容及时间安排上也存在脱节现象,很多专业必需的数学知识有哪些,应该在什么时间学习等问题还需深入调研并加以解决。
⑦教学改革滞后。由于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认识上的偏差,职业院校的不少学生和教师认为,数学课程的学习相对于专业课程学习没有可比性,进而导致数学课程的课时安排越来越少,甚至有些专业直接停止数学课程教学工作。从教学改革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改革重担就几乎落到了数学教师身上,但是,教师的力量是有限的,其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经济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不仅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资金支持、政策支持以及人力资源支持等,还需要院校领导的行政支持以及各科教师及其部门的积极配合[10]。
3 创新创业教育视野下提高经济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路径
3.1 提高教学观念的有效性 一是人才观的转变。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11],他们不仅要有高超的专业技能和熟练的操作能力,还要具有较强的人文科学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适应现代化大生产条件并发展的能力。经济数学课的着眼点应该是提高素质起点,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的方向,而不是系统的专门知识。二是教育观的转变。以往经济数学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内容主要体现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学科性。这种以“知识为本位”的课程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应代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理念。体现在数学教学上,就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主动适应学生不同职业、不同岗位对人才素质和职业技能的要求,体现为专业服务的要求。三是学习观的转变。积极主动的学习是学生最重要的素质,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知识要求上要降低理论、强化能力、适度更新、结合应用。在教学方法上,重视主体、培养自学、激励创新、发展智力、提高素质。四是教师知识观的更新。从事经济数学教学的教师要根据专业需求和教学需求不断更新经济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才能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实践中运用自如,取得实效。
3.2 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一是增强学生学习意识,培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明白数学学习并不只是学会做题,更重要的是学会一种数学思维。数学思维一旦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就会大大增强。二是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教师要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用,即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课堂上采用启发式、提问式、讨论式相结合的方法教学,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好问题,训练学生观察、分析、揭示和概括能力,达到能力与素质同步提高的目的。三是改进教学方法。结合课程标准和职业教育特点,保留教学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更多地采用颇具职业教育特色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如行动导向教学法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其中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等都能在数学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四是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主渠道,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结合教学内容借鉴和采用微课、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尝试采用慕课等在线教学和学习方式,把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学习中,多方面、全方位提高教学有效性。
3.3 提高教材和教学资源的有效性 教材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有力支撑和重要一环,经济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要体现高职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职业教育的特色,体现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又要贴近专业学习的实际,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要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以模块化和任务化的方式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教学资源开发方面,提供教学相关的教学课件、思考与练习、习题解答、参考资料等,方便学生查阅和参考。此外,还应搜集用数学方法来处理的典型经济问题,经济分析中的典型数学方法和数学模型,常用的数学工具软件,以及数学思维和数学文化方面的资源,通过网络平台等各种方式提供给学生查询、学习、参考、使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4 加强实践性教学 经济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淡化理论推导,强化数学技能的培养,结合“问题”来学数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函数知识可结合收入、成本、利润函数,设置需求函数、供给函数和均衡问题;学习极限与变化趋势可设置利息计算模型和工薪人员个人所得税计算模型;结合导数学习可设置经济最优化模型、边际与弹性问题;结合积分可设置经济总量模型分析问题等等。这样选择紧贴社会经济生活和专业实际的问题,把知识学习应用于实践训练中,使学生养成自觉地把数学作为工具来应用的意识,既培养了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又活跃课堂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5 有效教育评价方式的合理使用 有效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要求做到及时、准确、客观、公正,而且在规范性、科学性、稳定性、参与面等方面有特别的要求。在传统的评价方式如期末考试、作业评价等终结性评价外,教学过程中进行快速流程性检测,用经典性评价内容,对学生的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互动性、主动性、能动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参与度、积极度、主动性、能力改变、态度、接受能力、创新思维等等方面进行观察考核,及时表扬、鼓励与纠正,让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同时进步。考核方式应灵活多样,不但要考察出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学生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产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向和能力,可以通过组织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或竞赛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 评价与展望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实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已经明确。围绕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教师在经济数学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材建设、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下功夫,提高教学有效性,化解数学教学矛盾方面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当然,经济数学的教学改革和教学有效性的全面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面临一个长期的过程,创新创业教育没有止境,经济数学教学改革仍然任重道远,但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吴泽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及其启示[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7(5).
[2]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架构与理论价值[J].教育研究,2015(5).
[3]何超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核心要素分析[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 [2015]36 号)[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9740.htm.
[5]吴易风.马克思经济学数学模型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6]孙光辉.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研究[J].科教文汇,2015(8).
[7]韦景坤. “大众数学”观下的创新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12).
[8]刘立明.国外有效教学研究述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12).
[9]张秋瑾,等.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7).
[10]谢洪国.高职数学教学有效性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4(30).
[1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的通知》(教育厅[2012]4号)[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es/moe/s5672/201208/140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