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怎样上好语文略读课

2017-02-06姚艳敏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1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课文探究

姚艳敏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0021-02

长久以来,我们大部分语文教师特别重视精读课文的教学,对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很少,不能很好地把握它的特点。《教师用书》上是这样叙述的:“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一是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正因为这一“放手”要求,搞得我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略读课文到底要“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放到什么程度” ,有时上课要么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没有什么区别,要么就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学生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这使我更加困惑。略读课文教学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教学中又如何体现它的教学特点呢?怎样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尺度?

一、学习专家解析略读教学理论

著名特级教师钱正权认为:略读课文教学应把握好两点:一是把握好课文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略读课文应该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二是要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钱老师的话告诉我们,略读课不能求全求深,只要抓住一点,一课一得就可以。至于抓哪一点,单元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前都有“导读”,这既是学生的阅读提示,也是教学的依据。因此教师课前要细细研读单元导读,这样才能做到该“精”的精,该“略”的略。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指出,略读课的设计应以大板块、大框架的设计为主,避免精读课的线性设计,教学流程不宜过细过精,要给学生留出整块的自主阅读空间。同时,教学应从阅读技能的巩固运用着眼。阅读活动前,应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标,并在阅读活动之后评价一下目标的达成。阅读活动的设计也要避免精读课的讲析,应以练习设计为主,尽可能多让学生在自主的言语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上升。

二、明确略读教学要求、步骤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及专家解读,我研究明确了什么是略读课,略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的基本步骤。

略读,即粗略的、不进行深究的阅读。略读旨在通过比较快的阅读,粗知文章大意,以了解大致内容为主要目的。教学时,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让学生带着文前提示里的问题,充分自主阅读,开展合作交流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中感悟课文内容。

略读教学的基本要求:第一,通览全文,了解大意;第二,捕捉、交流重要信息;第三,有针对性地积累语言,或向课外扩展延伸。

教学的基本步骤:第一步,自读自悟。要以学生为主,以自读自悟、合作学习为主,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实践,逐步学会略读的方法。首先,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根据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让学生按自己的阅读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运用工具书,圈点勾画,读懂课文,并自由讨论。其次,自我感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和思想感情的体会,允许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允许有程度的差别。再次,自行实践。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课前预习、查阅资料、摘录笔记、抒发感受。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要有的放矢,点到为止,明确学习目标,把握重难点,激活思维,激发阅读兴趣,强化个体感受。

第二步,精略交互。一是整体感知求略。对课文内容、词句、结构、表达方法从略处理,只求尽量多地略读浏览,搜集信息,多角度、多方位地粗知大意,对全文形成一个粗略的整体认识。二是重点感悟求精。在略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阅读提示的重点精读探究,深入感悟。

第三步,拓展延伸。略读教学要一篇带多篇,一点带一片,以教材拓展向课外延伸。教学时,要结合单元主题,提示学生阅读《自读课本》中的有关材料,还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读一些有关的其他课外阅读材料,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三、理论指导下的初次探索

我知道自己先前对于略读课文的定位不是特别准确的,学校教研课要求是“同课异构”。为了找准略读教学的定位,我们同组教师选了《牧场之国》这篇略读课文。我在设计时把教学分为四大块:(一)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运用工具书,圈点勾画,读懂课文。(二)根据自学情况进行自学测试检验。(三)感悟求精。牧场之国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一说并把你的感受读出来。重点读牧场牛的一段,其他几段淡化处理。(四)拓展延伸。仿照课文的结构句式写一些荷兰的鲜花。建议学生读《乡村》这篇文章。课上完之后学生意犹未尽,听课的教师感觉很好,评价完全体现了略读课的特点,与精读课文有了本质的区别。

四、探究后的反思

这一阶段的探究,让我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有了更加明确的定位和认识。但阅读之后缺少评价目标的达成,缺少激励机制,难以激发学生的读书、交流的兴趣等 。俗话说,“学无坦途”,教学本身就是一门无止境的艺术,是一项苦乐相随、甘苦与共的事业。但是既然选择了这项职业,就应该为了心中的那份执着和追求,而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总结,从而使自己更加符合“师者”的要求。

(责任编辑 曾 卉)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课文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背课文的小偷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