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场合下联络口译译员主体性意识的发挥及其必要性

2017-02-06徐洁凤

考试周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译员

徐洁凤

摘 要: 作为口译大类中运用范围更广的联络口译,其在人类交际过程中有着不容小觑的地位,而关于联络口译领域的研究愈加趋向于对译员角色的定位。这是毋庸置疑的,脱离译员的双语活动完全无进行的可能性。学者的研究将翻译界对译员原先的偏浅错误认知逐渐转向为正确方向,即译员绝不仅仅是语言传输的工具,更是活动交流的参与调节者。本文将通过对不同场合案例下源语和译语的对比分析阐述口译译员的相关主体性意识及必要性。

关键词: 联络口译 译员 主体性意识

一、引言

口译,作为一项以口语为交流媒介的社会活动,拥有着几乎和人类相等的悠久历史,其在推进人类交际、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应用价值与意义是人们有目共睹的。而联络口译更偏向日常交流化,所能运用场合更加广泛。

口译界对联络口译的研究相对滞后,联络口译是最早出现、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口译形式,但是针对联络口译的研究却远远落后于会议口译研究,一直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陆美燕,2013)。从近些年相关调查及文献的显示来看,口译学术界对联络口译的认识不断改善。其背景基于近年来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及市场需求逐渐多样化,使得口译呈现多元化局面,因此对于口译的研究逐渐得到了拓展。联络口译译员的主体性意识随之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以往对他们的定义,诸如“传声筒”、“隐形人”、“传送带”等被打破,这些不合理的观点已过时,译员地位的重要性愈加明显,通过译员自身主体性意识的发挥,他们充当着谈话参与者、信息传递者、交际促成者、文化中介者的角色,控制着整个交流进程的走向及最终成效,“所谓译员的主体性意识,简单地讲就是指译员对自己作为翻译行为主体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的体悟和认识,受动性则可能以译员受到两种不同语言文化规范、当事人不同的交际方法与目的、其他制约性环境、翻译规范和翻译伦理意识的约束等方式得以体现”(任文,2010)。因此,分析在不同场合下译者主体性意识的不同表现显得尤为必要。

二、不同场合下译员主体性意识的分析

(一)患病看医

在这个场合中,一位译员陪同一位来自瑞士的女士病患去看中医,该外国女士长期饱受月经问题的折磨,也在很多国家看过很多医生,但问题仍然没解决。当她在国内生活了一年之后,听说了中医治疗月经的方法,便委托译员陪同其去看医。在整个过程中,包括就诊咨询前相关医院及医生资料的整理,去医院和最重要的就诊看医过程,均几乎完全依靠译员进行。下面摘取的是该女士和医生对话过程中的相关源语内容及译者的实际翻译操作。

源语:Thank God for let me be a woman.But there are times I feel I dont want be.I have painful periods for my whole life.That really killed me thousands times.Im always worried and agitated when my period is coming.I consulted hundreds of doctors,in Sweden,Germany,Spain,the UK...I was told to take this medicine(showing it to the doctor)to stop the period.I did it and my period stopped.I was overjoyed at the first several years for I was spared of the tortures.But now I doubt whether its good for my health.You see,Im 45.My doctor told me must stop the medicine now and waiting for menopause.I stopped this month.Im horrified when I think of my period is coming.

译语:我月经疼痛已经有很长时间了,简直不堪折磨。以前也看过很多西医,开了这种停经的药(译员把药拿给医生看),我吃了之后就没有月经了,也就不疼了。但是现在医生又让我停药,因为我45岁了,按常理应该要到绝经期了,再吃这个药对身体不好。我这个月就没吃了,就担心月经来了又痛。(蒋晖,第四卷,225)

在上面这个案例中,译员需要根据该瑞士女士的描述,将其有关月经的问题表述给医生,其实该女士这段话的开始表达了一些自身有关月经的个人感想,包括中间部分,她去各个国家看医和当之前有医生给她开了停经的药之后她内心的欣喜,这些细节译员都省略了翻译,因为对于医生而言,对病患进行诊治的最好数据便是她的身体情况和具体服药经历,译员对这些重要内容都有译出,患者内心的感受第一可以从她们的面部表情得知,第二其对治疗过程其实影响不大,可见该译员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调动了自身主体性意识,筛选了重要描述,省略了非重要内容,这能更准确且清晰地传达患者的病况,且是医生能更好接受病患信息的前提。

(二)警方命令

在这个情境中,译员伊莎贝拉(Isabella)陪同当地一名说瑞典语的警官到一位来自拉美某国、说西班牙语的男子家中,告知那名男子警署即将把他遣返回原籍的决定。该警官说的是瑞典语,直译过来就是:We have decided not to give you permission to stay in Sweden.(任文,2011:40)对于这句的翻译,伊莎贝拉采用的是完全一样的用译语翻译,且人称使用的是第一人称“我们”,而非第三人称“他”,可以预料到西班牙男子在听到这句命令警告后的过激反应,事实也是如此,“Rushing up to Isabella and shouting in anger and despair”,因为同为移民,西班牙男子认为伊莎贝拉不该同警官一样以一种命令的口气对他做出这种警告。

在这个情况下,译员并未因担心交流的一方可能产生过激反应而坚持直译,是因为该问题涉及相关法律条例,直观清楚地传达才是译员在此类场合下的负责任的职业表现,当然,交流双方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译员所持的也就并非都是乐观态度了。

三、结语

以上不同场合下的案例分析都显示了译者主体意识的能动性及其重要性,不同的相关认知意识的表现也是基于不同联络译员对自身在不同场合下角色的定位产生的。在法律、医疗、法庭等相对正式的场合下,译员主体意识的发挥程度并不大,需要见机行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时候并不多,译员的主要角色是将相关条例消息内容准确无误地传达给交流合作的双方;而在商务等一些较日常化的场景下,译员在交流进程中扮演的角色就不再简单,对于促进双方友好交流的责任更加重大,面对一些特殊的点,需要通过特殊的巧妙处理才能最终达到整体交流的合理有效性,为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奠定基础。但是,同时要注意到译员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有限度的,应该做到“能动而不僭越”并保持中立。本文通过对译员在实际翻译操作中的主体性意识及其必要性的分析,希望加深对译员重要角色定位的认识,以期译员能据此调整自身的翻译策略,提高职业翻译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蒋晖.基于医患联络口译实例的联络口译译员的主体性探讨[J].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四卷),225.

[2]陆美燕.“权力”观下联络译员主体性意识的建构[J].绍兴: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3,33(1):85-86.

[3]任文.联络口译中译员的主体性意识研究[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4]任文.试论口译过程中译员的“中立性”问题[J].中国翻译,2011,40.

猜你喜欢

译员
医疗口译中口译人员角色的动态转换
口译中的“现场学习”
会议口译中译员的译前准备研究——一项基于上海译员的问卷调查
口译中的“陷阱”
译员扮演何种角色?
过渡时代的译才: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中国译员群体探析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
论联络口译中译员的角色
浅谈带PPT的同声传译的应对策略——基于一项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