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学问辩 居宽行仁
2017-02-05管杰魏韧
管杰+魏韧
品牌阐释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发掘学校文化特色,借鉴《易经》理论,提出“聚学问辩,居宽行仁”的校训和“聚·宽教育”办学理念。“聚·宽教育”以“聚优专长,宽厚(居)行仁”为育人目标,以“聚学问辩,宽厚资源”为育人途径,努力为学生和教师构建资源宽厚、贯通聚优,民主宽仁、平等问辩的发展平台,让每个学生在18岁之前打下健康身体的底子、健全人格的底子、宽厚文化的底子、强大精神的底子,使十八中学生走出校门后如飞龙出渊,利己达人,人生幸福,聚力为国。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建校六十五年来,虽经几度分合,但坚持涵养独特文化,不断释放优质资源,为优化丰台东部地区教育贡献自己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始终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发展的新思路;始终不忘初心,薪火相传,在创新中做强学校品牌;始终安详恭敬,遵循教育规律,全面育人;始终安心立命,潜心研究教育教学,聚精会神做学问;始终自强不息,不断追求完美,勇攀改革发展新高峰。这个过程奠定了学校自主、创新、合作发展的文化基因,成为了学校发展的不竭的文化源泉。
“聚·宽教育”理念的提出
《易经》乾卦云:“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这是作为君子必须具备的条件与修养,即学、问、宽、仁四项君德,意思是君子要通过学习积累知识,通过质疑询问明辨是非,用宽厚的胸襟待人,用仁义的态度做事。这段话是在教导人们如何做学问和做人做事,非常符合培养中小学生的教育旨归和十八中当前发展的形势。
《学记》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敬业乐群”“论学取友”,强调大家要怀着敬业之心聚在一起学习,互相包容,团结友爱,在互助中不断增进自己的学识。《学记》还指出:“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离经辨志”,强调学习要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认真研读文章,明辨志向。《学记》在这里强调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一致的,也符合当前学校教学的追求。
明人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言:“轻财足以聚人,量宽足以得人。”意思为不看重钱财,便可以将众人聚集在自己身边;气量宏大便可得到他人的帮助。“轻财”是对金钱、利益的态度,要求人淡薄名利,不要被眼前利益所蒙蔽;“量宽”是指一个人的心胸和德行,只有宽广胸怀才能得到真正的朋友。这非常契合学校作为教育集团、教育集群“龙头”的价值取向和发展诉求,即要有长远目光,摒弃眼前利益;要有宽博胸怀,注重包容和吸纳集团、集群内各种资源,带动集团、集群整体发展。
我们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表达修身治学的宽厚之德,传承学校历史发展,立足学校在教育集团、教育集群中的角色地位,彰显凝聚、共享、开拓之道,与新课程改革深化阶段的主要任务相结合,提出了“聚学问辩,居宽行仁”的校训,即“大家聚在一起,怀着包容、宽厚之心,分享各自有利资源求学问道。”结合校训,我们提出了“聚·宽教育”的办学思想,其核心内涵是“要以资源丰富的平台、宽广的锻炼舞台、贯通的学习台阶,聚焦核心素养,为每个学生在18岁之前打下健康身体的底子、健全人格的底子、宽厚文化的底子、强大精神的底子,使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毕业的学生走出校门后如飞龙出渊,利己达人,创造幸福。”
“聚·宽教育”理念引领下的教育行动
在“聚·宽教育”办学理念指导下,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教育实践探索。
1.辩证统一的教育集团和教育集群文化
“聚·宽教育”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聚”和“宽”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不仅反映事物的分布状态和过程状态,而且其本身又是在运动中不断趋向平衡的过程,既能使事物产生超越自我的活力,又能使世界产生多样性。
作为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教育集团和方庄教育集群的“龙头”,我们尊重教育集团和教育集群成员既有的文化特色,不进行强行同化,体现出了文化“宽”的存在形式。我们的“聚”是在保留各自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的统一,强调的是差异的统一、辩证的统一。学校文化与教育集团、教育集群文化的关系是“聚”和“宽”的辩证统一关系。学校文化、教育集团文化、教育集群文化在发展中不断打破平衡,又不断趋向平衡,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产生超越自我的活力和不竭的发展动力,不断走向更高的发展阶段。
2.凝聚力量,宽带发展
“凝聚力量”是学校、教育集团、教育集群发展的手段和途径,因为学校是教育集团和教育集群的“龙头”,无论在发展模式上还是在角色定位上,都要积极带领、汇聚各方教育资源,为学校、集团、集群所用,共谋发展。“宽带发展”是学校、集团、集群发展的目标愿景,也就是代表着学校、集团、集群的发展会有飞快的速度和广阔的未来,就像是在网络信号传输的宽带一样,踏上快车道,迎接美好未来。学校不但要有长远目光,要团结带领集团、集群成员共同发展,还要具备宽厚博大、海纳百川之心,注重包容、吸纳,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优势资源,带动集团、集群整体发展。
所以,“聚·宽教育”的办学目标定位是:学校层面,高质量有特色的首都名校;区域层面,“集群领袖,聚贤学府”,即学校在集群和集团办学中必须明确自身的“龙头”领导角色定位,带领集团、集群成员共同发展,推动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社会层面,将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发展成一个汇聚、培养贤达人才的学习之所。
3.“聚·宽教育”学生文化和教师文化建设
“聚·宽教育”包含着健康、温暖、智慧、勇敢四个基本要素,分别指向培养人的体、德、才、行四个方面,即要培养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宽厚温暖的良好品德、明白聪慧的才智、大胆表达的自信和主动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所以,我们将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为:培养具有“健康的体、温暖的心、智慧的脑、勇敢的行”的优秀青少年。
我们认为,基础教育不应是为谋生而做准备的职业教育,而是一种人格的教育,是要引导青少年人格之放射线到各方面去。学校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三化三育”的办学特色,即国际化、数字化、集群(集团)化,科技特色、艺术特色、体育特色。这就必然要求我们的学生今后不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体现出在母校养成的国际视野、数字头脑、合作精神、科技素养、艺术涵养、体育特长等人格活力,要把这种人格活力带到他们将要从事的职业中去,推动他们事业的成功、人生的幸福。
“聚·宽教育”要求学校要拥有一支“明慧·博雅”的教师队伍,具有崇高教育信仰,高超教育、教学水平,端庄典雅的气质,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宽阔博大的胸襟;不但要做一个坚定的人性理想主义者,同时还要具备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和方法,能及时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做到习总书记要求的“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4.宽口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聚·宽教育”引领下,我们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以教育集团和教育集群为依托,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的生命价值,服务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通过凝聚教育合力,将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全面整合,形成了基础性、多样性、层次性、综合性的“聚·宽教育”课程体系,推动学生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的发展,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需求。
在学生成长的空间方面,我们主张给予学生更广阔的自由的空间、民主的空间、理解的空间、信任的空间,使学生在“宽”的发展空间中能够尽情地展示自己,可以无拘无束地轻松呼吸,在童性释放中享受快乐、享受幸福。学生可以尽情地感受和探索世界的无穷奥妙,开阔视野,提高能力;更要经历风雨雷电,从中磨练出自立自强、坚韧顽强的品格,拥有更为坚强的生命力、更为强大的抗挫折力,像野花般美丽茁壮,争奇斗艳,幸福成长。
5.建设“民主—精细型”管理文化
“聚·宽教育”中“宽”一方面是对学校当前管理风格的一个概述,即民主管理,另一方面也是立足多校区的集团化和多成员校的集群化办学的特点,强调尊重多元,有鼓励民主的含义;“聚”意为“精细”,学校、集团、集群事务繁多,在民主的基础上必须精细化管理,注重细节,保证每个环节都不出错,稳定运行。
“聚·宽教育”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还有很多的困难需要克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坚信,北京市第十八中学的“聚·宽教育”一定能够在聚力集团、集群各方教育资源基础上越走越宽,“聚·宽教育”育人文化的自觉意识、自信意识和自强能力一定会不断增强,“聚·宽教育”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编辑 王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