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中心”导向的北京教育改革

2017-02-05晓恭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教育领域导向供给

晓恭

人民至上,“把学生放在正中央”,教育公共政策从效率导向转到均衡导向、生态导向,就会成为时代的必然;从“见分不见人”的教育模式转到发掘、保护、发展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提供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让每个学生健康、强大地成长,就会成为学校的自觉。作为涉及千家万户的教育,价值立场是综合改革的灵魂。培养具备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未来一代合格接班人,是育人的首要任务,也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的基础底线。在这一核心价值理念的引领下,北京市以动棋盘的气魄重新配置教育资源、铁腕治理“择校热”、强力校正考试招生“指挥棒”导向、大手笔推进开放办学……首都教育新生态正在形成。

教育综合改革的基础是“读懂孩子”

教育的现代化转型正在倒逼教育公共服务升级。以往追求成绩、追求统一,强调苦学、强调“服从”的教育理念由于不符合教育规律和不适应新的时代要求而被广泛诟病,取而代之的是追求质量和个性、强调幸福和尊严的教育理念。新时代,破解教育公平难题也需要个性化的服务新思路,以学生为中心,真正“读懂孩子”,真正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来发展教育,建立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有尊严地成长的“绿色”环境,是构建良好教育新生态的价值取向。针对不同学段在学生成长链条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和承担的任务,“玩”“慢”“宽”“活”成为首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词。

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是“优化供给”

通过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改革成效的满意度,就是实实在在地落实教育民生观。在当前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入攻坚期的关键时刻,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的改革思想,四中全会传达的“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精神,五中全会强调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六中全会明确的“全面从严治党”,都要求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在教育领域开展以提高教育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首都教育在空间布局结构上与首都功能区建设、人口分布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协调;在类型层次和规模数量上与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和人民群众的选择相适应;在学科专业结构上与“高精尖”产业结构相匹配;在供给内容和方式上与学生认知规律和生活环境相适合,从而实现教育供给体系在结构和质量上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的高位适切。

教育综合改革的成功靠“持之以恒”

当前,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入到深水区,更多的改革举措会触及到教育的深层次问题,这其中不乏触及各方机会分配和实际获得的利益问题,约定俗成、习以为常的工作惯性问题,以及开拓创新、成长压力问题等。改革的成败就在于这些“触及”能否真正突破利益的藩篱,打开一片新天地,构建一个惠及全体孩子成长的教育新生态。只要是惠及大多数孩子的,就必须下决心坚持,哪怕是遇到阻力和困难。在学生利益和学校利益、教师利益之间,学生的利益是唯一的,失去学生利益的学校利益与教师利益是没有意义的。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也只有更加敢于担当、更加勇于负责,才能够做到持之以恒,不忘初心。

猜你喜欢

教育领域导向供给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3D显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成功运行的三大机制
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初步认识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需要全民戮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