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2017-02-05徐成福林远艳

考试周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徐成福 林远艳

摘 要: 文中分析了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影响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培养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 飞行器制造

创新是国家持续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的源泉,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家和社会发展好坏。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培养,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地,肩负着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使命[1]。所以,高等院校应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创新精神,培养出大批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1.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不能满足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只掌握了单一的专业知识而没有宽广厚实的基础知识及良好的自身素质是不可能有创新能力的。飞行器制造工程的课程体系只强调专业体系之间关联性、系统性和衔接性而使其专业知识面过于单一,单一的专业知识面限制了学生的学术氛围及学科视野,使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受到限制,令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受到极大束缚,因此,重构合理的课程体系非常必要[2]。

1.2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导致创新实践环节薄弱。

创新方法和创新理念并没有在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现有的教材中得到体现,且教材不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现行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陈旧且更新缓慢,远远不能跟上专业领域新技术发展趋势,与现阶段应用技术及行业发展存在脱节。教学模式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及机械的记忆,忽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得学生无法独立进行学习、思考及解决问题,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1.3教师创新意识薄弱,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由于过去在教育理念上的偏颇,教师不再专注对自我创新的坚持,致使教师创新能力逐渐下降,创新意识不断减弱,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这种现象使教师的创新能力不能适应创新教学,限制了创新教育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束缚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1.4缺乏正确的引导与激励,缺乏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于当前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而言,学习目的使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由于缺乏对其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实践环节的考核,致使学生不愿意参与科研实践。另外,教师为了申请到更多的科研项目,无暇顾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且大部分教师由于教学科研考核压力大,不愿意花太多时间指导学生的科研工作;又因为大多数学生首次参加科研项目,不知道如何进行科研活动,缺少正确的科研思维方式和方法,导致科研失败或无法进行下去,致使学生参与科研的热情降低。

2.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对策

2.1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首先,高校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各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创新机制。其次,教师应转变对培养创新人才不利的人才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创新意识,把各种思维方式融合成创新性思维,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高校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创新教育,将其落实到教学各个环节[3]。

2.2深化课程结构改革,激发学生创新积极性。

高等院校应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建立模块化、宽口径的课程体系,依照“少而精”的原则设置专业核心课程,打造具有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特色的专业精品课[3]。同时,根据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增加实践课与理论课、核心课程和大范围课程、课内学习和课外指导、选修课与必修课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会贯通,加大人文社科类在选修课中的比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跨学院、系及专业选修各类课程,使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跨学科的综合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宽自身的知识面,从而让他们产生创新欲望。

2.3革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教师应精选授课内容,用理论联系实际阐述教学内容,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并注意对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通过改革实训课的考核方式,引入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重点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授课教师应该侧重对学生会学习、创造性学习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介绍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将其用到常规的教学和创新活动中,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航天创新的积极性。

2.4探索学生科技创体系,建立校内外创新实践基地。

高校可建立校级、省级和国家级三级实验教学中心;把各类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验教学,将各类科研实验室纳入实验教学平台中,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的科研平台和优势学科,把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常规教学中。

航天院校应与航天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校外实践基地,学校利用实践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服务,使学生在第一时间深入企业生产现场,拓宽学生的创新空间,这样有利于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消化和理解,也给科技创新提供有利实践场所。校外实践基地可以从参与实习实训的学生中选拔高技能技术人才;既可将创新型人才培养与航空航天发展相联系,又可以创建具有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特色的校外创新实习实训基地[4]。

2.5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创建学生创新意识。

高等院校应从制度上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活动中,对于教师在指导学生创新实践中取得成绩的,学校要给予教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并将其与年终考核、职称评定相联系;对于学生可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进行考核,学校对于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活动取得一定成绩的(如科技竞赛及科研活动获奖或发表科研论文等),应给予一定的学分及相应的物质奖励,并将其与评优、推荐研究生挂钩。总而言之,只要有合理的激励机制及评价体系,就能建立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环境,更好地提高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3.结语

高校应把创新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将创新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相融合,努力创造学生创新环境及创新氛围,革新创新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创新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培育大批掌握最新科学技术、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梁微.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2):116-117.

[2]陈世伟.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外企业家,2008(9):86-87.

[3]龚伟.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陕西教育,2008(7):124.

[4]王钰.浅谈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业月刊,2006(9):133-134.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2015JGB434)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