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分析中职历史教学中快乐教学法的运用

2017-02-05王祝英

考试周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快乐教学法

王祝英

摘 要: 在中职历史教学中运用快乐教学法的目的在于针对中职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利用快乐教学理念实现对传统教学形式的创新突破。本文通过分析中职历史教学常见问题,阐释了快乐教学法对中职历史教学的积极意义,并从三个方面对中职历史教学中运用快乐教学法提出具体策略。

关键词: 中职历史教学 快乐教学法 教学法研究

曾有人笑言:“在历史这门课的学习上,中国的学生是全世界最痛苦的学生。”理由是作为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的文明,中国历史有着超越其他任何国家历史的长度与厚度,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浓缩到短短几个学期的教学中自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虽是笑言,这种说法却道出了中国历史教育内容多、涉时长的特点,因此,历史教学无论是在普通学校还是职业类学校的教育都是重点和难点之一。

一、中职历史教学常见问题

(一)学生缺乏重视。

职业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与时下全社会各行业转型升级急需一线技术人员的大趋势十分吻合,然而,这样的教学宗旨难以避免出现学生过于关注专业学习而有意无意忽略公共课程学习的现象。比如不少中职学生对涉及未来就业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比较看重,上专业课时大都能认真听讲,课后会投入一定时间精力去重点研习,可对诸如历史等公共课程则有所欠缺,抱着应付了事的心态敷衍塞责,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根本用不着学习历史这门课程。历史课上,听课的屈指可数,玩手机的、睡觉的、讲话的大有人在,以致造成中职生历史文化知识极其贫乏的现状。

(二)传统教学手段陈旧、单一,成效不佳。

历史作为对过往重大事件的归纳总结,本质上具有相当程度的客观性、严肃性,加之涉及大量时间、史实、人物等诸多要素,给我们中职历史教学增加了难度。传统教学往往采取严格遵循书本教材按部就班或者说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模式,教师教、学生被动听,这种陈旧、单一、毫无新意的教学手段让本来就对历史这一学科不感兴趣的学生更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这种负面心理造成的深层次影响使得中职生历史文化素质极低,导致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国家的历史,从而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无法以历史、唯物、辩证的态度客观分析评价,这必然会在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后成为其拓展职业生涯、促进社会交往等的制约因素。

二、快乐教学法对中职历史教学的积极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快乐教学法的前提在于将教学重心转向学生的体验和感知,也就是让学生重新成为学习的主体,从学生实际的感受出发,创新教学理念与形式。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最显著的优势在于通过变革相对陈旧的教学思想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兴趣为先导,促进后续历史教学的顺利推进,并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实现知识与文化的传承。

在快乐的氛围中开展教学能够改变学生对历史“总是一副死板面孔”的成见,通过教师的创新教学认识到历史其实是众多鲜活的人物、生动的故事、曲折的矛盾冲突的集合。有了这种改观,学生才能提高对历史知识学习的认同感与接受度。这种主观态度的转变不仅能够激发中职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增长中职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从而实现对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传承。

(三)促进教学理念与模式的优化和革新。

从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向快乐教学法,本质上其实是传统教学理念的变革,是教师从“师本位制”向“生本位制”重置。这一教学形式的运用能够促使教师重新让学生回到教学主体的地位,转变从教师到学生单向知识传递的固有观念,通过更关注学生的感知加强师生的交流。这样的变化对学生而言是全新的学习体验,对教师则是教学改革的具体落实,是对教学整体水平提升的促进手段。

三、中职历史教学中快乐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一)生动的引导词。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传统教学模式紧扣教材的做法虽然避免了偏离大纲或教学主旨,却造成了事实上的照本宣科。试想每次历史课上面对与课本内容严丝合缝的讲解,我们的学生难道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吗?因此运用快乐教学法的策略之一乃是在正式教学之前引入一段生动的导引词。导引词的使用没有固定标准,视具体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比如一段中国古代历史教学开始前,可以借助一个短小又有趣的历史故事,而若是近现代战争时期某个革命斗争史实的教学,则可以借助一组反映斗争双方军事、经济、社会真实对比的数字或是切中时弊的新闻报道内容均可。

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的历史内容教学为例,一段摘录自《红星照耀中国》的导引词就是可以借鉴的内容。这部由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亲临革命根据地采访的纪实作品又名《西行漫记》,是斯诺从“白区”辗转进入“苏区”后根据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历史再现。这部作品开始的若干文字反映了一个真正的局外人心中对中国工农红军、革命、根据地等的想象,从他的视角和笔下展示的是一个绝对令身处其中的中国人倍感新鲜的中国革命图景。

比如斯诺写道:“在其他国家眼中,红色中国堪称最大的谜团和最混乱的传说。这支红色军队遭受到的新闻封锁如同铜墙铁壁且整整持续了九年与世隔绝。而在成千上万‘白军如同移动的长城般的包围中,进入这个红色中国的难度甚至超越进入西藏……蒋介石的部下曾私下坦陈红军的无敌,是什么理想、希望、目标让他们顽强到令人难以置信……”

以斯诺这个外国记者的文字做导引,能够让学生从一个完全不能预想的角度看待伟大的中国革命与战争,不仅足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让学生产生认真学习这段史实的历史责任感。如果一个外国记者心中对中国红军的猜想代表了世界其他地方人们对中国革命的不了解甚至误解,那么身为中国当代的学生就必然有责任清楚地掌握这一段伟大又曲折的历史史实,才不至于辜负千万牺牲生命换来新中国诞生的革命者的遗志。

(二)图示教学。

将文字的描述转换为形象的图画显然较逐字逐句的教学更加富于趣味性,倘若能够再结合“连连看”或者绘画让教材知识变得立体和连贯,那么历史必然能一改刻板的老面孔,教学也增添了快乐的成分。

比如在当下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之际,学习红军长征不妨引入“路线图”策略。仅以最具代表性的中央红军的行进路线为例,从始发地瑞金开始,走的是一条先西进再北上的道路。那么,这条路线中途那些著名的战役、会议都能够在中国地图上彼此串联,再通过这条线路开展教学,显然比一味“照本宣科”更为有效率。有了这样的路线图后,再结合提问式教学就会更具有针对性。比如“遵义会议”前后,红军分别经过了哪两条河流?闻名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具体经过了多少省份?顺序如何?这些都可以通过图示清晰地展示。这样立体化的学习模式不仅能够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通过形象化记忆固化知识点。

借助路线图进行历史教学,学生仿佛能够透过地图遥望那个战火纷飞年代中军人铁血与斗争沧桑,感受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中中国共产党人指点江山的豪情壮志。产生这种更强烈的“代入感”后,历史知识会变得更骨肉丰满,学习起来自然也能兴致盎然。

(三)将历史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相结合。

中职学校开设有旅游、学前、电子、汽运、计算机、财会等不同专业,同其他普通中学不一样,我们中职学校的历史教学没有考试压力,教学相对宽松、自由,不必按照历史教材逐章逐节地上,完全可以结合不同的专业,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历史教材的内容进行精简或选讲,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现在的用“教材”教。

例如我们在上旅游专业学生的历史课时,可以着重选择历史教材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人文景观、出土文物、人类遗址等作为教学的内容。如上《中国历史》第二章第一节秦汉时期政治经济概况时,就可以重点向旅游专业的学生讲述“秦始皇”和“万里长城”这两个知识点,将历史知识和旅游知识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中增长了旅游专业知识。

再如我们在学前专业班上历史课时,根据学前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把历史教材中不同朝代、不同时期的文学、音乐、舞蹈和美术等历史知识作为我们教学的内容。这样在促进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她们的文学、艺术方面的涵养,为将来从事幼教职业打下基础。

为此,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应尽可能地将历史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四、结语

职业学校开展历史课程教学本身就比普通学校有着更多的困难,无论是学生对专业课程的过度关注、对包括历史在内的公共课程的相对忽略,还是传统教学形式的单一、呆板,都是制约中职历史教学的因素。因此,引入快乐教学法不仅是对学生个体提高历史学习成效的促进,还是通过快乐教学这一创新模式提高历史教学的整体水平。快乐教学法本质上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变革与突破,旨在从思想认识和具体手段两个途径实现教与学双方提高效率的兼而有之。

参考文献:

[1]吴国芳.快乐教学法在中职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2.(10):116-117,126.

[2]朱前峰.快乐教学法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科教文汇,2013,(32):167-167,169.

[3]刘赫生.历史课堂的快乐教学[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2(03):19.

[4]郭素荷.王双聚.浅谈“快乐教学”在历史课堂的应用[J].衡水师专学报,2012(02):16.

猜你喜欢

快乐教学法
浅析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
快乐教学法在足球教学中的应用
快乐学习,提升质量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快乐教学法的应用
快乐教学法在提高少儿羽毛球启蒙教学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