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探究

2017-02-05秦康辉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农村小学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成为普遍现象,由此而滋生了一族特殊群体——留守儿童,且数量逐年上升。留守儿童的出现给学校及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严峻的挑战,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其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亟待引起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关注。

关键词:农村小学 留守儿童 教育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54-02

和谐教育和教育公平是我国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和提倡“教育均衡”过程中的两大重要课题和任务。然而地处农村地区的学校,由于经济文化发展滞后,靠外出务工增加经济收入成为山区农民的主要方式,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赚钱。在农民收入日益增加的同时,也滋生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这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严重的阻碍。我校地处甘肃陇南地区一个贫困山区,也是这一特殊群体的重要集中地。从“留守儿童”情况来看,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大致存在着三种结构类型:一是“单亲教育”型,孩子由父母一方照看;二是“隔代教育”型,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看;三是“寄养教育”型,孩子由亲属代为照看。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没有亲情的呵护,缺乏正常、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的心理问题增大,学习成绩下滑,违纪行为不断发生等。这些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未来人生乃至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都会带来较大的影响。

1 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及存在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除了一般的农村孩子的普遍教育问题之外,还有其特殊性,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概括起来,“留守儿童”主要存在着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1 “留守儿童”缺乏情感教育

大多数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而将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这部分家庭大多数居住分散、生活艰苦。教育家蒙特梭利说过:“对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无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长辈如何呵护疼爱,都无法替代父母亲。由于缺少亲情呵护和心理上的关爱,当他们心里不痛快或遇到挫折时,无处倾诉,也找不到寻求帮助的对象。同时,留守儿童由于很少与外部世界接触,所以他们性格比较孤辟、偏激;并且由于缺少约束,贪玩任性、叛逆倾向严重,有的产生憎恨、仇视心态;更严重者,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很快在其身上滋生漫延,养成沉迷网络、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有些甚至还被社会无业人员利用,参与盗窃、斗殴、寻衅滋事等违法活动。

1.2 留守儿童缺乏道德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轨迹。由此可见,父母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会模仿他们的父母。父母的语言、行为方式往往是孩子一生的座标。“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在进行任何事情的选择和判断时,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很多事情只能由自己做决定。思想上关注、引导很少,不良空气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由于孩子不能明辨是非,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容易养成不好的习惯和不良的品行。

1.3 留守儿童学习缺乏主动性

照顾“留守儿童”往往是他们的祖辈,他们普遍年龄较大,身体素质差,文化水平不高,且与“零零后”孩子们思想观念有较大的差异,在学习上无法给予正确的帮助和切实有效的辅导,教育管理松散,弊端较多。在思想上,留守儿童常抱有“父母不管教,何苦去学习”,“学习无用,混出初中打工挣钱”等观念,对自己缺乏自信;在学习方面,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吃苦精神,逃学、厌学情绪日趋严重,学习成绩不断下滑。

1.4 留守儿童自理能力差

没有父母的管教,多数孩子都缺乏自理能力。基本不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有许多的时间都耗费于观看电视节目,自己的衣服,鞋等简单物品的清洗都是爷爷奶奶代劳,孩子没有了动手能力。随着家庭社会的进步,家里有钱的孩子,都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有时逢周末回家都用上了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没有身体强化意识,享受、超前意识严重。这样的孩子,没有良好的社会实践和体验,以及自理能力,走入社会后将导致更大的行动和心理障碍。

2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有效策略

儿童的教育就是爱与善的传承。只有做好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教育和管理,才能培养出符合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的学生。

2.1 教师要给留守儿童特殊的关爱

孩子对父母感情的亲情依赖,是其他任何感情都不能取代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亲情缺失,他们经常有一些想法和心里话却无法和长辈、亲戚们沟通交流。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扮演好慈父爱母的角色,去体贴照顾好这些孩子;经常与他们推心置腹地谈心和交流;循循善诱,耐心劝解,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用师爱来填补缺失的父爱和母爱,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上的顾问和助手,以此增强他们学习、生活的信心和动力;有时问寒问暖,检查学习用具,督促其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简单的一句问候,对于他们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2.2 教师要帮助留守儿童培养爱好

由于缺少了父母的教育,“留守儿童”的亲情关系不够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种亲情关系的缺失会影响他们的人格和品德的发展,因此他们就容易将目光转向别处,从获取一些成长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源,这个过程中或许就会夹杂着同伴的不良文化、不良行为习惯,不健康的东西甚至越轨行为。针对此类情况,教师要通过主题班会、联谊会、户外活动、心理健康讲座等,引导学生互助互爱,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班级体的温暖,让他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根据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培养爱好,激发兴趣。这样,他们的业余时间就会充实,沉侵在喜好中而不会感到单调无聊,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2.3 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

“留守儿童”多数时间在学校度过。教师首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班集体开展的各种的活动,通过角色扮演、动手动脑,使他们融入集体,亲身体验成长的快乐与幸福;其次,对有一定组织能力的留守儿童,教师可有意识地把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去做,培养他们独立做事的能力和责任感;对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也可让他们为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增强他们与同学之间的亲和感。再次,教师要多关心多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和思想动态,多给他们一些热情的帮助,比如组织有爱心的老师成立“ “快乐儿童村”、 “留守之家”等,并加强学校对其管理和引导,使学校与家长之间联系得更为紧密。

2.4 学校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作为家长应把对学校的建议或要求、学生在家中的表现以及家长教育的方式及时反映给学校和相关老师,老师要及时把“留守儿童”在校的学习、生活、思想表现如实的向家长反映。达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一致,以便提高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更有针对性,使学校、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促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学生家长通电话,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教育好“留守儿童”。同时利用农闲季节或家长返乡的机会,及时约家长面谈,互通信息,共同商讨对孩子的教育管理问题。

3 结语

“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成年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当今教育界面临的重大课题。关注“留守学生”的教育,关爱“留守学生”的成长,直接关系到祖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性工作,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关注,共同解决,使身处这个特殊群体的孩子们能真正沐浴到“花季”的阳光,感受到“雨季”的滋润,从而健康、快乐成长,将来回报社会。

参考文献:

[1] 杨金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与对策[J].考试周刊,

2011,(51).

[2] 刘两盛.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管理问题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20).

[3] 荣红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J].党政干部学刊,2010,(01).

作者简介:秦康辉(1987-),男,甘肃康县人。康县周家坝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农村小学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