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路径探索
2017-02-05展爱云张跃进张青苗
展爱云+张跃进+张青苗
摘 要:文章从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出发,阐述了应用型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并提出了应用型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新途径及改革措施。
关键词: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1-0073-03
高校工程人才培养存在质量下降和工科毕业生竞争力不足等问题,主要表现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缺乏、所学专业知识面的狭窄、实践动手能力差等。有部分研究指出,中国的工程教育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但是培养的众多学生的动手能力却比20年前要差很多[1]。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是主要原因。目前高校工程人才培养千篇一律,在人才培养类型和办学层次上缺少自己的特色,由此导致高校培养的工程人才专业结构失衡,层次类型过于集中、高层次人才降格求职。高校工科人才培养中也存在校企合作脱节现象,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2]。
一、通信工程人才培养现状
通信工程专业是一个跨学科、宽口径、实用性强、服务面广的工科专业。经过多次的专业改革,我国通信工程专业,在专业口径、内涵、外延、培养目标、规格、课程设置等方面均取得明显成绩。但总体而言,由于办学模式比较单一,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和需求之间存在理论脱离实际、实践环节薄弱、产学脱节等现象。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理论的系统性,难以实现实践教学环节与通信企业需求相匹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设计还是“学科本位”或者“知识本位”的单一模式;缺少一支适应工程技术人才需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通信工程专业通信设备的投入需求较大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高校的大量供给满足不了企业的大量需求。这些矛盾最终导致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低下。解决好上述问题,成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培养适应未来产业发展人才的关键。
二、应用型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
近几年来,中国教育推出了一系列有关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2007年,工程教育改革试点在教育部、财政部的推动下,在全国挑选了10 所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3年后,教育部又提出了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工程素质以及工程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应用型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是围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加强工程应用能结合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定位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应用型通信工程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以下素质:(1)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及社会责任感;(2)掌握与通信工程相关的工程科学理论知识、工程技术知识;(3)掌握通信工程专业的电子信息基础、通信理论与技术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基本知识和方法;(4)具备扎实的工程实践训练能力,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元器件选型、现场工艺、整机安装、需求分析、查阅文献等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5)具备初步的通信系统分析能力和从事通信工程专业领域的职业能力;(6)具备参与通信工程项目需求分析、项目设计开发和项目管理的能力;(7)具备一定的解决通信工程专业领域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8)具备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运行与维护能力[3]。
如果要让通信工程的学生具备以上应用型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的能力,必须对其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三、应用型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路径
华东交通大学应用型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主要围绕“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工程能力、管理能力”四个中心点展开,培养方案既要体现通信工程的新技术发展,又要培养学生的扎实的工程素养。我们将充分发挥学院在校企合作方面的长处,积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改革,建立优质的培养平台、营造丰富的多元文化、创新运作和管理模式,以探索通信工程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新途径。
(一)厚实的基础理论培养
通信工程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由于它涉及软硬件所必需的知识,它需要将数学、计算机科学、电子科学和通信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因此,通信工程非常重视人才基础理论培养,主要包括:工程数学、物理知识、电路理论等。通信工程以数学、计算为基础,对通信的整个过程进行建模,并以电路或者软件的形式来实现,同时利用可靠的技术生产出商用的产品。因此,良好的数学、物理、电路、计算机等基础理论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工程师必备的基本素养。
(二)扎实的基本技能训练
应用型通信工程人才应具有较强的基本技能,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电子技能和计算机的基本能力。通信电子产品从设计开发到生产最终到产品检测,其整个过程涉及电子系统设计、分析、开发、电子产品的焊接、系统调试、检验检测等,作为应用型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在使用和调试通信电子产品的时候也涉及相应的问题,所以必须掌握其基本电子技能,能够在应用工程中,解决许多电子产品相关问题。另外,通信过程就是一个模型,要具有利用建模语言进行需求获取与分析,采用相应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实现该过程,并在现用的通信平台上进行更多的新业务开发的能力。
(三)切实的工程能力提升
应用型通信卓越工程师应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工程技术知识、项目设计开发、工程素养等方面。通信工程是在掌握通信系统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掌握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算法及其实现技术与方法的基础之上,学会对通信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能够及时了解通信工程领域的市场、用户的需求变化以及技术发展,参与并完成通信工程应用系统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并能够对通信工程的项目进行实践,综合体现了通信工程师的工程能力[4-5]。
(四)基本的管理能力实践
通信工程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具有通信工程项目部署与实施的基本能力是通信项目管理能力的一个体现,同时该过程还是一个团队的活动,所以具备团队合作精神,特别是工程系统中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能力,在企业进行工程实践时,能够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根据应用型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整个培养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如图1所示。
(五)主要改革措施
针对应用型通信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体系,主要改革措施有如下几点。
1.围绕“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工程能力、管理能力”引导本专业教学改革的总体思维,以工程技术能力培养为核心,设计并建立注重全方位培养的教学和实践体系。注重实验教学和案例教学,强调工程实践,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院在校企合作方面的长处,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师资,多方位集中、强化训练,以打造本专业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持久竞争力。
2.开发基于工程项目的实践课程系列。构建实践教学三层次体系,主要包括:基础实践(包括课程实践和电子产品的检测与检验、认识实习),项目实践(项目实习、电信工程实习、生产实习),综合系统实践(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通信系统综合性实习),做到课内外一体、校内外一体,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强调综合与创新[6]。
3.突出教学改革的目标性。在课程学习的6个学期中,制定每个学期的目标和检查要求,根据学期目标来确定该学期的课程目标和考核要求,作为考查学生和授课教师业绩的依据。每个学期由一门核心课程的授课教师对本学期的学期目标和检查要求负责。
4.实施数学类课程教学改革。把原有体系中的“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等工程数学课程综合成一门课程,即“工程数学分析”,对该门课程的内容改革包括:(1)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少讲定理证明,着重讲解工程数学的思想和方法;(2)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采取列出问题、诱导提问、分析辩论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3)加重工程数学应用的教学,注重分析方法解决相应的工程问题;(4)进行考试改革,以大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把所学的分析方法综合应用到工程实际中,改变以往学生数学“学用脱节”的现象。
5.维护建设好现有的实践教学基地,同时不断增加不同类型的行业合作企业,让学生实习有所选择,避免单纯走形式。通过在校内外基地的锻炼,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相融合,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6.加强校内外师资队伍建设。(1)积极从企业中引进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师,把工程能力的培养各环节带到学生的课堂上;(2)制定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调研,承担或参与企业项目,提高自身的工程技术能力,同时编写教学案例,增加教师对社会、企业的了解,使教师的授课内容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需求;(3)通过和企业联合培养师资的办法,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把现有的教师定期送出去进行工程师的培训以适应通信技术的更新和发展;(4)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人才政策,提供人才发挥价值的平台,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和积极性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通信工程人才,结合通信工程专业培养特点,对应用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体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制定了应用型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给出了其培养模式,同时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实践。
参考文献:
[1]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通信工程 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EB/OL].[2012-11-24].http: //wenku.baidu.com/link?url=OrFll4TflaLme7Ml8ClzkNbDsPDtA6i6Uguu8pL381n7RErVGebnIuTCFbaPKa0LnB7 RBBgjkgi7FNepW3pPffBCRlT44rNN8BkfVovJIMy.
[2]吴卫祖.信息技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4).
[3]杨智,陈荣军,许清媛.电子信息类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探讨[J].武汉大学学报,2012,(10).
[4]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思考 [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
[5]曾玲晖,张翀,卢应梅等.基于卓越教学视角的大学应用 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
[6]单希林.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契机——培养高水平 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J].中国科教创新导报,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