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资助诚信建设路径探析

2017-02-05王俐魏晶刘响

关键词:资助诚信高校

王俐+魏晶+刘响

摘 要:诚信是高校资助工作长效发展的基础,高校的资助诚信建设,对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都具有示范与引领意义。目前高校的资助工作存在资助失信行为。高校应通过健全诚信管理体制、建立诚信教育体系、增进家校互动、完善资助工作体系等方式加强高校资助诚信建设。

关键词:高校;资助;诚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1-0048-02

高校资助诚信,是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申请、接受及使用国家、社会或学校给予的资助过程中,诚实上报自身经济情况,遵守合约并履行承诺的一系列行为。资助失信问题在高校虽然并非广泛存在,但对高校的资助工作仍然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综合分析了资助失信问题的现状、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建设高校资助诚信体系的路径。

一、加强高校资助诚信建设的意义

(一)诚信是保证高校资助工作长效发展的基础

资助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求学的重要保证。目前,各高校已建立了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助学贷款等多元化的资助体系,诚信是这一体系得以不断完善和扩大的基石。资助工作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以学生的诚信为基础,无论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信问题,都可能会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从而影响资助工作的持续开展。以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为例,1999年,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试点工作在北京、上海等8个城市启动,但截至2003年5月末,当第一批获贷学生进入还款期时,连续违约90天以上的违约率高达16.7%[1],这严重阻碍了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正常发展,直接导致了2004年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进一步改革。

(二)诚信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标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机构的基本职能之一。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工作中,学校要引导学生诚信为学、诚信为人,方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对社会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的人才。正因为如此,诚信教育一直是国家与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标。2013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高校学生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活动的通知》(教资助厅函〔2013〕1号),决定从当年起于每年5月份通过创新形式、丰富内容等方式集中开展高校学生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活动[2],充分突显了国家层面对推动资助诚信建设工作的重视,也确立了高校在诚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三)资助诚信对社会诚信建设具有示范及引领意义

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成熟完善的个人信用记录体系,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可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相比之下,建设资助诚信的工作对象仅仅涉及受资助的大学生及部分毕业生,人数相对较少,受教育程度更高,易于保持个人较高的信誉度,建设资助诚信文化的条件日臻成熟,这些因素都是建立资助诚信体系的良好条件。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是引领社会风气、实现改革创新的基地之一,在诚信体系建设方面其也应走在时代前列,为整个社会的诚信文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启发,引领诚信文化的社会风潮。

二、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的失信问题

资助失信行为在高校中虽然是少数,但是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公平开展造成了阻碍,对资源的分配和利用造成了浪费,也对校园风气甚至未来的社会风气造成了不良影响。这些失信行为不仅体现在对于高校、社会的不诚信,也体现为对学生家庭的不负责。典型的失信行为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谎报家庭经济情况

掌握学生真实的家庭经济情况,是准确进行资助工作的前提。但在资助申请、评定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如实反映家庭情况的问题,如伪造经济困难证明、谎报家庭收入、隐瞒额外资助等。由于我国税收制度和个人信用记录体系还不完善,加之社会监管体系的疏漏,导致这些行为在高校资助过程中畅通无阻,严重影响了资助的公平、合理分配。

(二)违背资助合约

广泛地讲,资助可以分为无偿资助和有偿资助两种类型。助学金是典型的无偿资助,而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则属于有偿资助,获得资助的学生有义务履行捐助与受助双方达成的协议。例如,一些助学项目要求获助学生每学年参加一定小时数的公益活动,传递爱心;获得国家助学贷款资助的学生,要求依照贷款合同按时还款;勤工助学签约上岗,在岗学生要按照岗位职责认真劳动工作;等等。但部分受助学生却未能履行义务,一些学生认为获得资助理所应当,不参加任何公益活动或者虚报公益活动参加情况;部分贷款学生不重视自己的还款计划,不及时偿还助学贷款,造成违约;部分勤工上岗学生在勤工岗位上玩忽职守、消极怠工,谎报工时。

(三)隐瞒在校受助信息

国家、高校及社会为学生提供经济资助,既是为了实现教育公平的长远目标,也是希望能够减轻困难家庭子女教育的经济负担。然而个别学生在高校或在社会上获得了资助以后,却向自己的家庭隐瞒了这一信息,继续向父母索要经济支持。这种失信行为不仅完全没有减轻家庭的负担,还可能会让学生形成奢侈浪费、爱慕虚荣的不良习惯,在成长的道路上埋下隐患。

三、高校资助工作诚信缺失的原因

在资助过程中,受助学生出现失信行为,并非简单的道德问题,而是受到社会风气、管理体制、家庭教育以及现实原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一)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虽然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但各种不良的社会现象也泥沙俱下、随之而来。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仍然不够完善,个人诚信体系、税务申报体系等各项配套的监管体制都不够健全,在利益的驱动之下,各种失信行为蔚然成风。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社会上的浮躁、拜金的风气也影响了学生的心态,造成学生间的攀比心理,从而导致了一些学生谎报家庭经济情况获得学校资助,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

(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

作为资助审核、评定、发放的管理部门,高校同时也承担着对学生进行诚信管理及教育的职责,但高校内部目前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管理教育体系。一方面,在资助评定的过程之中,需要高校建立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分级体系;另一方面,在资助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高校的育人职能,缺少能够吸引学生广泛参与的诚信教育活动和载体,也没有制定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奖励手段不足,惩罚措施不严,未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反而对失信行为存在侥幸心理。

(三)家庭教育的缺失

中国历来盛行“望子成龙”的传统文化,随着教育竞争愈发激烈,家庭教育中对于学业的重视几乎已经压倒一切,导致一些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忽略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其后果就是子女对于家庭、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严重不足,出现失信行为。

(四)部分学生的现实困难

一些失信行为,并非出于学生的主观意愿,而是存在现实困难。以国家助学贷款的还款工作为例,如果学生毕业后就业情况不理想,未能及时就业或薪资水平不高,就会对助学贷款的还款计划造成影响;学生家中突发重大事情,也可能会影响助学贷款的偿还,造成违约现象发生。

四、高校资助诚信建设的路径

资助失信行为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根本上来说,诚信文化的建设,有赖于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不断成熟。但对于高校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不断完善校园的诚信体系建设。

(一)健全诚信管理体制

健全的管理体系是资助诚信体系能够得到长远维持的根本保证。首先,高校应该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和分级方法,充分考虑地域差异、年级及学科差异、收入与支出情况等因素,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困难学生认定体系,及时更新学生的家庭情况,并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加强对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认定的管理工作。其次,高校也要不断建立起系统的诚信规范制度,明确失信行为,建立奖惩机制,并通过建立诚信档案的方式实现跟踪监管,让诚信成为一种荣誉,进而成为习惯。

(二)创新诚信教育体系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自2013年起,每年的5月份是高校开展资助诚信教育活动的教育月。高校可以利用这一契机,丰富资助诚信教育内涵,创新活动的形式和载体,通过诚信主题演讲比赛、诚信自强之星的评选、诚信海报大赛、诚信电影展播、诚信书画展、诚信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增强诚信教育的吸引力,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感知诚信,学习诚信,体验诚信,传递诚信。例如,清华大学举办的“诚信知识竞赛”活动、陕西师范大学开展的“为诚信点赞”活动、山东大学举办的以“立诚于心,树信于人”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同时高校要重视宣传平台的建设,全方位打造诚信教育宣传体系。利用资助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号、QQ群、校内论坛、资助中心官网、校内邮箱、校园广播、海报、横幅等多种宣传方式,开展诚信教育主题活动,扩大诚信教育的宣传影响范围,营造轻松的诚信教育氛围,引导学生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诚信立身,自觉地做一个有诚信的大学生。

(三)建立家校互动机制

学校和家庭各自承担着对学生的教育职能,即使在高等教育阶段,家校互动也仍然意义深远。增进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加强对学生诚信教育的家庭引导,使家长在关心学生学习、成长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诚信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与家长的互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如教师或辅导员与家长进行深入的有针对性的交流;给家长寄信反馈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状况;利用寒暑假走访困难学生家庭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的实际情况等,借此教育学生说诚信话、行诚信事、做诚信人。

(四)完善资助工作体系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国家、社会对教育事业的关注,高校的资助工作也得以不断完善,资助力度逐年增大。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的开辟,如寄送路费等资助方式已经将对学生的经济资助延伸到新生入学之前。同样,为了更好地实现资助的最终目的,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也应向毕业后延伸。以哈佛大学为例,通过“低收入保护”计划,哈佛大学为收入较低的毕业生继续提供经济支持[3]。清华大学也通过“绿色通道”为暂时有经济困难的毕业生提供无息贷款,这些工作进一步减轻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让学生不需为一时的困难而急功近利,职业选择的道路更为宽广,同时也为资助诚信提供了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继平.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研究[J].上海海洋大 学学报,2010,(5).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高校学生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活 动的通知(教资助厅函〔2013〕1号)[EB/OL].[2016-03- 10].http://www.xszz.cee.edu.cn/tongzhigonggao/ 2013-04-24/1647.html.

[3]J.D.StudentFinancial Services[EB/OL].[2016-03- 10].http://hls.harvard.edu/dept/sfs/?redir=1.

猜你喜欢

资助诚信高校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