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读者意识角度探讨英语专业议论文思辨能力缺失的因素

2017-02-05张全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写作者母语英语专业

张全乐

(河北科技大学外语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8)

一、简介

书面表达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项重要语言能力,它不仅综合检验并且提高学生的词汇、语法等使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通过评估任务环境,调动长期记忆,并使用工作记忆进行加工,使写作任务在三个层面之间进行非线性循环(Flower & Hayes, 1981a),所以写作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与口头表达相比,写作需要更加严密的逻辑思维,组织结构和语言准确,因为它在表面上看是一种单向交际活动,不像口语表达那样能够实时互动和澄清,因而写作者必须用文字把思想和内容表达的清楚明白。

议论文由于它本身具有的说理特征,则更能凸显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尤其是作为思维能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思辨能力。但是在写作实践中,学生的作文往往出现各种问题。文秋芳和刘润清 (2006)调查了抽象思维与英语议论文写作的关系,发现大部分英语专业学生在文章切题性,观点明确性,说理透彻性及衔接连贯性等方面较大欠缺。研究还发现,英语专业学生在写作中思辨能力较弱,论证的精度和广度不足,缺乏读者意识 (李莉文,2011;穆从军,2016)。 本文拟就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从读者意识角度分析造成写作思辨能力欠缺的原因。

二、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来源于英语“critical thinking”, 有人称之为 “批判思维”,或“高级思维能力”,但文秋芳等(2009)认为这都不足以反映出这个词语的本来含义,因为前者具有误导成分,而后者由于含义覆盖面过大而超越了思辨能力的含义范围。思辨能力是思维能力的组成部分,两者是从属关系而非对等,比如,形象思维能力属于思维能力而不属于思辨能力。 国内外比较有影响的思辨能力模型有三个,分别是双维结构模型,三元结构模型,三棱结构模型 (转引自文秋芳等,2009)。上述三个模型虽然各有所长,但都不足以反映思辨能力的本质,因此文秋芳(2008)和文秋芳等(2009)此基础上提出了层级模型并开发了量具。在层级模型中,思辨能力包括两个维度:元思辨能力和思辨能力。元思辨能力。这两者属于上下层关系,突出了学习者在思辨能力中的主观能动性。具体见下图:

表1: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 (文秋芳等,2009, p42)

该模型除了强调学习者的元思辨能力,即对自我思辨的调控能力,把思辨能力分为两种。其中“认知能力”下的又分成了“技能”和“标准”两个维度,有利于对思辨能力的具体量化。联系到英语写作,这两个维度也是英语作文,尤其是议论文中所需要的技能和标准。 孙有中等(2011)认为,写作教学是提高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应该从教材、教法和课程内容上进行改革和加强。由此可见,思辨能力仅仅是从学生个人认知角度阐述了学生个体在写作中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本质上是一种单向的从写作者的立场看待写作任务的范畴,而忽略了读者在书面表达中的作用。

三、读者意识

对于写作的理解与研究,到目前为止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以文本为中心,以写作者为中心和以读者为中心(Hyland, 2016)。总体而言,以文本为中心强调的是文章的措辞、句型和文章结构等,认为语言能把意义从一个大脑完全转移到另一个大脑;第二个阶段,以作者为中心,认为写作是一个心理认知过程,需要经历思考,加工,监控等,修改等一系列过程,所以它关注的是大脑对于写作任务的加工处理;以读者为中心的写作方法,强调写作过程本质上是一种互动过程,作者需要不断的与目标读者进行意义互动,通过意义协商达到一种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意义平衡。Nysttand (1989) 认为,“写作过程其实就是写作者根据其对于读者的所知和预期对文本进行详细加工(elaborate)和读者根据对于写作者目的的猜测而对文本进行预测的过程”(p75)。在此过程中,写作者使用双方共同参考框架(frame of mutual reference)对写作目的进行监控,一旦发现可能会引起读者误解,就进行详细解释,所以,文本写作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而是与读者进行潜在对话,从而发现并回应读者可能产生的阅读困难的过程(Hoey, 2001)。

所以,读者意识指的是写作者对于读者的关注,包括读者对文章的期望、收获及使用等的考虑(Hyland, 2016)。 Hyland认为, 写作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作者要有写作目的、语境和观众, 所以作者需要把文章用读者能理解的方式把意义传递给读者,这就意味着作者需要想象出来目标读者,以便最有效的向读者传达意义,所以培养读者意识非常有助于写作策略的培养。但是,在目前,我国的英语写作教学仍以关注写作过程为主,强调写作的心理认知,而忽略了对于读者意识的培养。

四、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中思辨能力缺失的原因

通过长期的英语专业写作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以自我为中心,把写作作为个体的心理认知过程看待,而忽略了对于写作目的和读者的关照,写作成了个人的独白,从而使学生的作文在“分析”、“推理”及“评价”等思辨能力方面明显不足。究其原因,笔者觉得造成读者意识缺乏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即文化背景、知识背景、思维习惯局限了学生的深入分析、推理和评价的能力。以下将具体分析这三个方面对于思辨能力的影响。

(一)社会文化背景

费尔克劳(2001)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社会习俗和文化与语言有着重要的互动关系,语言在社会实践中产生,但又对社会实践起到助推作用。比如,语言不仅反映社会意识形态,而且反过来巩固它。当然他是从语言在塑造权力关系中的作用来诠释语言的决定性作用,语言对于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习惯的影响。Hewings & Hewings (2005)认为, 不同国家的日常生活习惯不同,所以语言交际模式也有差异,比如就购物这一普通事件而言,在英国顾客一般不会还价或要求打折,而在有些国家还价则是常态;此外,不同国家对于人的称呼也不同,例如,有些国家就不会在名字前加上“Mr”等。由此看来,社会文化背景对于交际,无论是书面还是口头,都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已经成年人的大学生,他们的心智和思维都是健全的,之所以在英文写作中出现思辨能力不足,对读者关注不够,一个很大原因就在于他们对于目标语言的社会文化不理解或不深入,导致习惯于从母语即中文的角度出发认识问题,从而使学生对于事物的分析、理解与评介等与目标语言读者发生冲突。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也直接造成了学生知识、思维及表达习惯的不同。

(二)知识背景

所谓知识背景,是指基于社会阅历而形成的常识(common sense), 是基于年龄、阅历或生活经验等形成的知识背景。Hyland (2016) 认为,读者如果想要理解写作文本,就要调动与作者共同的假设把文本理解为一个有机整体,即读者要调动背景知识和理解能力来诠释文本,唤起他们的传统知识(conventionalize knowledge)为文本建立起连贯的理解框架。 虽然这里强调的是对读者的要求,但反过来看写作者同样需要把背景知识融入到写作文本中,从而与读者达成一种默契,这就要求写作者站在读者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并猜测读者可能有的知识背景和结构,并与自己相应的背景知识进行比对,找出其中的差距,在写作中将这种差距弥补上,这样才能为读者理解文本提供线索。与上面提到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背景知识不仅存在于不同文化背景群体之间,也存在同一文化内不同个体之间。大学生由于年龄原因,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不足,往往倾向于从个人立场出发看待问题,反映在在写作中,就是缺乏读者意识。例如,他们经常省略复杂因果关系的中间环节,将因果关系简单化,从而使读者感到文章说理不足,推理缺乏逻辑性。

(三)思维习惯

思维习惯是指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国外大量二语写作过程研究表明,学生在写作中倾向于大量使用母语思维,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二语写作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关众多在国外的中国留学生的英语写作研究也发现,在构思环节使用母语思维有助于提高英文写作水平(王俊菊,2007)。在国内,研究表明, 母语思维在由高水平写作学生到低水平学生的依赖性由大到小 (文秋芳,郭纯洁,1998)。例如,王文宇和文秋芳(2002)研究了英语专业学生在一篇议论文中的母语思维量的大小,发现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的学生中,母语思维量是递减的。王俊菊(2005)也发现,学生的英语水平直接决定了英语作文的特点和质量,并影响思维语言的选择。由此看来,国内外关于母语思维对写作影响的研究似乎得出相反的结果,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国外的中国留学生由于身处目的语环境中,其思维方式已然更接近目的语的思维方式,从而与国内学生的母语思维习惯不同。之所以推出这种结论,因为上述提到的研究都发现,学生所宣称的母语思维大都出现在写作的前半段,即写作构思等,而在文本输出阶段则母语思维相对很少。所以,一旦学生通过构思等把文章内容和框架确定下来,那么由于大多数学生倾向于母语思维,而且他方式不同,那么文本中映射出的分析,推理和评价等思辨能力就似乎欠缺。

五、结语

思辨能力是英语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不仅是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体现,而且对于学生未来的的职业生涯有着重要推动作用,而写作,尤其是议论文写作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用途径。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学生思辨能力不足主要是由于缺乏读者意识:学生在写作中的社会文化背景,背景知识及思维习惯的欠缺,造成了他们思辨能力的欠缺,表现在写作中就是他们的分析、推理、评价等能力的不足。如何有效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通过写作全面提升他们思维的深度、广度和逻辑性,需要广大教师和研究者进一步探讨和实践。

[1]Flower,L.& J.R.Hayes.A cognitive process theory of writing. 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 tion, 1981 a(32),pp. 365-387

[2]Hewings,A.& Hewings,Y.2006.Grammar and Contest:An Advanced Resource Book. London: Routledge.

[3]Hoey,M.2001.Textual interaction:An introduction to written text analysis. London: Rougelege.

[4]Nystrand,M(1989)A social interactive model of writing.Writ ten Communication, 6:66-8

[5]李莉文,2011,写作中的读者意识与思辨能力培养,中国外语,第八卷 第三期:66-73

[6]穆从军,2016,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思辨能力调查,现代外语,2016,年10月,第39卷,第三期:693-703

[7]王文宇,文秋芳.母语思维与二语写作.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院报,2004,(4)

[8]文秋芳,刘润清。从议论文分析大学生抽象思维特点。外语界 第二期 2006:49-58

[9]文秋芳等,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外语界,2009,(1):37-43.

[10]文秋芳,论述外语专业研究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8,(10),:29-34.

[11]文秋芳,郭纯洁. 母语思维与外语写作能力的关系:对高中生英语看图作文过程的研究。现代外语,1998,(4).

[12]孙有中等,2011,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座谈,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七月,第39卷,第4期:603-608

猜你喜欢

写作者母语英语专业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母语
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看看热闹的世界,做个鲜活的写作者
写作
母语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文学的可能性(散文观)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