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苋菜籽油中脂肪酸组成的气质联用分析

2017-02-05林和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油样苋菜菜籽油

林和成 田 辉



红苋菜籽油中脂肪酸组成的气质联用分析

林和成 田 辉

(湖南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以红苋菜籽为原料,利用索式提取器提取红苋菜籽油,在室温条件下,用KOH-CH3OH溶液对红苋菜籽油进行甲酯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分析其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红苋菜籽油中共检测出19种脂肪酸,其中含量相对较高的是亚油酸(44.44%),棕榈酸(24.73%),油酸(21.31%)。

红苋菜籽油;脂肪酸;气相色谱-质谱仪

苋菜别名荇菜,苋菜属苋科(Amaranthaceae)苋属(Amaranthus L.)一年生草本植物。通常所说的苋菜,实际上是个通称,是指苋属中能够食用的那一类。苋菜原产我国、印度及东南亚等地,我国自古就作为野菜食用。苋菜分为白苋菜和红苋菜,盛产于夏季。当植株未硬化、花蕾未形成前,全株拔起或用刀沿地面切割收获。文章研究之红苋菜,全名大圆叶红苋菜,耐热耐寒,抽薹,叶大圆形,中间呈红色,边青色,茎干肉质,纤维少,不易老,品质鲜嫩,口感软糯,色泽鲜艳,是春夏秋叶菜上品。

苋菜的用途广泛,目前对苋菜的研究有:红苋菜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1],苋菜籽儿童食品的生物试验[2]等,但是没有红苋菜籽中脂肪酸的研究报道。因此文章主要研究内容就是以红苋菜籽为实验材料,从红苋菜籽中提取出脂肪酸,并对其脂肪酸进行分析以确定脂肪酸的种类及含量。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试剂及脂肪酸标样

红苋菜籽购于农贸市场种子店。

化学试剂:乙醚、氢氧化钾、甲醇、无水硫酸钠和正己烷等均为分析纯。

脂肪酸标样:脂肪酸甲酯混标(40组分,C4-C24)标样,上海安普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2实验及分析仪器

GC/MS-QP2010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日本岛津公司;JY2002型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KQ-2200型超声波仪: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BOMEX GG-17型索式提取仪。

1.3 提取红苋菜籽油的方法

粉碎好购买的红苋菜籽,并在105℃的温度中烘干。取红苋菜籽粉样20g,在索式提取器中用乙醚作溶剂,回流萃取取8h,收率为6.4%。所提取的红苋菜籽油呈浅黄色,有特殊香味。

1.4红苋菜籽油甲酯化

甲酯化方法参考文献[3]:取10mL具塞试管2支,分别加入油样各2滴,约30mg,并各加正己烷2mL,混匀后再加入1mol/L的KOH-CH3OH溶液1mL,在超声波仪中,对油样振动混合并甲酯化,时间约20min,静置分层后,取上层清液用无水Na2SO4干燥待用。

1.5红苋菜籽油的脂肪酸分析

用GC/MS气质联用仪分析甲酯后的油样,仪器的气相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设置,可以参见文献[4]。

2 结果与讨论

2.1实验分析结果

甲酯化的红苋菜籽油,经过上述方法的GC/MS分析和检测,所得结果参见图1和表1。根据图1中脂肪酸甲酯的保留时间位置,与脂肪酸甲酯混标标样(40组分,C4-C24)的谱图进行比对解析,以确定油样的脂肪酸种类;根据图1中的脂肪酸谱峰的面积大小,由GC/MS的计算机自动算出油样中各类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相对值,分析结果见表1。

图1.红苋菜籽油的脂肪酸甲酯的GC谱图/min

表1.红苋菜籽油中脂肪酸的组成及相对含量

峰号保留时间/min相对含量/%脂肪酸简式 12.5440.4014:0 23.0670.1015:0 33.4250.1215:1n-5 43.81424.7316:0 54.0550.3916:1n-7 64.4570.3916:2n-6 74.8040.1517:0 85.5061.2117:1n-7 95.8060.32未知 106.2353.2518:0 116.60621.3118:1n-7 127.50444.4418:2n-6 137.8510.3718:3n-6(γ-) 148.8080.4818:3n-3(α-) 159.4830.2719:0 1610.8620.8820:0 1711.460.2720:1n-9 1819.6980.3422:0 1920.7110.6022:1n-9

2.2讨论

由表1的结果可知,在红苋菜籽油中,脂肪酸有19种,其中8种为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0.12%;不饱和脂肪酸有10种,含量为69.56%,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量的45.68%;在红苋菜籽油中鉴别出α-和γ-型2种不同的亚麻酸,但是含量均不到0.5%;一种未知。P/S(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为1.52。

据文献[5-6]介绍,亚油酸18:2n-6、亚麻酸(n-3型、n-6型)等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也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亚油酸能够在体内转化成γ-亚麻酸,并可以进一步合成花生四烯酸(ARA,20:4n-6)、二十碳五烯酸(EPA,20:5n-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22:6n-3),而ARA、EPA与DHA等脂肪酸对人和哺乳动的生长发育是必须和有利的。由于人体内缺少合成n-3型和n-6型脂肪酸的酶,其来源必须经由食物获取。在红苋菜籽油中,这两种类型的脂肪酸含量很高,达到45.68%。

据文献[7]介绍,P/S的比值影响血液中的胆固醇合成,血清胆固醇浓度的增高,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P/S的比值高于0.5,有利于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在红苋菜籽油中,其P/S为1.52,因此选用红苋菜籽油与其它油脂配调成食用油,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3 结 论

结果表明,红苋菜籽油呈浅黄色,有特殊香味。在红苋菜籽油中共鉴定出19种脂肪酸,其中含量相对较高的是亚油酸(44.44%),棕榈酸(24.73%),油酸(21.31%)。由于其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例(P/S)为1.52,因此可选择红苋菜籽油与其他油脂调配成食用油。

[1]胡喜兰,刘存瑞,曾宪佳,等.红苋菜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J].食品科技,2002,(3):49-50.

[2]邵玉芬,刘敏玲,姚国英,等.苋菜籽儿童食品的生物试验[J].中国粮油学报,1991,(3):11-14.

[3]李英,王楼明,刘丽,等.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植物油中脂肪酸的组成[J].山西食品工业,2000,(4):37-39.

[4]林和成,唐青春,袁琦,等.莲籽油中的脂肪酸组成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19):79-80

[5]周才琼.食品营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蔡妙颜,李冰,袁向华.膳食中的脂肪酸平衡[J].粮油食品科技,2003,(2):37-39.

[7]毕艳兰.油脂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责任编校:宫彦军)

2017-01-08

林和成(1963-),男,湖南宁远人,湖南科技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化学的教学。

TS225.1

A

1673-2219(2017)10-0049-02

猜你喜欢

油样苋菜菜籽油
模拟工况条件下改性烃类航空润滑油综合性能对比分析*
基础油对发动机油TEOST 33C沉积物的影响
蜡碳数分布和蜡含量对结蜡层分层的影响研究
“苋菜红”来自苋菜吗
“苋菜红”来自苋菜吗
TBHQ对菜籽油热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影响研究
无硫磷钼酸酯作为抗氧添加剂与胺类抗氧剂的协同性能
夏季,适当吃一些苋菜!
基于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鉴定冷榨菜籽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
苋菜滋味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