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中茯茶发展嬗变史

2017-02-05王翠英崔艳玲

福建茶叶 2017年8期
关键词:泾阳茯茶砖茶

王翠英,崔艳玲

(1.咸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2.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文林学校,陕西咸阳 712000)

关中茯茶发展嬗变史

王翠英1,崔艳玲2

(1.咸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2.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文林学校,陕西咸阳 712000)

陕西泾阳是茯茶的发源地。本文首先概括了茯茶之名的两个起源,然后总结了陕西泾阳茯茶的发展演变史,接着分析了关中茯茶的文化特点,再后分析关中茯茶文化在物质条件、文化意象、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嬗变,最后指出关中茯茶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走向。

茯茶;泾阳;茯茶文化;嬗变

茯茶,又称茯砖茶,边茶、边销茶。茯茶因其具有便于携带、运输和储藏,又兼具消食解腻等特点,在国内外均大受欢迎,曾一度拥有“丝绸之路的神秘之茶”、“丝绸之路的‘黑黄金’”的美誉。

1 茯茶名字演变与由来

茯茶属于黑茶中的蒸压发酵茶,茯茶中含有茶多酚、氨基酸、多糖、咖啡碱、微量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且各种成分含量随加工工艺、贮存方法和时间变化而变化。茯茶之所以以“茯”为名,其来源有两种:一是所含茯苓成分;二是“官茶”之变音说。

1.1 以茯苓命名

大量文献显示,茯茶中并无茯苓添加,却含有茯苓相同的、或者说相类似的成分。提起茯苓,自古有茯苓附松之说。司马迁的《史记·龟策列传》中曾记有:“茯灵者,千岁松根也,食之不死”之说。茯灵,即茯苓。五代陶弘景,唐代李峤、杜甫,宋代黄庭坚、董嗣杲,明朝李时珍等均有此说。

陕西关中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并不适合茯苓与松的生长。这是由于气候变迁及自然资源开发的结果。唐代吴融、杜甫、宋代陈师道都曾提到华山毛女峰有茯苓。明清以后,华山地区茯苓的记载就很少有了。由此可见茯苓绝迹于华山应在宋末。

茯茶之所以有茯苓的成分,与其传统制造工艺分不开。茯茶属于黑毛茶,在其干燥过程中,松柴烘焙使其带有松香味,不免让人回忆起茯苓来,公众普遍认为,泾阳的黑砖茶因此以茯苓命名,“茯苓茶”不如“茯茶”简洁,泾阳“茯茶”因此得名。

1.2 官茶之变音说

清朝前期,兰州府收缴茶马商人的三至五成砖茶作为税金,这批作为税金的茶交给官府销售,因此有人称这些砖茶为“府茶”、“官茶”。其余的砖茶由茶商按照政府指令在指定的地方销售,故称为“附茶”等。清同治年间,左宗棠主理西北政务,开始整顿与改革西北茶务,试行以票代引。改革之后,西北官茶基本由茶商经营。一些人认为因其在伏天加工,故称“伏茶”。另一些人认为因其药效似土茯苓,因而美其称为“茯茶”。解放以后,由于茯茶的大量生产,满足了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饮茶的需要,当地人感恩现有的幸福生活,有人又称之为“福茶”。

2 关中泾阳茯茶发展历史

关中泾阳的茯茶发展历史按时间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历史积蕴期、兴起与第一次兴盛、泾阳茯茶蛰伏期、苏醒与革新期。

2.1 历史积蕴期

关中茯茶历史积蕴时期即是关中茶马古道的形成期。随着茶马贸易的发展,茶马古道网络也逐渐形成。长安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是西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也逐步成为茶马交易重镇。这为茯茶创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与技术储备。

2.2 兴起与第一次兴盛

简单而言,泾阳茯茶产生于北宋,成名于明初,兴盛于明清至民国时期。

史料载,历史上第一块茯茶诞生于陕西省泾阳县。北宋神宗熙宁年间,湖南安化茶商将当地产的茶叶用蔑篓打包,由渭河转泾河,在泾阳码头卸货、加工、整包后运往西域。一茶工不慎将茶包落水而发酵霉变,谁知道售卖后却大受欢迎,茯茶由此开始闻名于世。

至明朝洪武八年(即公元1368年),因运输需要,这种茯茶被制成砖块形状,由于压砖多在夏季伏天,故名“伏茶”,因其功效类似土茯苓,又名“茯砖茶”,又因其是在泾阳加工的砖茶,又被称为“泾阳砖”。这是正式诞生的第一块砖型的茯茶,名为“泾阳茯砖茶”。

2.3 泾阳茯茶蛰伏期

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减少茶叶长途运输的费用、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和运输成本,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茯茶南迁。从1953年开始,一批专家开始着手研究如何在泾阳以外的地区“发花”,保持口感。接着,在湖南省相继建立了白沙溪、益阳、临湘等茯砖茶厂,并成为中国茯砖茶生产加工的主要地区。而关中地区的泾阳茯茶进入了生产、销售的蛰伏期。

2.4 苏醒与革新期

2008年9月,“泾阳茯砖茶”复兴座谈会在陕西省泾阳县召开,各级相关部门齐聚,共谋“泾阳茯砖茶”复兴之策。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与带领下,泾阳茯茶得以迅速、长足的恢复与发展。

陕西咸阳泾渭茯茶项目于2009年正式启动,2011年1月15日正式被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

2011年5月16日,泾渭茯茶申遗项目“茯砖茶制作工艺”被正式批准为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3年11月14日时任陕西省副省长的祝列克与原省委书记安启元等出席茯茶产业发展峰会,深入茶企调研考察茯茶生产和茯茶文化传承等工作。

2014年9月19日,“泾阳茯茶重走丝绸之路”开启,驼队从陕西省泾阳县出发,沿着古丝绸之路一路向西,于2016年3月返回咸阳。

2015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泾阳“中国茯茶之源”称号。

2015年8月19日,首个集茯茶生产研发、文化衍生品研发、观光体验为一体的茯茶小镇在陕西泾阳双赵村正式营业。

至2016年初,咸阳市共有茯茶生产厂家40余家,销售企业53家,从事生产、研发、销售从业人员1万余人。

2016年6月26日,“2016北京国际茶建业展暨2016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展”隆重举行,泾清茯茶推出的茯茶柱荣获“茶叶产品评选推介活动”金奖。6月26日,讲述茯茶人的微电影《米兰之恋》在茯茶小镇开机,此片完成将使更多人了解泾阳茯茶与关中茯茶文化。

3 关中茯茶文化特点

陕西泾阳是茯茶的发源地,曾有“三不离”之说,即优质的茯茶离不了泾阳特有的水质、独特的气候、独有的加工工艺。因此关中茯茶文化承载了关中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折射出关中地区劳动人民质朴善良、热爱生活的优秀品质。

3.1 泾阳茯茶是丝路文化的主要物质载体之一

茯茶有不易变质,便于携带、运输和储藏,兼具消食解腻等优点。在沙漠、戈壁、高原等地居住的民族主食牛羊肉、奶酪及其制品,日常生活缺少蔬果,茯茶便成了维生素与矿物质的补充和代替。我国边疆素有“一日无茶则滞,二日无茶则病”的说法(王融初,彭雄根)。由于气候、饮食习惯等原因,茯茶非常适合丝绸之路沿途各国人民的生活习性,成为了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经过丝绸之路的传播,沿途各国对茯茶需求不断增长,泾阳茯茶逐渐成为边销茶中销量最大、销售最广的茶品种之一,成为丝路文化最重要的物质载体之一。日本茶道专家松下智称茯茶为“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神秘之茶、西北各民族生命之茶”(黄怀生,田杰)。

3.2 泾阳茯茶是关中人民质朴生活理念典型的物质代表

关中茯茶体现了关中劳动人民纯朴、休闲、勤劳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与关中特色(赵国栋)。民间曾有“自古岭北不产茶,唯有泾阳出茯茶”之说,因此关中茶叶均来自外地,运输成本高昂。由于独特的汽蒸与发花工艺,茯茶所需原料是三四级黑毛茶以及少量的茶梗,充分利用了其他大部分成品茶种所摒弃的粗老茶叶与茶梗。利用成本较低的粗茶制成营养丰富的保健茶是古代关中劳动人民勤劳智慧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生活态度相结合的果实。茯茶具有的调理肠胃、降压降脂、抗氧化抗癌的医疗保健功能正是关中人民在有限的物质条件下追求健康、绿色生活方式的典型代表。

3.3 泾阳茯茶反映中华民族健康的饮食理念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浓厚的医疗保健意识,民间曾有“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等说法。泾阳茯茶利用粗茶经过汽蒸-渥堆-压制-发花,使其产生金黄色的益生菌——冠突散囊菌,为人类提供较丰富的氨基酸营养(刘作易,秦京)。茯茶还有健脾养胃、消脂减肥、补充微量元素的功效,充分体现了中华饮食文化药食同源的保健意识。

3.4 泾阳茯茶是西北地区民族团结的纽带与民族互助的历史见证者

据了解,我国西北地区茯茶消费者大多数是藏、蒙、回、维吾尔、哈萨克等少数民族,多以牛羊肉、奶及其制品为主食,为解油腻,助消化,需大量饮茶。数百年来,泾阳茯茶以其独特的作用和功效,与牛羊肉、奶一样,成为西北地区各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泾阳茯茶质量上乘,价格公道,长期供应于西北少数民族及边疆地区,对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维护民族团结有重要意义。

4 关中茯茶文化意象嬗变

现代泾阳茯茶复苏与崛起标志是2008年9月泾阳县召开“泾阳茯砖茶”座谈会,与第一次兴起的特点与文化意象不同。第一次茯茶文化兴起时期,茯茶是茶马古道、丝路经济的重要货品。泾阳茯茶的苏醒与崛起是民族优秀文化复兴,也是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创新。

4.1 泾阳茯茶文化再次崛起是人类追求自我存在意识的嬗变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首先是最低物质生存保障,即基本的衣食住行;然后是精神生活追求,也就是各种形式的精神文化;接着是自我存在意识的延伸,在二者的基础上追求更好的生活。新时期泾阳茯茶的苏醒与崛起,不再是仅仅满足人们基本的物质生活,更是人类追求更长期的自我存在。

4.2 追求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双重意识的嬗变

新时期泾阳茯茶的崛起,满足了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物质要求及享受到了精神层次的愉悦。以泾阳县双赵村的茯茶小镇为例,其不只满足人们购买传统工艺生产的茯茶,更让人们在体会到了浓郁的关中茯茶文化。2014年“泾阳茯茶重走丝绸之路”使丝绸之路沿线的许多国家与地区都重温了泾阳茯茶文化。2015年10月29日,“首届中国茶业新闻媒体营销峰会·颁奖典礼暨咸阳获茶品牌推介会”在咸阳市举行。

4.3 对祖国传统文化恢复与保护意识的嬗变

2008年9月的“泾阳茯砖茶”复兴座谈会以后,一些有识之士聘请当地技艺精湛的老茶工、利用传统的工具对泾阳茯茶进行恢复性的抢救与开发,这本身就是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恢复与保护。一些品牌名上也饱含祖国的文化底蕴,如“几于道”、“泾盛裕”、“泾渭”、“怡泽”等。一些研究者纷纷以自己的微薄力量在抢救、推动、促进茯茶业的复兴与发展,在茯茶工艺、茯茶副产品开发、茯茶制造标准量化、冠突散囊菌的培养、茯茶贮存等方面成果显著。

5 泾阳茯茶文化发展、研究的新方向

泾阳茯茶文化复苏是丝路经济带建设发展的必然结果,使地方茶文化再次走向世界,对国家经济发展、传统文化的抢救与恢复功不可没。但仍存在如产品宣传力度不够、产品单一、生产标准有待细化等问题。

为了加快茯茶文化、茯茶产业发展,泾阳茯茶将需要打造核心品牌,树立新形象;制定更为标准化的质量体系,整合茯茶市场;发掘、整理、传播咸阳茯茶文化内涵,培育各种消费群体;将宣传推介茯茶与宣传茶艺、茶文化相结合,塑造文娱结合、代表性物质产品多样化的立体茯茶文化。

[1]王融初,彭雄根.茯茶生产科技发展与西北民族情缘[J].茶叶通讯,2007(1):44-47.

[2]陈晓阳.茯砖茶的生产与传播[J].茶叶通讯,1997(1):41-42.

[3]徐民主.天下第一“砖”泾阳茯砖茶[M].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

王翠英(1980-),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文化对比,英语教学法。崔艳玲(1973-),女,陕西咸阳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言教学,中国文化。

猜你喜欢

泾阳茯茶砖茶
砖茶包装机自动化生产线机械结构的设计与研究
陕西泾阳:深山里办起扶贫车间
陕西泾阳:产业发展 点燃致富希望
泾阳社树姚家体现的陕商社会价值
咸宁市青(米)砖茶产销现状及消费者行为调查分析
去流浪,去换成长——三生三世,片片茯茶入水流
关中古道茶事新
关中古道茶事新
——陕西泾阳县茯茶小镇转型观察
泾渭茯茶:做老百姓喝得起的好茶
泾阳茯砖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