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茶业英文术语的特点和翻译技巧
2017-02-05叶荷
叶荷
(福建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122)
浅析茶业英文术语的特点和翻译技巧
叶荷
(福建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122)
近些年来,我国茶叶贸易日渐繁荣,国际茶贸易往来也更加密切,在这样的背景下,茶叶行业的英文术语特点以及翻译技巧研究逐渐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翻译者不仅要具备专业翻译技巧,同时还需要全面了解中国茶文化,以及中西方茶文化差异、茶叶行业专业属于的特点等等,结合这些内容,选择翻译技巧和手段,才能够确保翻译的准确性,促进我国茶叶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茶业;英文专业术语;翻译
茶业英文术语翻译,与一般翻译有很大区别,由于英语体系中,确实很多茶叶词汇,茶叶词汇也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同时受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茶业英文术语的翻译难度还是很大的。本文首先对常见的茶业词汇策略进行分析,并对茶业词汇的特点成因进行了研究,最后对茶叶英文属于的翻译技巧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笨呢问的研究能够为相关的翻译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1 茶业英文术语特点分析
1.1 专属性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茶叶的词汇翻译过程中,需要让本身的词汇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还要让词汇可以促进双方开展贸易,这也就是让词汇拥有更多的含义和使用的价值。中国有许多种类的茶叶,比如:乌龙茶、武夷山茶等等,这些词汇在英语系统中并没有,这就为宣传中国茶叶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为了避免中国出口茶叶时由于词汇的缺乏而产生宣传力度不足的问题,这些产品只能被简单的以拼音的方式进行翻译,并没有收到更好的效果,也无法与西方文化进行融合。大量查阅词汇的涌现,让中国的茶叶更好地融入国际贸易市场,带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让中国的茶文化与世界文化相融合。
1.2 文化性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茶文化,因此,茶学专业词汇的翻译过程,要融入一定的文化内涵,保证不同的专业词汇可以与中国历史文化相融合,展现中国文化特点的同时,也让词汇中充斥着“仁、义、礼、智、信”的道理。为了避免因专业词汇不足而使其阻碍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可以聘请专业的英文翻译教师进行辅导,完成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同时,让译者掌握更多的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通过自身的总结和归纳,教授给学生最佳的翻译形式。
2 茶业英文术语特点成因分析
语言是在人们不断的交流中形成的,语言首先是人们进行相互交流的工具,其次它也具有一些自己的特点,比如语言具有一定的相互性,这种相互性使得语言不断的发展逐渐的完善,在语言进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借词走进了语言体系。霍凯特认为借词之所以能够走进英语的语言体系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借词在语言中所具有的地位,这个地位使得借词走进英语的语言体系语言,另一个是因为英语语言体系中所存在的空白。他认为第二个原因是直接导致借词出现的原因,他认为在英语体系中借用汉语词汇这种方式的存在,是因为英语体系中缺少这种介词,所以才会进行借用,进而使得借词的出现。在英语的语言体系中存在比较多就是表示食品、服饰等的一些概念性的词语,如果一些其他的领域需要新词汇,而本身体系中并没有一些相应的词汇时,就会选择借用其他语言体系中的词,在借词时都是通过一些简单直接的翻译方法进行词语的借入,而茶就是英语体系中最早开始借入的词。英国是在17世纪左右才认识到茶的存在,刚开始在茶出现在英国时只是一些贵族在饮用茶,随着茶的进口量的增加,群众也开始进行茶的饮用,最后,茶变成了英国的一种全民饮料,现在茶对于英国人来讲属于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不能够舍弃的,随之茶词汇被人们使用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所以对茶词汇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英语中茶的音来自于我国南方福建闽语,因为当时英国进口的茶都是从沿海地区走进的。英国人很重视茶文化,对于茶文化也具有一定的了解,对于一些茶的品种也是如数家珍。在这样的环境下,茶类词语在英语语言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语言是文化传播的基础,因为语言的传播带动了文化的发展。在语言进行交流碰撞的时候,文化也在发生着相同的变化,语言和文化是不可能相互剥离开的,英语中进行借词时,文化上也在进行着相应的交流。文化在不同的种族和经济下也具有不同的差异,这时候就会出现文化上的高低区别,这种区别也不会仅仅通过语言交流而消除,所以在进行语言交流时就会出现一种由强势语言文化像弱势语言文化灌输语言和文化的现象,这被霍凯特称为语言优势。在英国17、18世纪就出现了这种现象,因为英国语言中对于茶文化的介绍,使得“中国风”在整个欧洲开始流传,同时我国的文化对英国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而在这个时期英国文化正处于变革时期,所以茶文化在英国的文化体系中进行了很好的融入。再进行借词的引入时与语言文化有关,强势语言的借入一般都是从“归化引入”开始向着“异化更新”发展。但是对于弱势语言来讲却是相反的,它是从“异化”开始向着“归化”发展,英国的文化就是一种弱势语言文化的借用。在弱势借词融入方面congou tea(功夫茶)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3 常见的茶叶词汇英译策略概述
在英语中关于茶的词汇的翻译一般情况下有三种译法,分别是音译、意译和约定俗成,关于这三种翻译方法的使用情况,下文进行详细的说明。
3.1 音译
音译就是从发音上入手进行翻译,在英语的茶词汇引入中看,音译是这三种翻译方式中比较经常使用的方式,例如,tea茶、Twankay(屯溪)等等,这种音译的词语很常见。
3.2 意译
对于英文中的意译来讲,准确的说应该是意译加音译,用英语中的语法来解释就是定语+名词的结构。例如,green tea(绿茶),其中green就是其中的定语,属于意译的部分,tea就是其中的名词,属于音译的部分,类似的这种词语还有很多。
3.3 约定俗成
因为原本茶在外国的语言中并没有相应的词汇,当茶流传到国外的时候,国外的语言体系中才出现了关于茶的词语,所以茶的很多词汇在形成的过程中并没有一些规则,比较随意。这些词语随着时间的变化一直被流传着,也就形成一种代表性。对于这种人们习惯了它的叫法并且没有一定规则而言的词汇通常被称为是约定俗成叫法。例如,black tea红茶,根据字面上的理解应该是黑茶,但是实际却是红茶的意思,为什么用black tea来代表红茶呢?是因为当时第一种流入英国的茶是武夷茶,因为武夷茶的茶叶颜色是黑色,所以英国人就将武夷茶被称为black tea,虽然后来茶学家将武夷认定为红茶,但是英国人也没有将black tea改为red tea,并且将black tea一直沿用着,作为红茶理解。一直到今天black tea也被翻译为红茶,这种随着时间被人们所习惯的茶词汇的这种翻译方式就是约定俗成法。
4 从当前茶类文化词汇翻译中得到的启示
虽然迄今为止,英语中关于茶的词汇已经有很大一部分,英国人对于这些词汇的使用也很得心应手,对于这些外来词汇在使用中与传统的语言词汇相比,很多时候更倾向于使用这种茶词汇,然而英国的茶类词汇与我国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毕竟茶文化在我国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已经融入到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所以要想茶文化能够在世界上进行更好的发展,那么一个健全规范的茶类词语的翻译体系是需要被建立的。从宏观角度对茶类词汇进行分析,能够得到下面三个结论。
首先,应该对现在已经成熟的词汇进行开发,利用已经存在的词汇去构成新的词汇,这样能够让人好接受,同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系统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呢?原因有三点:第一点,因为汉语与英语相比在世界中的地位就不具有可比性,所以针对与一些茶词汇进行翻译之后没有一个对应的英语词汇,这样即使新词汇被创造出来也几乎不被人所接受。第二点,现在的这个时代,已经不像17、18世纪一样,科技的进步使得一切信息都没有时滞性,所以“中国风”不可能在西方进行迅速的普及,也不会被英语体系所收纳。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论是什么文字在进行融入的时候都需要一段时间,而这个时间是不确定的,所以具有很强的不可控性。基于上面的三点,所以在一些原有的词汇上进行变动是一个最合适的办法。例如,pekoe与souchong,这两个词已经成为英语语言中的一部分,所以在这两个词的基础上进行构成新词时,就会相对的简单,也会比较容易被接受和认可。比如orange pekoe被翻译为橙白毫,broken pekoe被翻译成碎白毫,还有很多这类词语,可以看得出来英国人对于这种在熟悉的词基础上进行构成的新词的接受程度,这些词都具有一定的突出性,同时也是茶类词汇中的一些比较常用的术语,所以在进行翻译的时候要准确。既然已经存在一些比较成熟的词可以被使用像pekoe,那么,就不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去寻找新的翻译方法,并且还要在推广上进行思考,不仅浪费时间还浪费精力。其次,虽然针对茶英语中已经有不少关于茶的词汇,但是与一些其他词汇相比,茶的词汇还是很单一,原本的那种依靠原有的词汇进行衍生和延伸的词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在词汇的生成过程中还是很需要新词的创造的。然而新词的创造却不是很简单的,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以及一定的属性,不能随意创造,要做到有迹可循,有理可依。在创造词汇时,还要考虑词与词之间的整体性以及融合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一点。例如,puer tea普洱茶,这个词就具有很好的完整性,同时很比较简单,容易记忆方便推广。在翻译时这样的词汇也符合英语的语言规律。
结束语
茶文化这种传统文化不仅对我国的语言体系有很深的影响,对英语体系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国外茶文化依然受到了很多的喜欢和热爱,即使这样,也没有阻挡住茶文化进行自我的丰富,茶文化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丰富自己,产生了很多新的茶词汇,这些词汇的产生是根据现代语言的要求而产生的,符合当代人对于茶文化的需求,还有一些词汇是从原来的词汇中引申出来的,甚至还有一些词汇是随着网络的发展新出生的,无论是什么样的新词汇,都需要翻译人员能够对这些词汇进行合理的运用和翻译,这样才能够使得茶文化的魅力展现出来。
[1]柳菁.目的论指导下的茶名外宣翻译问题与对策研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4):51-54.
[2]赵萍,谭正新.外宣翻译之特点在《云南普洱茶》英译中的体现与应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13-117.
[3]卢琰.试析《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翻译[J].福建茶叶,2015(6):233-235.
[4]陈凡.茶名外宣翻译问题与对策探讨[J].福建茶叶,2016(2):213-214.
[5]张丹.中国茶文化英文翻译过程中技巧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6(8):350-351.
福建省教育厅“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医学院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编号:JAS141101,
叶荷(1982-),女,福建福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研究、语料库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