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创新的研究
2017-02-04张冰冰
张冰冰
摘要:如今,面对信息社会的挑战,市场经济的驱动,网络化、数字化的冲击以及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使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高校图书馆只有创新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才能对高校教学与科研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
一、管理内容的创新
(一)管理制度创新
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创新包括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方法创新和管理目标创新。在管理体制方面,我国图书馆一直是以行政隶属关系为基础,按照图书馆的领导系统组合的多元管理体制,形成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及重复建设、重复劳动的资源浪费现状。创新管理可使图书馆管理体制趋于多元化,如一馆两业,一馆多制,合作办馆,联合办馆,私人办馆,资源共建、共知、共享等。
(二)管理机制创新
内部管理机制包括理顺内部关系、转换运行机制、调整结构、优化队伍、改善条件、提高待遇、调动积极性和增强内在活力等方面。要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就必须充分发挥能本管理的作用,使被管理者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图书馆知识创新
知识创新的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大学图书馆更应根据本校学科专业特点,合理引进人才,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对于已有馆员,大学图书馆的管理者应根据馆员的个人特点和工作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馆员进行全面知识培训,培养具备特定岗位技能的馆员。
二、服务理念的创新
(一)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是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对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人员来说,需要不断学习、紧跟社会和科技发展新潮流,掌握全球最新的专业理论、最新的专业技术,结合本馆与本国专业发展的特点,开拓新局面。
(二)不断提高服务意识
新形式下的图书馆服务业要贴近读者,做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开展多种服务方式、如馆内服务,网上服务、定向服务、专题服务、咨询服务等,本着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读者服好务,强度服务的效果,强调图书馆信息服务业的文化含量和知识含量。
(三)建立开放式的图书馆
现在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还保留样本书库,由于样本书库不对外开放,样本书库的书也成为“死书”。同时,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制定了严厉的赔偿制度,损坏、污染、丢失图书,予以最高3倍到10倍的价格赔偿。因为图书馆的经费有限,管理者认为图书馆花了这么多钱来丰富馆藏,必须保管好以减少损失。这种观念的驱使下,大多数图书馆没有走出封闭的圈子,还是执行“以书为本”而非“以人为本”。其次,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开放的对象是本校的师生,对校外则处于封闭状态,导致大量资源闲置浪费。
三、服务方式的创新
(一)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管理方式的创新
传统图书馆主要收藏以纸张为载体的信息,并且图书馆的藏书是以保存为主,形成了“重藏轻用”、“重管轻用”的办馆思想,往往把读者放在次要位置。而数字化多媒体的产生,则为彻底打破藏与用的矛盾,建设开放型图书馆奠定了基础。开放型管理服务要求突破围墙,跳出固定场所,主动接触社会,在网络环境下,用计算机科学技术采集、加工、选择、存储、传播信息,建立辐射型的开发服务系统。
(二)由人工服务向计算机服务方式的创新
传统图书馆是通过手工著录、加工图书资料,人工查询、检索信息资源。这样不仅加工图书的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而且读者检索相关文献信息资源也要花费大量时间,通常需要翻阅许多书籍、杂志之后才能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计算机技术被引入图书馆后,图书馆人与计算机专家相互合作,通过长期努力,逐渐摸索研究出一套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从而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读者通过计算机终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查到自己需要的信息,通过互联网还可以查询到其它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近年来,由于RFID技术的引入,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模式更是发生了质的飞跃。
四、技术力量的创新
图书馆要实现管理体制的变革,就必须实现技术的创新,增强图书馆的技术含量,开发图书馆具有战略意义的新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图书馆采用了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了采购、编目、流通的自动化管理,开展网上预约、催还书、推荐新书等业务,解决了紧俏文献的供需矛盾和逾期罚款的问题,使流通工作更具人性化;另一方面,建立起图书馆工作的信息网络,可以合理配置文献资源、集中编目以及馆际互借,管理所需的工作统计也变得非常方便快捷。与传统的手工操作相比,网络技术的使用促进完善了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同时,还极大地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五、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创新
信息时代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利用,社会对图书馆文献管理和服务模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图书馆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需要加强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从图书馆文献组织结构的变革到图书管理制度变革,需要全新地思考应对信息环境下图书文献管理的新模式。文献信息更新很快,人类在知识创新和探索的过程中,需要更好、更新的文献信息服务,图书管理员需要改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系统与服务模式,增强文献管理的创新意识与知识技能,提高知识与能力素质,需加强对图书管理员的培训,使之熟悉图书文献的加工编辑、检索查询等服务功能。并采用相应的激励措施激发管理员的创新服务意识和服务思想。使文献体系、人力资源体系、科学技术体系之间形成有效的一体化管理模式。使知识素质与能力素质融合,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能动性,加快文献信息交流与传播的速度。伴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图书馆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需针对图书馆所有文献信息、知识、智力资源进行一体化科学管理系统模式创新,使文献知识更新和服务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
六、人力资源的创新
高校图书馆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人才队伍老化,人才组合不够合理。这需要高校图书馆在引进人才方面多引进些图书专业以外的各种人才,如计算机、外语、历史等各种学科人才,进行图书专业培训之后,如继续教育、岗位培训、交换馆员、派出进修、做访问学者等途径,逐步改变目前高校图书馆人才单一,匮乏的局面。逐步完善高校图书馆人才结构。以此提高整个高校图书馆人员的综合素质,并从尊重人的个性化特征出发,了解人的所能所长,结合培训结果,大胆起用新人,合理配置部门人员,让他们在适合自己兴趣爱好,能够发挥自己所长的岗位上充分发挥潜能,在管理者的协调下互相配合,最终达到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新水平。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是国家精神文化和科技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高校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基地。因此,探索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是提高高校图书馆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推进高校图书馆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高校图书馆只有创新,才能满足大学生对知识和信息不断增长的需求,才能体现出越来越大的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才能适应现代人对知识获取的需求,才能适应信息时代高校教学与科研对高校图书馆的新要求,才能实现知识信息资源的传播,才能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学知识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