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联理论视角下外交模糊语口译探究

2017-02-04沈婷

大观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关联理论

摘要:中国的经济随着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便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世界对接,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国际会议在中国召开。因此,口译在国际会议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高级别的政府级会议还是商业会谈,口译的作用都不容小觑。虽然口译员在口译过程中都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巧,但是对于文中出现的模糊语现象还亟待我们更深一步的探索,尤其是外交用语中的模糊语现象。模糊语由于其自身特别被广泛应用于外交语言中。随着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外事口译成为了外事工作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特殊的场合,外交家常常使用模糊语来避免引起矛盾或冲突,而模糊语的使用会对口译工作造成一些负担。本文作者以此为出发点,运用关联理论分析外交模糊语并提出一些外交模糊语口译中可行性翻译的建议。

关键词:关联理论; 外交模糊语; 口译策略

模糊语主要是指说话人使用一种可能会同时实施多种言语行为的话语,从而使自己的真正意图处于不确定或模糊状态,让听话人做出自己判断和选择的言语使用和理解现象。语用模糊现象主要是指在话语的实际使用和理解过程中,说话人在特定的语境和上下人中使用各种语用策略向听话人表达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言外之力,必然会导致说话人意图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所以,语言模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语用过程中的各种变异的具体体现,是说话人在特定的语境或上下文中,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交际目的,把原本可以直接清楚表达出来的意思故意用不确定的,模糊的或间接地话语表达出来,因而使听话人形成对话语的多种不一的一种交际策略。无意识的语用模糊是消极的,不利于交际的顺利进行,而有意识的或目的性很强的语用模糊则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语用策略,有利于交际。

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事务尤其是外交语言,其特色就是委婉,含蓄,克制并具有智慧。在各种外交场合,因为政治目的,妙语连珠,既达到自己的目的,也为本国赢得了尊敬和利益。其原因就在于处理国家关系事务时要避免刺激对方或过于暴露己方目的而留有充分回旋余地,这是外交事务中一个首要原则。所以在外交发言中不乏有模糊语使用的情况。

一、关联理论分析

关联理论的核心是认知与交际,而语言交际本身被认为是一个认知推理过程。Sperber & Wilson 认为关联理论由两条关联原则构成,一条是认知原则,另一条是交际原则。其中,认知原则强调人的认知常常与最大关联性相吻合,最大关联性体现在对话语理解时付出尽可能小的努力而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交际原则着重强调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体现话语理解时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所获得的足够语境效果。关联理论认为,在整个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中, 明示刺激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听话人的注意力去关注说话人的意思,即产生一种关联假设。而为了明确在明示交际行为中听话人到底该有什么期待,明示刺激既要确保具有足够的关联性,值得听话人付出努力进行处理,又要保证最大关联与说话人的能力和偏好一致。所以,关联理论对意图的交际和识别是超越语言符号本身、是与人的认知关联性密切相关的。依靠这些认知关联特性,期待被理解的言语与对其所做的假设相互作用(主要以推理方式),达成交际目的或意图。另外, 由于是动态的推理作用,以及预警等多种因素影响, 话语会不可避免地带有模糊和不确定性,体现为语用迷糊。

语用模糊的过程是在关联这个大的前提下, 通过认知语境和语用推理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得以实现,且最终通过整合后的概念结构表现出来。尽管交际双方都在努力建构足够的关联性, 但由于心理不同,对同一话语也会有不同解释。再加之语境的动态变化, 交际中的语用模糊就不可避免。

二、关联理论与模糊语的联系

对于口译:听者有权利假设他所听到的翻译是一个理性的发言人所要传达的,并且创造了足够的语境信息,同时听者不用花费过多的加工成本也能获得发言人本身所要传达的信息。这样的口译,才与关联理论相一致。这也解释了听者是如何从口译中推理出发言人所要传达的信息:因为口译与关联原则相一致,并且口译的版本不限于一种来满足上述要求。

三、模糊语口译建议

在探究最佳关联过程中,第一点就是高度地可获得的信息,寻求足够的语境影响;如果这种信息的使用可以获得足够的语境影响,可以与发言人预期相一致,那么就可以交涉使用了正确的,基于发言人的语境信息。但是从发言人的角度来说,交流又是一种非对称的过程,因为发言人比听者肩负更多的责任。发言人必须对编码和语境信息做出正确的假设,能够使听者可以获得并使用到理解过程。是否错误理解的责任仍然落在发言人身上,这样才能保证听者能够继续并使用易于理解的编码和语境信息去理解。

关联理论最核心的观点就是人们在交流期间,主要是创造一种对最佳关联的期待,也就是说,这个期待来自于听者,听者期待获得一种足够的语境效果,但是花费的加工成本是最小的。例如,“many”是模糊语的一种,只要在口译过程中传达出其所要传达的意图即可,既达到了发言人所要传达的意图,又保证了听话者用最少的加工成本获得对“many”的理解,与关联原则一致,所以可以算作正确的翻译。

四、结语

本文的总体目标是借用关联理论来指导外交模糊语口译。本文作者认为口译是一种交际活动,并且首先分析了关联理论的核心观点,继而谈论了关联理论与模糊语之间的关联。最后作者给出了如何利用关联理论核心观点来引导外交模糊语口译。同时,必须指出本文涵盖内容不甚完整,尚存不足。

【参考文献】

[1]Channell, Joanna. Vague Language.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Gutt, E.A.2004.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and Context.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2]Sperber, D. & Deidre Wilson .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3]何兆熊.语用学文献选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4]施燕华.怎样做好外交口译工作[J].中国翻译,2007(03):57.

[5]赵彦春.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J].现代外语,1999(03):273-295。

作者简介:沈婷,辽宁沈阳人,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生三年级在读。

猜你喜欢

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与旅游翻译的关联
隐喻认知的双维理论整合研究
《生活大爆炸》中刻意曲解之关联理论探析
基于语用学的虚拟语气研究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
Pragmatic Analysis of the British TV Series Sherlock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汉英隐喻翻译
基于关联理论的高中英语读前活动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