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2017-02-04乔红华
乔红华
摘 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一直以来关心的重点内容,但是因为诸多原因,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无法提升,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应用情景教学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初中数学情景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情境教学;有效性
情境教学法即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特点与实际需求,创建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因为数学学科本身存在一定的逻辑性思维,所以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为了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情境教学法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中建立直观的学习体验,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进而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结合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所谓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要为生活服务,在生活中数学和我们有十分紧密的关系。教材中的数学公式及推理等内容均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得以总结,在总结数学知识的基础上,也可以将其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是数学本身也体现了抽象性与逻辑性,这导致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有困难的感觉,甚至还会出现数学知识与实践相脱离的体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创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通过两者之间的联系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数学教学和实际生活的结合,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学“多姿多彩的图形”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平时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比如三角形、四边形都有什么等,在此基础上创建教学情境,让学生利用情境形成情感的体验。教师可以对学生提问:“我们的教室中有哪些图形呢?”学生会对教室进行观察,寻找到三角板、黑板、钟表等图形,随后,教师再引入图形的概念,让学生以绘图的形式表达自己学习到的图形。通过结合生活情境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有一种数学就在身边的感觉,从而对数学更加感兴趣。
二、运用类比,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比较多,同时概念又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务必要对其进行重点教学。但是,当前阶段的数学教学一些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概念对于今后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或是在解释数学概念时过于生硬,无法体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学生方面也没有对数学概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众所周知,数学知识的关联性比较大,数学概念也是一样,数学概念之间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所以,教师在讲解数学概念时,可以将数学概念特点与学生已经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进行结合,让学生从已知概念着手,并创设类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的区别和联系,并实现新数学概念的学习。以“轴对称”一课为例,教师进行教学时要先为学生创建类比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回想之前学习的“全等三角形”一课概念,随后导入轴对称的概念,让学生对两种概念进行对比,掌握其中存在的联系与区别。利用创建类比情境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巩固之前学习的知识,同时也方便了新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三、结合小组讨论,创设教学情境
因为初中生精力旺盛,也充满了好奇心,面对教学过程中感兴趣的问题会一探究竟,并且渴望能够得到其他人的夸奖。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完全可以针对学生的以上特点,依据数学教学内容提炼易错点以及具有竞争性的数学问题,通过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对问题加以讨论,以此创建教学讨论情境,全面调动学生的好胜心与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实际课堂教学的同时,教师也可以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与易错点,创建讨论教学情境,将学生分组,进行组内讨论。以“勾股定理”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勾股定理的证明”作为讨论的要点,让学生在组内对其进行探讨,如何才能有效掌握勾股定理证明的知识,之后教师让学生对讨论的内容进行陈述,回答好的小组教师可以给予奖励。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可以充满热情参与到数学讨论中,并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竞争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
通过创建数学教学情境的形式,不仅可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同时也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学生在教师所创建的教学情境下,可以更为直观地体会数学知识,并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实现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燕萍.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农家科技,2011(4):51-53.
[2]况达,余静.浅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4(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