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定量评价一节课的优劣

2017-02-04詹传菊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展学互学讨论

詹传菊

摘 要:评价一节课的优劣,通常会从授课者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是否突出、学生是否活跃、教师的仪表、教态,课堂组织教学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如何由传统的定向评价转为定量评价一节课,试从自学、互学、展学、问题、参与、讨论等方面的相关问题记录来探索出一套新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自学;互学;展学;问题;讨论

评价课堂共有六大环节:自学、互学、展学、问题、参与、讨论,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量化标准和观察评价,每个听课老师在听课时都会有一张量化表在手上,边听边记录。听课老师较多情况下,可分工记录不同项目。下面我按以上六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自学环节

1.我们要知道自学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那就是:(1)学生自己能看懂的不必去讲。(2)老师提出问题寻找出问题的线索,帮助学生去理解。(3)了解学生的情况,看学生有没有疑问?有哪些疑问,为后面要解决的问题提供基础和依据。

2.自学的顺序与教材内容可一致也可适当调整,如果调整,应显示出其合理性。

3.自学的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教学内容要合理取舍,可整体自学也可分段自学。

4.自学的方式可阅读教材,也可课外自行搜集相关材料或提供相关材料或提供相关视频或展示相关典型图片或老师提出问题寻找出问题的线绳。

5.自学生成问题。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问即生成问题,为后面要解决的问题提供基础,这一点老师不能忽视,正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6.学生提问的次数。一般的自学环节中,学生很少提问,如果学生在此环节能有效提出问题且问题次数越多,说明学生的能动性越强,对内容的理解越清晰透彻。

以高一教材第四章《工业区位的选择》的公开研究课为例,新课以重庆的自主品牌产品××作为导入,老师提出两个问题:(1)××

主打什么产品?(2)××属于哪个产业?与哪一种农业地域类型相关?学生回答后,接着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老师提出三个问题:(1)工业是什么?(2)工业与农业的主要区别是什么?(3)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投入要素?产出?)自学2分钟,小组代表回答,各小组都积极举手回答。学生能轻松回答问题,也没有生成问题和提问。

二、互学环节

此环节重要的是把知识转化成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对问题探讨或辩论的形式让知识的火花相互碰撞,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在互学的过程中,老师不能袖手旁观,应当在教室各小组间巡视讨论的情况,同时指导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新问题,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质疑问题进一步探讨或在展示时进行组间辩论。评价此环节我们设计了六个方面的内容(1)互学问题设计。(2)互学时间(有效时间)。(3)互学形式。(4)互学生成。(5)教师指导组数。(6)学生提问次数。

如:《工业区位的选择》的公开研究课:老师提出了三个问题:(1)假如你是一个老板,要建一个工厂并要使工厂能正常运转,你要考虑哪些因素?工厂理想的区位一般应具备哪些条件?(2)(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这样理想的场所,也就是说,某一个地方的区位因素不可能面面俱到,它可能在某一方面存在优势。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决策者,你应如何安排呢?具体操作是:每一小组抽一张牌,每张牌上写着该小组部门:如水果灌头厂、电子厂、家具厂、服装厂、炼铝厂等,概括五种导向型工业的特点、代表性的工业部门及厂址选择要求,完成表格。(略)(3)(提升)如果你是××的老板,你会在图中A、B、C哪个地方建工厂?为什么?(老师展示重庆市地图:A、B、C三个地址分别是渝中区、渝北区、两江

新区)

评价:老师做得较好的是:(1)创设的情境,抓住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将知识贯穿其中,让学生有话可说。(2)问题引领,将知识转化成问题在活动过程中既有预设的问题,又有生成的问题。

(3)站得高,放得远精心设计,让知识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的应用,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4)三个问题很贴近生活,很生动、有用,组内交流较好,但缺乏组间交流。(5)在讨论电子厂的厂址要求时有其他组质疑为什么要空气好时,老师说把这个问题放在下一节课讨论,这一点老师处理不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了新问题,老师不能回避,应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况且,不同思想相互碰撞能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使课堂空前活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本应撞击出灿烂火花的时刻被老师的一句话给熄灭了。

三、展学环节

本环节是展示出学生的互学成果。即学生把合作讨论结果呈现给老师及全班同学。但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既关注局部,又顾及全班;既把握展示的进度,又把握展示的中心。对展示有困难、无序或偏离主题的要及时进行适当有效的引导,但又要放手让学生大胆展示。展示是课堂最为靓丽的环节: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展学的次数及展学参与的人数,地理专业术语的表达,阐述每个问题观点的有效时间,以及有否生成问题,是我们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反馈,教师应充分利用展学环节,在展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老师要归纳起来,再抛回给学生,再讨论或组间辩论,也是发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体现。展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形式:(1)口头展示:可以小组代表回答问题。(2)可以在黑板上图形结合推理、探究的过程。(3)书面展示:写出互学基础上归纳的答题要点。(4)表演肢体语言展示:展示的同学用手势、用表情、用姿态,帮助其说明,增加他表达讲说的内容效果,有作为口头语言的补充。(5)辩论式展示:把问题正、反两面分成两组进行。

四、问题

我们提倡问题式教学,把每个知识转化成问题让学生释疑,问题是体现老师能力与水平的,应避免无意义的问题或过大的问题,老师应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有效率应达70%-80%以上。我们对问题的记录有两个方面(1)问题总数。(2)有效问题数。同时,记录问题的关键词、处理问题的时间及对问题的评价

如,《工业区位的选择》的公开研究课:本节课老师的提问有12次,有效次数8次,学生在展学过程中生成了3个问题更值得追问。具体是:(1)主导因素与主要因素的区别。(2)电子厂为什么要选择空气好的地方?(3)情感区位是什么?

五、参与

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交流的水平,还要加强激励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为避免只注重局部,学生在教学中可经常性地评比最佳小组,推出“最佳小组发言人”的形式,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本环节设计了三个方面的内容:(1)参与互动人(组)。(2)参与展学人数。(3)提问人数。同时,设定了参与方式和行为记录、参与时间记录和参与评价。如:本节课互学阶段有10个组,10人发言,每个组都有参与,展学阶段有8人参与,1人提问。还可进一步记录好、中、学困生的人数以及学困生的提高率。

六、讨论

本环节设计了讨论次数;有效讨论次数。同时,记录主题关键词、讨论时间记录和讨论评价。(1)课堂的讨论不是为讨论而讨论,做做样子,而是要在独立思考基础上进行。有的教学内容需要合作交流,有的教学内容不需要合作交流,只适合教师讲解、演示。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现状选择是否应该进行合作交流。(2)学生的合作讨论自控能力存在欠缺,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既关注局部,又顾及全班;既把握讨论题的讨论进度,又把握讨论题的中心。对讨论有困难、无序或偏离主题的要及时进行适当有效的引导,但又要放手让学生大胆讨论。

定量评价一节课,我们只是进行了一些基本尝试,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提高。

参考文献:

丁平.浅谈如何进行新的课堂教学评价[J].教育革新,2006(4).

猜你喜欢

展学互学讨论
互学互鉴薪火相传友好交往行稳致远
——柬埔寨青年领导人主题研修班在华成功举办
丰富“展学”工具 助力“双减”落地
展学助力课堂生长
阆中市:加深交流 互助互学促提升
做合适的“展学”
闽宁妇联签订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合作交流协议
试论基层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板块展学 自主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