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石阡县尧上文化村调查报告
2017-02-04郭应军刘明艳郭志红秦海芳陈蓝军
郭应军+刘明艳+郭志红+秦海芳+陈蓝军
摘 要: 石阡县尧上文化村具有典型的民族文化特征。道路上以石板路为主,房屋建筑上以吊脚楼为主的木房子。自然环境方面山水相依;重大节日方面以敬雀节为主;婚嫁宴席突出了小桌化。
关键词:尧上文化村 婚嫁宴席 敬雀节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9-0354-01
一、区域概况
尧上文化村位于,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隶属于石阡县。境内山峦起伏,沟谷横穿,东南高,西北低。尧上文化村距石阡县城38公里,距县车城约1小时,是曾经建立过古夜郎国的地方。
二、道路与建设
因为地理位置等各方面因素,造就了它独有的文化气息,在道路上也有民族的独特之处。当你踏在尧上的石板路上时,你会被带会到原始的环境中。尧上主要以石板路为主,石板路是路面上有石板铺垫而成,是我国古代高等级的道路,尧上的石板路用大小,宽厚不一的石或方石铺成。岁月沧桑,踩在石板上总有一种忘忧的感觉。尧上石板路具有江南风格,小巧玲珑。走在上面如同返回到古代的幽林中,诗人隐居的地方青山绿水。有尧上村民的歌声进入尧山里,有一条宽约1.5米左右的石板路,两侧草木环绕,河上的路面依旧如此,护栏是用石子做成的树木形成护栏,用手轻轻抚摸有一股冰凉的感觉,走在这样的小路上,耳边想起河儿的流淌声,让身处现在社会压力和快生活的游者回到了幽静的慢生活,石板路给尧上带来典雅的气质。
建筑方面,吊脚楼为主。主要的材料是木头,仡佬族的人民用自己的勤奋的双手,到山林中找到合适的木头,用“锯子”把整个木头分为几块大把小,形状相同的长方形木块,然后请木匠用他们的技法,把木块镶在一起,拼接成一块.用很长很大也很坚固的木头,来做房屋的基本框架。把拼接的木板镶在一起建成他们的房子。这就是吊脚楼的建立过程。尧上仡佬族的吊脚楼外观优美,第一感觉是宁静,这样让生活压力过大的游客在这种环境下体验无忧无虑的生活。吊脚楼有两个特点:一是居住时间长;二是在冬天吊脚楼暖和。
三、自然风景,山水相连
尧上因自己特有文化而著称,踏上尧上的行程,会使给人一种憧憬的感觉,走进尧山,一种清新凉爽的感觉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在酷热的气候时,这无疑是一个避暑的最佳去处,清澈的溪水哗哗哗的流过,水波下的鱼儿可谓是毛泽东笔下的“鱼翔浅底”了,它美丽的尾巴就像轻鱼的裙摆在水中优美的舞蹈像是欢迎远方到来的客人,曲折的大山盘绕在尧山之中,光滑的道路伸入腑中,村中的许愿树,许愿池,给崇尚神灵仡佬族一种心灵上的寄托,许愿树上的神奇之处,它的树枝上长满兰草,它长在相对较高的地方,而且树干粗壮,象征着尧上树庄的欣欣向荣的景象,树下的许愿池里的水干净凉爽,可以饮用。据说,你喝了这里的水能梦想成真,长命百岁,许愿池和树相互衬托,也是一番别致的风景。
冷水河头道瀑布,小路是以石头拼连的特殊字符,小溪蜿蜒曲折,河边是繁茂的苍天大树,溪道只有一条,都是用石头镶接。总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走向更深处的山中,当走到冷水河头道瀑布时,瀑布飞打下来,飞溅的水花,漂在脸上,像稚嫩的手在抚摸,令人不由自主地想靠近,亲切的感觉油然而生,走上瀑布的顶端,满目玲琅的石头躺在河里,水中倒映着两旁树的倒影,在水中交相辉映,促成一幅美丽的景象。
四、重大节日
每年的二月初一都会举行大型的活动来庆祝“敬雀节”。而关于“敬雀节”,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当地的仡佬族人过着非常平定自在的生活,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扰乱了村子的宁静,在整个村塞面临灭顶之灾的时候,在二月初一这一天,一只神鹰叼来一棵仙草放在一仡家堂屋的桌子上,这病轻的人觉得很奇怪,就试着吃了一点,立觉病体轻松,就将这棵仙草分给宅内病人吃,结果得病的人都好了。因为神鹰为他们送来了神丹妙药,在危难之际解救了一整个村民。为了纪念救他们于危难之中的神鹰,将它作为图腾,并世代传承下去,并把每年的二月初一定为“敬鹰节”,随着时间的流逝,又称为“敬雀节”。
到了这一天,村民们就会准备“三生”(猪头、水果、.12个彩凤粑、酒、香、纸等)再由法师带领村民从家里来到福禄鹰进献,然后由主持人喧读各种各样的仪式,由仡佬族族长喧读“敬雀文”,其他的就是打糍粑和粘鸟嘴。关于这些是有一个民谣:一月逢春开三花,敬雀儿叫喳喳。大雀为了养小雀,飞到田里害庄稼。害得百姓无收成,无米下锅害大家。仡佬想尽了办法,二月初一打糍粑。糍粑搭在树丫丫,雀儿飞来叼糍粑。糍粑粘上雀嘴巴,从此不再害庄稼。
这体现了仡佬族敬雀的意义,雀儿就算害庄稼,我们也不打它,而是粘上它的嘴巴,确保来年风调雨顺,丰收吉祥,也就是糍粑的由来。正因为这样美丽的传说,仡佬族人民对鸟类有了另致的尊重,也让“敬雀节”的活动在每年的二月初一这一天得以隆重举行,尧上仡佬族都在发扬他们对鸟类的厚爱的精神,另一方面体现他们知恩图报,对鸟类敬仰或崇拜,进而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五、婚嫁结婚
在以前的仡佬族村中,最常见的是童养媳,以前一般在11—13岁的女孩就出嫁了,所以得名为童养媳,在这里大多数是山路,山坡较为陡,因此聪明的仡佬族人们把他们的婚轿做得小巧玲珑,摆酒席时以三人为一桌。第一天时,由母亲开声,开声后就可以开始所谓的哭嫁了。第二天时,迎接自家的亲友,这天出嫁的人要用哭的方式表达出他们的不舍。第三天早上,盖上青色盖头后,由面亲婆把出嫁之人拉到大堂中进行出嫁后的拜长辈,拜过后由男方的人撑伞,面亲婆把筷子沿伞抛过,然后由亲房哥哥抱出大门,并背出院子,直到出嫁之人无法看到家为止(如果没有亲哥哥的,可以由亲房来完成),才可以进入男方家的轿子,在抬轿子的过程中,前面有人用镰刀开路,因为山坡上路边的树枝太多会挡轿子,这也是把轿子设计的很小的原因之一。
尧上文化村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外界所知较少。特色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需要地方政府重视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强文化的吸引力。
致谢:本次调查中还有周琪、袁节、杨黎和陈宏章同学的参与,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