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文化视角的茶艺英语英汉互译策略研究
2017-02-04刘亚芳
刘亚芳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人文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00)
基于跨文化视角的茶艺英语英汉互译策略研究
刘亚芳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人文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00)
作为茶文化中最具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的文化形式,茶艺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茶艺英语的英汉互译过程中,译者必须重视对茶艺用语中跨文化元素的翻译,采用直译、意译、归化和异化等策略,保证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要有利于茶艺文化在异质文化语境中的接受和传播,推动茶艺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承和发展。
茶艺;跨文化;英汉互译;译者
我国茶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而且随着国际交流的发展,茶文化更是跨出国门,成为中西方跨文化交际重要的媒介。尤其茶艺作为茶文化中最具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更是被广泛译为英语,成为推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茶艺英语涉及中西方茶文化和语言文化内涵,横跨了两种异质文化语境,对我国茶艺英语翻译人员的跨文化能力和翻译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能力要求。译者不但要能将茶艺相关语言准确互译,被中西方茶文化爱好者接受,更要掌握中西方茶文化发展背景,根据合适语境探寻合适译介方法,实现中西方茶艺文化的顺利转换。因此为提高茶艺英语英汉翻译质量,本文以茶艺英语翻译及影响茶艺英语翻译的主要元素为切入点,剖析当前英汉互译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推动茶艺英语翻译的发展提供启示。
1 茶艺英语及影响茶艺英语翻译的跨文化元素
1.1 茶艺英语及其翻译
茶艺英语作为专门用途类英语,在广义上主要指茶叶种植、采摘、生存制作、销售、冲泡、品饮等一切茶事行为的英语语言形式,而在狭义上茶艺英语主要指品茶、艺茶、茶文化宣传及茶馆茶事服务等活动中所应用的英语语言内容。茶艺英语翻译通俗的说就是对茶艺英语的语言译介活动,而由现代符号学角度看,茶艺英语翻译实质上,是以英汉这两种不同语言符号表达茶艺及茶文化的含义和思想。由于茶文化及茶艺发展及环境一般凝结与民族语言当中,因此茶艺英语翻译也就自然而然演变为不同文化信息的转换,受到跨文化元素的影响。
1.2 影响茶艺英语英汉互译的跨文化元素
首先,思维方式的影响。语言作为思维之载体,必然受到思维模式的影响,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也导致了英语与汉语在语言形式上的不同。尤其在茶艺领域,由于中国茶艺文化更趋向于抽象思维及茶艺活动参与者的主体思维,相对来说西方茶艺文化则趋向于具象思维,导致了茶艺英语在表达方式,尤其在词汇和句法方面的差别,而茶艺英语翻译在英汉两种语言和思维转化过程中,必然受到中西方茶艺思维和茶文化思维的影响。其次,生活习俗的影响。生活习俗作为社会群体在共同劳动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规范,虽然不具有较强约束力,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语言习惯。而具体到茶艺领域,中西方茶饮在茶叶及茶具审美情趣、茶礼、饮茶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习惯或需求,导致茶艺在英汉语言环境中有了不同的表述习惯。例如中文的红茶在英语环境中被称作“black tea”,这是因为西方社会推崇半发酵式武夷红茶,而其色黑,故被称为“黑茶”,而中国社会因其汤色发红,则称之为红茶。因此在茶艺英语翻译中,译者必须要考虑中西方在茶文化方面的生活习惯和倾向,选择合适的术语和词汇,才能做到通情达意。另外在生活观念上,由于语言源于生活观念,而生活观念对语言具有一定的塑造作用,因此中西方不同的生活观念也造成茶叶英语习惯的不同。例如我国社会生活观念注重内敛含蓄,在茶艺语言上则用词谨慎,重神而不重形,在茶艺英语翻译上也讲究意译,而西方社会生活观念更加直白,在茶艺语言上则较为直接,表达较为直接。最后,传统哲学的影响。中国传统茶文化受到儒家、道家和佛家等哲学思想长期的浸润,导致茶艺用语形成较为稳固的语言结构和心理结构,通常重视茶艺用语的敬、雅、朴,多采用主动句式,而西方传统哲学重视实用主义,强调用语的客观和形象,多采用被动句。同时中西方茶艺反映了不同的宗教信仰,在语言表述方面存在不同的禁忌性元素,这就导致中西方在茶艺表述方面存在不同的心理倾向,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译者应该予以变通或注释、释义。
2 跨文化视角下茶艺英语英汉互译原则
2.1 遵循忠实与创作统一的原则
茶艺英语的英汉互译在一定程度上是译者对茶艺文化在创作的过程,但是这种创造是相对和有条件的,即必须要以诚实传递茶艺用语文化内涵和语义内涵为前提,也就是通过翻译向茶艺文化爱好者介绍英语或汉语中茶艺文化的内容。在语义内容和文化内容基础上,译者才需要再去传递茶艺英语文本风格等其它高层次目标。译者要尊重英语语言文化和茶艺文化,切忌随意改造和删减,在准确如实表述茶艺英语语义、文化和韵味的前提下,可采取得体或适当性“创造”,以提高茶艺英语审美价值,表现茶艺用语的语言之美。
2.2 遵循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
所谓内容,既是茶艺用语本身蕴含的基本语义、情感和茶文化等内涵,而形式则是指茶艺用语文体题材、篇章结构及修辞手法等语言的外在表现形式。在茶艺英语的英汉互译中,译者必须将语言内容和文化内容作为其翻译质量判断标准,即将内容处理翻译和传递置于首位。在保证语义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译者应兼顾茶艺英语文本形式,将语义和文本形式结合在一起,彰显茶艺英语文体风格。当保持茶艺用语形式则无法准确有效传递原有内容时,译者应牺牲茶艺英语外在表现形式而追求茶艺语义和文化的准确性,切忌拘泥于文本风格。
3 跨文化视阈下茶艺英语的英汉互译策略
3.1 直译与意译策略
直译策略作为保证原文语言风格和民族文化内涵最常用的策略,可让茶文化爱好者理解茶艺用语所在地文化类型及语言风格。例如针对茶艺英语中根据茶叶色、形、味、地域和时间命名的不同茶叶品名,译者在将其英译过程中可直接采用直译策略保持我国茶艺用语的精髓,以传递茶艺文化和汉语文化内涵。但是由于中西文化差异,直译策略并非逐字翻译,而是要在维持汉语表达方式前提下,充分考虑英语读者接受能力及思维习惯,并且要针对具有较强文化内涵的元素予以注释解释。例如对金坛雀舌茶可译为Sparrow Tongue,同时用英语注释来解释其因为形似雀舌,才得此名称,以避引起不必要误解。同样对于我国传统茶艺中大量文言词句,译者在将其英译过程中可以对具有特殊语言风格和文化特色内容进行针对性注释,保证读者能形成对中国茶艺清晰认识。除了直译外,译者可采用意译策略对茶艺原文实施传递和解读,在特定条件下可舍弃茶艺英语或汉语原文表达形式,而终点突出其文化内涵和语义内涵。例如在翻译我国茶艺中以传统意象命名的特殊茶叶及茶具时,茶艺英语译者可根据茶文化内涵,突出茶具、茶叶深层文化底蕴。同时我国茶艺语言中经常出现大量具有审美情趣的词汇和语言对茶叶之形色神进行描绘,虽然辞藻华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但是对翻译却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译者可根据这些修饰词含义进行翻译。例如“瑶草”可翻译为Celestial tea,充分展示茶叶的灵气和仙气,让西方读者感受茶文化及茶艺的神圣性和文化性。另外在我国茶艺相关文言名句和成语时,译者应该尝试意译策略,虽然这可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茶艺语言的意境和审美表现形式,但是其深意和内涵却可以得到真实表述,而且符合英语国家表达方式与思维习惯,同时内容上简洁明了,有利于英语读者接受。除了直译和意译策略外,针对英语文化或英语词汇中并不存在的茶艺元素及难以直接用英语翻译的元素,译者应该尝试采用音译策略对直译和意译策略进行补充,提高翻译及茶艺内涵的准确性和民族性。
3.2 归化和异化策略
茶艺是蕴含丰富民族茶文化内涵的特殊文化,要想处理茶艺语言本身反映出的文化差异及更好将英语或汉语移植到目标语言文化语境中,译者需要根据其文化态度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对茶艺用语进行翻译,而反映译者文化态度的翻译策略主要包括“归化”和“异化”。由美国翻译家尤金提出的归化策略是表示译者在处理跨文化元素的翻译过程中,应该向目标语言读者尽可能靠近,选择目标语言读者习惯的语言表述方式,以传递原语言内容。具体到茶艺英语翻译上,译者要以英语或汉语作为文化归宿,采用英语及汉语读者易于接受的语言表述方式,一方面保证茶艺译文通俗易懂,符合英语或汉语读者口味,另一方面回避英国茶文化和中国茶文化之间的各种文化差异,将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茶艺词汇在译介过程中舍弃或替换,避免茶文化冲突,实现文化交流目的。例如译者可以在茶艺英语汉译过程中将black tea直接替换为“红茶”。而异化策略是由意大利翻译家被贝努迪提出的翻译理论,主要指翻译应该要将原文化视作归宿,在译文中尽力保持原文化异质特征,展示原文化色彩,保留原文化异国情调。具体到茶艺英语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以采用异化策略这种更为具有现代精神和开放的策略来讲传统中国茶艺文化传输至英语国家,承认中西茶艺文化间的不同,并且在翻译过程中容忍、表现这种文化差异性。当然异化策略要求译者要掌握中西茶艺文化本性和特点,具有较强的文化容纳力和异质文化接受阐述能力,同时也要相信英语或汉语读者想象力和文化理解力,将读者视作译文的主动参与者,而并非被动接受者。译者要在译文中为不同语境读者提高对中西茶艺文化感受、认识、判断和体验的空间,突出中西茶艺文化特点和差异,实现译者、译文、读者三者直接的联系,提高译文质量。
4 结语
茶艺文化是茶文化中最具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及语言风格。因此在茶艺英语的英汉互译活动中,译者必须正确认识和掌握茶艺英语所蕴含的跨文化元素,在尊重中英文语言习惯基础上,最大程度忠实原文,符合英语和汉语读者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才能降低跨文化交际失误,实现茶艺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承和发展。
[1]陈敏.英语翻译教学中的中西茶文化比较[J].福建茶叶,2016(8): 368-369.
[2]刘婷婷.归化和异化-跨文化翻译中的对立统一 [J].赤峰学院学报,2011(4):147-149.
[3]袁媛.茶文化负载词之跨文化重构 [J].鸡西大学学报,2011(10): 74-76.
[4]基于跨文化视角的英汉互译归化异化策略-以《茶艺英语》课程教学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116-117.
刘亚芳(1981-),女,河北保定唐县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