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遗产资源及旅游开发
2017-02-04赵明
赵明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云南昆明 650221)
茶文化遗产资源及旅游开发
赵明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云南昆明 650221)
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我国的地域又极其广阔,因此,我国具有丰富的茶文化遗产资源。这些资源包括茶树、茶场等自然资源和茶俗、茶礼等人文资源以及茶诗、茶社等文化资源。如此丰富的茶文化遗产资源为旅游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同时,茶文化独特的文化内涵也给旅游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现存茶文化遗产资源和利用旅游发展促进茶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以及茶文化遗产资源适度开发与合理保护相关问题的讨论,为茶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献计献策。
茶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保护
茶文化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茶文化发源于周,兴盛于唐宋,历史悠久,兴盛不衰。著名的吟茶诗就有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琴茶诗》“琴里知音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除此之外,在中国古代众多的诗词曲赋中都可见到茶的身影,由此可知,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茶文化不仅在中国源远流长,更随着大唐盛世的繁华和强大影响到了周边国家,当今的韩国和日本的茶文化也源自于我国。近代,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发展,茶文化几乎成为一项世界文化,随着欧洲茶文化,美洲茶文化的兴起,茶文化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作为世界性的文化资源,中国的茶文化遗产资源完全可以通过旅游开发焕发新的活力。同时,适度的旅游开发也能给中国的茶文化遗产资源保护注入新的动力。
1 我国现存茶文化遗产资源
作为一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茶文化的兴起众说纷纭,但是中国的茶文化作为世界茶文化的鼻祖是不争的事实。当代中国,即使到寻常百姓家中做客,一壶清茶也是最常见的待客之礼。茶的普及必然伴随着茶叶种植、采摘和存储、运输等的发展,而中国茶叶的种植、采摘和存储、运输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悠悠千年的岁月,为中国的茶文化留下了宝贵而丰富的遗产资源。
1.1 我国现存丰富的茶文化遗产资源
茶文化,对于文人雅士而言就是一壶清茗和一张素琴;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就是迎来送往与高谈阔论;对于达官贵人而言则是官场礼仪与身份标志。因此,中国的茶文化不仅仅是历史悠久更是内涵丰富。在笔者看来,数千年来,茶叶的种植、采摘和存储、运输以及与之相关的一切风土人情都可以成为当今的茶文化遗产资源。这些宝贵和丰富的资源包括:
1.1.1 茶叶种植的自然资源
中国的茶叶,按其制作工艺不同可以大致分为红茶、绿茶和普洱茶等,制作工艺又恰恰与茶的产地有关。在四五千年的茶叶种植过程中,中国形成了以西南、江南地区为主的一级茶区和以西北、江北为主的二级茶区及以华南地区为主的三级茶区。幅员辽阔的产茶区不仅孕育了千差万别的茶叶品种,更显现出变换万千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其中,不论是依山而建的万亩茶园还是仓劲挺拔的古老茶树都是不可多得的美丽景观,更是优质的农业资源。
1.1.2 制造茶具等的手工艺资源
中国人讲究“美食美器”,陆羽的《茶经》中就专门论及茶具。“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由此可见,早在《茶经》成书的唐代茶具的制作就已经形成规模。历史流转千年,随着茶文化的传承,茶具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需品,而茶具的制作早已形成凝聚厚重人文景观的手工艺非物质遗产资源。
1.1.3 茶俗、茶礼等人文资源
中国从古至今都称为“礼仪之邦”,茶文化的兴盛,也与“礼”有关。古时候成亲要敬茶、拜师要敬茶、迎来送往更是少不了茶,就连官场上都有“三杯茶送客”的规矩,下级官员拜见上级官员,人家端起第三杯茶往嘴边一送,下级官员就该知趣地告辞了,而这送客的茶,很少真的有人会喝,它已经发展成了纯粹的“茶礼”了。中国的茶俗与茶礼经过时间的洗涤已经成为地地道道的人文资源了。
1.1.4 在茶俗、茶礼等基础上形成的茶艺、茶道、茶文化资源
茶艺是选茶、选水、烹茶、选择茶具、渲染环境等一系列内容的总称,茶道则是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和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还有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茶文化包含了茶艺和茶道。中国的茶文化也因地域和风俗习惯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色,这更给茶文化资源增添了魅力。
1.1.5 古茶楼、茶亭、茶碑以及茶文学资源
中国的茶文化作为一项雅俗共赏的文化情结,自然少不了文人雅客为其挥毫泼墨。千百年来,汗牛充栋的茶文学作品和遍及全国的古茶楼、茶亭、茶碑等更是不可复制的人文资源。
1.2 茶遗产资源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宝贵财富
“茶马古道”曾见证了茶叶作为生活物资出口西亚甚至西非的历程,但是,茶文化的交流绝不仅限于此。随着交通运输与信息产业的发展,人们的交流变得更加方便而且频繁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促进了茶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不光是在深受中华文明影响的韩国与日本有自己的茶文化,就连远在大洋彼岸的英国都有特有的茶文化,还有与中国比邻的俄罗斯,也形成了本土化的茶文化。纵然当今的物质极大丰富,各类新兴饮料层出不穷,屡屡挑战人们的味觉和精神,但是与流传数千年的茶比起来总是少一点回甘的味道,因此,茶永远不可能被这些新兴的饮料所代替。相反的是,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茶叶的依赖比以前更强了,中国的茶文化不仅成为中国人竞相学习的知识,更成为外国人了解东方文化的必修课之一。茶遗产资源已经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宝贵财富之一。
2 利用旅游开发保护茶文化遗产资源
茶文化流传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千年的岁月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改变,千年的岁月也标志着人类自身的世代更替,但是流传千年的茶文化依然经久不衰。无论如何,茶文化不可能在千年的更替中一成不变,发展,变化,再发展,再变化是永恒的主题。在当今的时代,旅游业的发展给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2.1 茶文化遗产资源为旅游业提供广阔素材
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文化旅游是一种既涉及名胜古迹又涉及人文景观的旅游方式,茶文化遗产既包括茶场、茶树、茶楼、茶亭、茶碑等自然景观,又包含茶俗、茶礼、茶艺、茶道等纯人文景观,茶文化遗产恰恰提供了文化旅游的所有素材。同时,由于中国地域广阔,茶文化源远流长,各地也因自然历史等原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茶文化,这些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茶文化更为旅游提供了广阔的素材。可以想象,游览清新的茶园,欣赏优美的采茶舞,登上历史悠久的茶楼,品一杯与众不同的清茶,再带回点饱含记忆的茶叶是多么惬意的事。
2.2 旅游开发为茶文化遗产资源保护注入新鲜血液
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利益,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可以想象,没有古老的“茶马古道”,云贵的茶叶就不可能运到西亚各国;没有频繁的商贸往来,韩国和日本的茶文化会与今天大相径庭;没有东印度公司远渡重洋,英国的茶文化也很难形成,正是各种形式的交流使得国家之间,人民之间完成了文化的传递和交流。旅游使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走出国门,恰恰促进了这种文化的传递和交流。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让外地人了解本地的茶文化,更能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茶文化。保护恰恰需要在这种了解的基础上进行。人们只有真正地理解并且欣赏茶文化,才能从内心深处去敬畏它,去保护它。只有越来越多的人们理解并且保护茶文化,才能使茶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落实到实处。由此可见,旅游开发为茶文化遗产资源保护注入了血液,提供了新的途径。
3 茶文化遗产资源适度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策略
和其他许多旅游项目一样,茶文化遗产资源中也有许多不可再生资源,茶文化遗产资源中的许多人文景观也需要我们共同珍惜。旅游开发并非百利无一害,对待茶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也应当采取适度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策略。
3.1 加大茶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开发茶遗产资源正是为了保护它,只有保护好茶遗产资源才能永续利用,为后世提供开发利用的机会。加大茶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1 应加大茶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力度
当今的时代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相对于茶文化遗产而言,一千年前要制作一件精美的茶具可能需要数日甚至数月的时间,学会这门手艺需要的时间更长;要冲泡一壶精美的清茶也需要耐心地等待火候和水温。现在,这一切都在改变:机器可以代替手工,水温可以实时掌控,但是,这样泡出的茶与我们祖先泡的的茶已经大相径庭,这样的茶文化也不再是“茶禅一体”的茶文化了。保护茶遗产文化,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理解它,接受它,从而保护它。
3.1.2 应加大对不可再生的茶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茶文化遗产资源中同样有不可再生资源。比如说,一棵上千年的古茶树,它悠久的历史会凝聚岁月的味道,对于当代人而言,这就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再比如说,镌刻了古人字迹的茶碑、茶亭和茶舍,其中蕴含的点滴都是不可复制的,对于这样的茶文化遗产,应当加大保护力度,在旅游开发的同时保护它们的存在,使其能在遥远的将来熠熠生辉。
3.1.3 应加大对人文景观的保护力度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许多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比如说,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唱的更多的是流行歌曲,就会有许多人忘记了采茶时唱的采茶曲甚至已经形成地方特色的文化的“采茶腔”;人们跳起了激情四射的现代舞,就会有许多人忘记了以前跳的采茶舞。相对于已经固化的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靠人们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容易受到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的影响。因此,对这些人文景观的保护势在必行。
3.2 适度开发原则
茶文化遗产资源作为汉文化传统内容之一,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开发茶遗产资源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适度开发,合理保护茶遗产资源,应遵循以下原则:
3.2.1 应合理保护茶文化遗产氛围,适度开发
旅游的发展无疑会加大文化的交流,但同时也给对茶文化遗产保护带来新的问题。比如说,客流量增加会带来更多的生活垃圾;开发新景观会破坏原有的生态资源;游客的生活方式会改变原有的民俗等。旅游业的发展已经告诉我们,环境的承载是有限度的,利用茶文化资源开发旅游也不能杀鸡取卵,涸泽而渔。要让茶遗产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永续发展,就要合理保护茶文化遗产氛围,适度开发。
3.2.2 应慎重复制已经遗失的茶文化遗产
历史的车轮永远不会倒转,时代的前进无法阻挡,许多的茶文化遗产遗失在历史前进的步伐中是不争的事实。对于这样的茶文化遗产,我们应当更加注重存留其文化内容而不是恢复其文化形式。实践证明,许多注重形式的复制存在着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的不良动机,这对茶文化遗产的保护百害而无一利。
3.3 提高游客素质,提倡文明旅游
提高游客素质,提倡文明旅游已经成为旅游宣传的焦点,部分不文明游客对旅游景点的破坏已成为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茶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对游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的茶文化讲求“茶禅一体”,茶文化本就是综合了儒道释各个学派中修身养性的成分。以浮躁的心境不可能体味到茶文化的内涵,鄙陋的行为也与茶文化的要求相背离。因此,参观茶文化遗址,品味茶文化内涵,更要求提高游客素质,提倡文明旅游。
4 结语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极大贡献,相当一部分学者指出,未来国民经济增长点大多会出现在第三产业。旅游业在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促进了文化和社会的交流。利用茶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业不仅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更能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当然,茶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也给旅游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发展并不是一对悖论,总有一种办法能让它们齐头并进,获得双赢。
[1]沈学政,苏祝成.具有文化特质功能型农业的发展模式——以茶文化与茶产业为例[J].浙江农业学报,2012(1):145-149.
[2]朱生东,章锦河,杨效忠.徽州文化旅游整体开发模式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2):86-90.
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课题(课题编号:TYEPT201460)。
赵 明(1977-),女,云南昆明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职业教育、旅游民族文化、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