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可追溯平台在福建茶叶供应链中的建立研究
2017-02-04张宛儿
张宛儿
(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福建泉州 362200)
基于物联网的可追溯平台在福建茶叶供应链中的建立研究
张宛儿
(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福建泉州 362200)
福建是中国重要的茶产区,也是茶叶出口大省,但是茶叶质量问题一直困扰福建茶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新常态下茶产业转型升级的障碍之一。建立可追溯平台是保障质量安全的重要、有效途径。本文介绍可追溯性平台、体系的研究现状,通过构建茶叶供应链,从现存茶叶质量问题入手,结合物联网对茶叶可追溯平台进行设计,提出在茶叶供应链中可设置的追溯点及采用的物联网技术。
福建茶叶;物联网;供应链;可追溯平台
1 茶叶质量安全现状
福建省作为产茶大省,但并不是茶叶强省,问题根源在于茶叶质量。—是种植管理不规范,生产加工企业只着重在追求经济效益,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研究显示,农药的有效利用率仅20%-30%,残留农药漂浮于空气或者落入地面,通过食物链进入土壤、水体、生物内,进一步加剧土壤污染;二是铅含量超标,土壤严重酸化、环境污染,导致茶叶中铅残留增加;三是供应链上的成员企业都是小规模、技术落后、卫生差、检疫检测设备不全等情况,使茶叶中有害微生物污染客观存在。这些都会导致茶叶质量问题出现,通过从供应链的视角出发,建立从“茶园”到“茶杯”的质量追溯平台,将能够对节点企业起到约束作用,督促其安全生产,同时也将发生问题之后的损失降到最低。
2 茶叶可追溯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对于食品可追溯问题,国外专家学者较早就进行了研究,但是对茶叶可追溯问题的研究很少。
国外对食品问题追溯主要是三大类,一是对追溯问题的理论研究:英国学者Kim(1995)认为将溯源实体划分为若干可追溯单元以达到追溯过程的流畅性和完整性是追溯制度的重要特征。学者Leivs在论文中详细的解释了什么是面向终端消费者的向上追溯,什么是面向企业 (农场)的向下跟踪。二是从建立可追溯制、体系的作用方面:Salaun(2001)建立追溯制度主要是为了企业树立品牌,让消费者放心。同时Salaun(2001)通过定量分析认为,有效的利用追溯体系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和召回问题产品的费用,更加有效的区分问题产品责任人。Hobbs(2005)认为可追溯体系应具备以下功能:及时查明问题农产品流向,节约公共成本;精准锁定事故责任人;减少食品信息的搜索成本。
2.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可追溯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起步较晚,最早的文献在2002年才开始,但是成果丰硕。主要包括:一对可追溯体系的研究,樊红平等总结了我国农产品追溯过程存在的问题;于辉从经济学角度指出可追溯体系须解决的问题。二不同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开发研究,针对不同特性农产品,如肉类、果蔬类、水产类、干货类等,许多学者都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三是可追溯技术角度,对可追溯技术的研究集中于对信息载体和识别的研究,主要是条码技术、生物识别技术。
在对可追溯研究成果的梳理中发现,对茶叶可追溯制度、体系研究不足,结合信息技术水平较低,缺少从完整的供应链视角进行的追溯体系的建立。本文将从供应链角度,完整体现整条茶叶供应链中可建立追溯点的位置,以及追溯点所体现的信息,构建茶叶可追溯体系,促进福建茶叶在质量水平上的提升,实现茶企的发展和成长。
3 相关定义概述
3.1 物联网
物联网被认为是在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第三次信息产业革命,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传感器、地理信息系统(GIS)、识别技术、激光扫描器、红外感应器、气体感应器等传感设备使系统内所有物资都联网,并能够实时采集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有效的信息,使用者能够对物资进行监控、连接、互动,以实现物与人智能化识别、物与物、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正迅速从概念走入社会各个领域。
3.2 茶叶供应链
茶叶供应链是是指为了实现茶叶产品的价值,传递茶叶相关的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围绕核心企业,将“从茶园到茶杯”整个过程的参与者,包括茶叶种植者、茶叶加工企业、经销商、零售商、消费者等构成的一个网状结构体系。
4 福建茶叶供应链追溯点及追溯平台设计
4.1 福建茶叶供应链追溯点
茶叶在种植、加工、物流等过程,均存在可能导致质量安全的因素,茶叶供应链参与者要准确记录所处环节的有关信息,以便在发生质量安全问题时能够追根溯源,迅速召回问题产品。
4.1.1 种植环节:茶园信息,如茶树品种、种子来源、茶园地块编号、茶园面积、茶园面积、企业代码、经纬度、海拔高度等;农事活动信息,如化肥和农药的名称、使用量、条形码,农药使用面积,灌溉水质、土壤养分和酸碱度、病虫害防治信息。
4.1.2 采摘环节:采摘时间、方式,鲜叶批次,鲜叶流动方向、数量、质量,鲜叶采摘操作人员等。
4.1.3 初级加工环节:鲜叶供应商、批号,加工日期,加工企业信息,加工工艺,人员等,毛茶批号,仓储信息,毛茶流向。
4.1.4 精细加工环节:毛茶供应商,加工工艺、加工车间、加工人员等信息,质检信息,半成品批号、流向,仓储数据。
4.1.5 包装环节:半成品批号,包装信息,如包装材质、材料来源、批号等,质量检验信息,成品信息,如产品批号、质量等级、成品流向,仓储数据。
4.1.6 运输环节:成品来源,运输方式、时间、人员等。
4.1.7 销售环节:供应商,产品批号,仓储数据,销售信息。
4.2 福建茶叶追溯平台设计
建立基于物联网的茶叶追溯平台的利用先进技术实现对茶叶“从茶园到茶杯”全过程的跟踪、数据录入和信息查询,随时查询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环节所处的位置、状态、相关责任人等信息。就像淘宝购物查找包裹位置一样。
从茶叶供应链角度出发,基于物联网的可追溯平台由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构成。
感知层负责各种茶叶信息数据的采集工作。利用各类传感器装置、RFID、条形码、GPS、GIS等技术,采集各种茶叶种植、采摘、加工、物流、销售过程的各种有用信息。通过感知技术手段,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上传。传输层通过各种类型的网络将感知数据进行通信传输。
应用层对感知层采集的数据按照统一的协议标准封装、上传,搭建应用平台,包括茶叶溯源查询、政府监督管理和抽查、内外信息发布、茶企信用评价、统计报表和投诉建议等。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通过用平台能够查询到茶叶的流向和溯源信息。消费者购买茶叶产品后,使用产品上的追溯代码通过应用层查询生产商、生产日期、在供应链上经过的环节、地点等信息,在购买到质量不合格或者有缺陷的产品时,可以通过应用平台进行投诉和维权。
5 结语
为了保障基于物联网的茶叶可追溯平台的投入和有序运行,首先要从政府层面给与高度重视,出台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监管方等均配备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其次政府牵头在全省范围开展试点工作,在主要产茶区如安溪开展试点,并进一步推广;最后以立法的形式保障建设过程的问题,促进试点和推广工作的开展。通过以上措施有力进茶叶可追溯平台的建设和使用,发挥追溯平台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1]严可仕,刘伟平,谢向英.福建茶叶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3,33(5):476-477.
[2]新华网福建频道..福建茶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EB/OL].http:// www.fj.xinhuanet.com/2015-11/06/c_1117062236.htm,2015-11-06.
张宛儿(1986-),女,福建晋江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茶叶流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基金(16BJL066),国家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项目:福建省茶产业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项目(KNJ-151005)。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育科研项目(JAS16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