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景公园植物配置模式与景观评价
2017-02-04程晓
程晓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城市水景公园植物配置模式与景观评价
程晓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城市水景公园是市民与自然界亲近,感受自然环境的重要场所,植物更是其中重要的组成元素,其在生态保护与美化环境方面的作用巨大。城市植物景观作为水景公园的主要内容,反映了水景文化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是对社会发展的反映。在现阶段,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等发生变化,需要城市水景公园在配置模式方面做出变化,同时,也要完善景观评价体系,才能满足现代市民的真正需求。
城市水景公园;植物配置模式;景观评价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水,不仅表现在生理层面,也体现在精神层面。水承载着城市景观的灵魂,也是这一文化得以传承的载体。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对于水始终存在着深深的眷恋,迫切渴望将水景资源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为满足城市居民精神上对水的需求,在城市建设中出现了许多模拟自然水体的景观,水景公园是其中最为主要的展示水体景观的场所,极大满足了人们对水的需求。但是人们的审美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需要优化水景公园中植物的配置模式,同时完善相关评价体系,才能更好地对市民的需求进行满足。
1 城市水景公园植物配置模式分析
1.1 公园中人工溪流的植物配置
人工溪流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对其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当以开敞和半开敞空间为主要方式,具体要根据水平面积和石滩面积的大小进行决定。在配置乔木时,要远近不一,以留出一定的空间给人欣赏。对于灌木,要尽可能交错种植,并且要与乔木保持距离。在实际调查时可以发现,人工溪流用到的水生植物比较少,这与池底的材料有关[1]。因此,在以后对人工河流进行设计时,可以先在河底埋入容器,之后再进行种植,这种做法也较为普遍。总的来说,在对人工溪流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尽可能体现出河水的自然和柔和,还要注意植物本身的自然形态和亲水性,同时,还要注意植物的时序性与观赏性等。
1.2 公园中天然河流的植物配置模式
做好天然河流植物配置对于恢复植被特点,更好地发挥生态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湿地欣赏等都具有较大价值。在配置植物时,应从宏观角度去考虑,避免使用一些现代园林的使用手法,影响天然河流的文化底蕴。一般来说,在对天然河流进行植物配置时,使用的乔木通常是垂柳、杨柳、构树等;地被植物通常选择狗牙根和荻,并且植被的选择要以原有的物种为基础,构建合理的植被群落。此外,自然岸坡和近岸缓坡所使用的植物也有较大差异。
1.3 对公园中小型水面植物的配置模式
要体现出小型水景植物的小巧精致,需要植物的衬托,做好植物配置至关重要。对于岸边的植物,可以选择合欢和垂柳等,能够给欣赏者带来优美的感觉,也可以选择紫叶李和三角枫等,其具有非常醒目的叶色,会吸引人的注意。对于水生植物,可以选择花色丰富、姿态优雅的挺水或浮水植物,使得小型水面的景色更加优美,同时选择一些搭配的植物,包括荷花、睡莲以及千屈菜等。
1.4 对公园中大型水面的植物配置模式
对于公园中比较大型的水面,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可以选择的乔木,包括垂柳、银杏、合欢、玉兰等;对于灌木的选择,可以是金叶女贞和小蜡等。同时,还要选择一些水生植物,以丰富其多样性,丰富水生植物的种类。对水生植物进行配置的方法也比较多,能够根据叶片的质感自由组合,如水葱和香蒲、荇菜等,体现出其细腻美,也可以选择一些质感比较强壮的植物,如芦苇等,体现一种粗犷美。
2 城市水景公园的景观评价分析
景观包含了不同的土地单元,视觉特征比较明显,并且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同时,也具有极强的美学价值,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2]。景观首先要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根据人们视觉所感受到的美感,排定景观等级,表达内心对景观的真实感受或者对不同的规划方案所带来的改变,而对景观造成的影响进行评定。
评价水景公园的植物景观,需要能够选择出影响其景观的因子,进而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总的来说,植物也是影响景观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植物群落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景观的效果。加上园林本身具有比较强的生命力,景观变化也比较多样化,其评价体系应当能反映出植物景观的上述特点。总的来说,景观评价涉及到多个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也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做好景观评价能够有效预防植物配置等因素给景观带来的不利影响。
3 结语
对于城市水景公园来说,植物配置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景观实际的观赏效果。针对不同的水景区域,需要结合区域特点,采取不同的植物配置模式。目前,我国对景观评价的研究并不充分,对其价值还没有给予重视,需要业内人士重点关注对这一方面的研究。
1 李鹏飞.西安城市水景空间植物景观分析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2 杨成艺.福州西湖公园水生植物的应用及优化配置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
(责任编辑 王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