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英译策略及茶文化传播
2017-02-04张莉洲
张莉洲
(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九江 332005)
《茶经》英译策略及茶文化传播
张莉洲
(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九江 332005)
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不仅仅表现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上,更重要的一方面表现在民族文化的影响力上,因此,要扩大在国际范围上的民族文化影响力,对我国的古典文学著作的翻译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茶经》作为我国茶文化的集大成者其翻译策略影响到我国茶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本文从茶经的起源,《茶经》中茶文化及其传播与影响以及《茶经》英译策略与美学再现三方面展开论述。
茶文化;《茶经》;英译策略
陆羽所撰写的《茶经》是中国现存的关于茶叶以及茶文化的第一部著作,它不仅仅简单描写了茶叶的生产,制作及饮用,更是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文化,对其的翻译工作直接影响到了我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推广,因此本文从多方面展开了对《茶经》英译策略及茶文化传播的论述。
1 陆羽与茶经
在中国,茶叶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已经有四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最早用作中医药,有着清热解毒的奇效,茶叶的发源地就在中国。茶叶经过漫长的演变,逐渐从神秘的医药,在秦朝时转变成为高贵的养生待客的饮料,茶叶以及茶饮品的地位逐渐被世人重视,成为了珍贵的奢侈品,从此也就有更多人开始以茶为对象,产生了许多关于茶的艺术文学作品。真正将茶文化推广到极致的是唐朝,这个时候茶叶也变成大众都可以消费的饮品,正是因为品茶的人越来越多,学习、了解、欣赏茶的人也越来越多,文人墨客在这个时期就创造了许多赞美、思考茶文化的文学艺术作品。除此之外,陆羽所撰写的《茶经》是中国现存的关于茶叶以及茶文化的第一部著作,这本著作从茶叶,茶水以及茶文化等多方面进行介绍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陆羽在其隐居期间对茶叶的生产经验进行亲身调查和实践,并且进行认真的总结后创作了《茶经》,茶经一共3卷,每一卷都被茶神陆羽赋予不同的内容与描绘,在第一卷中,自然是从介绍茶的出生起源开始,并且对生产茶的过程、烹煮茶的器具都有着详细的描写。
二卷中将品茶、烹茶的细节以及茶道所用的茶具茶器都加以文化的融入细细的描写出来。第三卷,讲述的内容比较多包括:第一,煮茶用的茶水以及煮茶的方法;第二,喝茶所遵守的风俗,也就是唐朝以前喝茶所讲究的一些习俗;第三,讲述了许多与茶以及茶文化有关的人文故事,还讲述了不同茶叶的产地以及药效;第四,描写了我国主要的茶叶产地以及不同地区所产的茶叶的优劣性;第五,描写了茶叶的制作以及品鉴过程并非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是可以根据不同的饮茶、制茶环境省略其中的某些步骤和器具;第六,描写的是陆羽为了传播自己对茶叶以及制茶总结的经验教训而教授路人将其写在手绢上,向身边的传授。陆羽撰写的《茶经》对茶叶的传播和推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自陆羽撰写《茶经》以来便掀起了茶文化的发展,后代的许多文人骚客也从多方面对茶文化进行推广和研究。
2《茶经》中茶文化及其传播与影响
唐朝茶文化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较大的关系,唐朝是我国社会经济的一个上升期,唐朝在历史上作为一个转型期文化空前繁荣,在唐朝我国不断与周边的国家进行技术与文化的交流,在不断汲取外来文化的多元文化,唐朝在思想方面空前繁荣。在唐朝的前期,思想上继承了魏晋南北朝的儒学,逐渐形成了唐朝的理学,理学注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在儒学思想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发展。
另外唐朝的诗歌、散文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先后出现了“初唐四杰”,“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以及“小李杜”等,除此之外宗教在唐朝社会上的地位以及影响力也是极大的,唐朝时期虽有伊斯兰教、摩尼教等外来宗教的影响,但是主要还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较大。茶文化正是在这些佛教的兴盛,诗歌的发展以及禁酒的出现和贡茶的兴起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而不断兴盛和发展的,陆羽在对茶叶的采集、生产、制作等进行亲身的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创作了《茶经》。《茶经》详细描述了茶叶的产地,茶叶的历史,茶叶的生产技术,茶叶的制作以及茶叶的饮用风格等,是一部关于茶叶的综述性著作,对茶叶以及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有着划时代的历史价值。《茶经》不是一本简单地记录茶叶以及茶文化的著作而是融合了当时唐朝的社会背景以及各家思想文化,奠定了我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唐朝的茶文化受佛教,道家以及文人骚客的追捧,因此《茶经》的描写也受着三种思想的影响较大。
3 《茶经》英译策略与美学再现
我国古典文学的翻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茶经》作为我国茶文化的集大成者,其翻译工作对我国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意义深远。为更好地研究对《茶经》中对茶文化的翻译,使用一定的英译策略例如对茶名,茶具,茶诗以及茶文化等进行翻译。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上的力量,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都有极强的影响,是作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的标志。翻译是进行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过程,茶文化作为我国的传统的民族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色彩和时代气息,《茶经》作为唐朝时期陆羽的文学作品,也同样具有当时的时代特征,将《茶经》进行英译不仅仅是一个翻译者个人爱好和想法就能决定的,它影响到我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以及与世界各国的茶文化进行交流和融合,因此对《茶经》的翻译工作意义重大。
例如对苦丁茶也就是大叶冬青的翻译,很多的翻译者采用音译的方法直接将苦丁茶分译成“kudingcha”,这样的翻译对于那些对中国的茶文化有较深了解的人群来说可能可以理解,但是对绝大多数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不建议采用这种翻译方法,考虑到读者的接受问题,可以将苦丁茶进行科目的归化,苦丁茶属瓜芦木,因此在翻译时将苦丁茶翻译成“ilex latifolia thumb”读者在见到时较容易联想到瓜芦木的一些特征,进而更容易理解苦丁茶的特征。
另外,对于我国一些具有传统色彩的词汇进行翻译时则遵循直译法,因为翻译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译本让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地区的人群能了解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特色,因此对我国的一些特有的文化进行翻译时常常采取保留的手段,由于《茶经》受道教的影响,在其内容中有很多关于金木水火土等五行八卦的描写,在对这些内容进行翻译时就可以直接翻译成“water”,“fire”等。这样的翻译能使阅读者感受到别样的文化,保留中国元素,让其感受到我国独有的民族文化特点,进而达到文化传播和交流的目的。在翻译《茶经》是既要考虑到尊重当地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的英译策略与也要实现对我国独有的文学作品的美学再现,让读者能够在翻译者的引领下感受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特色。在翻译策略上要讲究以传播文化为主,并加以考虑当地文化特色和社会背景,使译文能被读者较好较快的接收从而实现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结语
茶文化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而《茶经》作为我国一部茶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传播和推广直接影响到了我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因此对《茶经》的翻译工作极为重要,翻译是进行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过程,在对《茶经》进行翻译时既要考虑传播地的文化特点,又要保留我国独有的传统民族文化,另外,除了要考虑到英译策略外还需要实现我国文学的美学色彩,让阅读者感受到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魅力,最终达到文化传播和推广的目的。
[1]金珍珍,龙明慧.信息论视角下的《茶经》英译与茶文化传播[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4(2):65-69.
[2]姜晓杰.《茶经》中的中庸思想以及翻译策略探讨[D].大连理工大学,2014.
[3]王建开.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英译的出版传播及研究方法刍议[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3):15-22+7.
[4]何琼.《茶经》英译的几个问题——以Francis Ross Carpenter和姜欣等英译本为例[J].农业考古,2013(5):201-205.
[5]胡鸥盟.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策略及方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
[6]杨德宏,姜欣.浅谈典籍翻译中“求异存同”的民族文化重构策略[J].鸡西大学学报,2009(5):84-85.
张莉洲(1982-),男,江西九江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