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学一做”中更加坚定理想信念
2017-02-04王光旭
王光旭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9-0322-01
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加强党的建设,首要任务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关键是教育管理好党员、干部。部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要使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保证全党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一、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1.共产主义理想的客观存在性和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正是基于对科学理论的系统认知与深入理解, 我们才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首先共产主义理想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人类历史的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共产主义理想是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规律为依据,有着客观的历史规定性。人类社会将必然走向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研究人类社会几千年文明史的基础上,深刻分析和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二是共产主义的思想基于科学的理论。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批判地吸收各国理论成果,紧密结合当时社会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创立和提出来的,她具有充分的、高度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同时,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又是实践的和发展的,是开放地、与时俱进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现理想的最有力、最强大的思想武器。三是共产主义理想具有实现的根本动力-人民性。最广大人民的最终追求,就是要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共产主义理想-让全体社会成员过上最幸福的生活,就是建立在全体人民共同愿望、最大追求基础之上的,因而有着最广泛、最深厚的人民性,所以她的实现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
2.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的生命所系
中国共产党的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自中国共产党成立95年、执政60多年、领导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始终为实现这一理想信念而努力奋斗。历史一再证明,我们党长期以来把信仰内化为精神,外化为行动,无论是战争还是平时,每到关键时刻,党会经常凝练和推出各精神,正是靠这种精神的力量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创造奇迹,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始终走在历史和时代潮流的前列。
3.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对一名共产党员来说,理想信念是人们的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起着凝聚人心、指引方向的重要作用,是其一生的奋斗目标、前进动力和精神支柱。无论是革命年代的仁人志士为民族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还是新时期的优秀共产党人忘我工作、鞠躬尽瘁,他们留下的是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正是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使他们克服困难取得胜利,铸就了一座座矗立在人们心目中的丰碑。
二、当前共产党员理想信念动摇的主要原因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指出,当前一些共产党员存在理想信念动摇的问题,主要是对共产主义缺乏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精神空虚,推崇西方价值观念,热衷于组织、参加封建迷信活动等,还有一些党员党的意识淡化、宗旨观念淡薄、精神不振等。如果一个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随之而来的就是党性观念淡化,道德修养滑坡,言行举止失范,最终走向贪污腐败的道路,与党离心离德,走到人民的对立面。如果一个国家失去理想信念,整个社会道德沦丧,就可能会失了民心、涣散党心,最终走向亡党亡国。
多年来, 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但为什么党内仍然存在这些问题?理想信念是要受到特定时代社会发展总体状况的制约和影响的,因此,只有把问题置于当今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作深层次透视,才能真正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也才能从根本上坚定党员理想信念。
1.党在自身建设方面存在问题与不足的影响
首先党内腐败现象仍比较严重。这既是个别党员理想信念动摇甚至是缺失的表现, 又对其他党员理想信念造成严重冲击和影响,使其思想上产生困惑和疑虑。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理论不断创新,党员教育机制和制度系统配套,但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效果不明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并没有得到明显增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高。三是党的基层组织功能与作用发挥不够。现实中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没有真正形成,生活上精神上关心帮助有需要的党员做的不到位,使党员对组织信任度降低,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仍需进一步健全。
2.贫富差距的现实影响
公平与正义是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核心价值,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但现实中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日渐突出,基尼系数较高,现实中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如部分困难党员, 他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辛勤工作,但因下岗、疾病等原因,却生活窘迫,难免会产生悲观失望情绪,这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影响极大;再如有些不困难甚至已致富的党员,因为社会上的不公现象,因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会使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模糊认识,甚至存在“不管走什么道路,只要能促进发展就行”、“有钱就是成功”等观点, 成为对当前社会现实的直观判断。
3.国际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战以来,资本主义在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通过自我调整,发展稳定甚至强劲,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有很大发展,调整生产关系,缓解基本矛盾,全局性相对稳定,普遍建立较系统、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西欧的一些社会民主党经反思、改革、转型,重新走上历史舞台。面对这些新发展、新变化,如何引导党员正确认识这些新变化并未作出实事求是的、有说服力的回答,如何进一步加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力度,真正使每个党员都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成为重要课题。
4.市场经济的影响
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它为党员干部更好地实践理想信念提供了广阔舞台,同时“经济人”效应也影响到人的信仰层面,与党员传统的利益观、价值观产生了矛盾与冲突,对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果具体工作中忽视党员思想道德建设,又会进一步加剧党员思想道德上的混乱与困惑。
三、在“两学一做”中更加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的‘钙”。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新形势下,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一项紧迫而长期的任务,共产党员在“两学一做”中必须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只有不断进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才能始终保持思想上的纯洁。
一是加强理论武装。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掌握科学理论知识。毛泽东曾说过,《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这三本书使他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素质的核心和灵魂,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没有这项基本功,坚守共产党人的信仰,共筑精神家园也就无从谈起。可见,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掌握,理想信念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首先必须认真研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各方面知识。
二是注重消化与升华。从外界摄取各方面知识只是基础,只有经过思想世界的消化与升华,才能形成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知与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学习与思考的统一”,“思考是阅读的深化,是认知的必然”。因此,要在广泛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勤于思考,把零散的、孤立的理论变为系统的、相互联系的体系,把粗浅的、感性的认知变为精深的、理性的思想。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世界观、方法论,实现自我超越。只有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把理想信念牢固地建立在科学认知基础之上,才能牢固而长久。
三是在实践中经受锤炼。坚强意志是理想信念坚定的保障。共产党员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就必须时刻保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立场鲜明,有理有据地激浊扬清,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努力增强诱惑面前的自控能力、警示面前的醒悟能力,才能始终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