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内部控制框架下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防范机制探微
2017-02-04王利
王利
摘要:随着对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积极主动地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提高公立医院的竞争优势。在分析了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控制环境改进,筹资管理控制以及内审部门的监督等防范对策。
关键词:内部控制;财务风险;防范机制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2
随着新医改的深入实施,要解决医疗费用过高过快增长、医疗服务效率低下供给不足两大难题,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公立医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管理中,同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而对于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公立医院应该按照一定的规范,并且通过财务风险管理的实施,进而针对辨识评估出来的重要风险确定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系统来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从而让公立医院顺利完成战略目标与持续健康发展。
一、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财务风险概述
顾名思义,公立医院即政府投资兴办或者出资运营的医院。公立医院体现了政府对于医疗体系的介入,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实行医疗服务监管,培养医疗服务专业人员的重要手段,在医疗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化,公立医院外部安全风险和内部经营风险系数进一步增大,为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2004年9月,COSO委员正式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用“内部环境”的概念代替了“控制环境”的概念,并进一步扩展了“控制环境”的内容,正式引入了这一概念。2006年6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并对国有企业如何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公立医院风险管理的一个侧重的方面就是财务风险管理,它力求用对的财务对策,采取合理的财务手段和技术,对公立医院的资金运动全流程进行管理和控制。它涉及评估公立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并制相关的管理战略。因此,积极主动地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提高公立医院的竞争优势,显得十分必要。
二、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控制环境方面
首先是公立医院管理者对此并不积极,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管理者多为临床的专家教授,在财务管理方面缺乏专业性,认为掌握现金流是财务管理的关键,只要现金流情况正常就不会发生财务风险,在此过程中,由于对内控认知不足,缺乏从专业角度考虑,不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比如,某公立医院病房楼预计1年半竣工,结果盖了5年半还没有完全投入使用,费用超出预算近1倍,此案例显示工程项目控制环节失效,控制环境恶劣,诱发财务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可能知道但觉得控制得太严会影响很多事情的自由度,对其造成束缚,动力也就消失了。其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强,能力不高,在制订及执行中均不到位;第三,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认识水平有限,对财务风险的认知不足,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
2.公立医院资本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
目前,公立医院融资筹资的渠道还很单一,公立医院的资本结构尚不合理。所谓资本结构指的是公立医院整体资本结构中长期资本的占比和构成关系。公立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公立医院过于沉重的资金成本,还本付息的能力严重不足,这些归根结底都是资本结构的不合理所致。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的资金来源渠道大部分为自有资金投入和借入资金。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公立医院上市公司寥寥无几,涉及到上市的医疗机构都是旗下拥有医疗资产,由于公立医院上市融资渠道不畅,导致我国公立医院目前对银行的依赖较大,负债结构也是不合理的,长期负债少,短期负债多。这样容易诱发的问题是一旦公立医院资金链出现困难时,除了让自身的信用受到损失导致后续再融资能力下降,还导致后续资金成本的增大。由于公立医院现在都在进行更新改造,资金需求量很大,很容易出现资金链的风险。
3.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产生财务风险隐患
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在公立医院的运营管理中尤为重要,其是公立医院内部监督制约的一个重要系统。公立医院应该重视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重要性,设立相应的内部控制机构,才能切实有效防范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发生。但是就我国目前公立医院的实际情况来看,公立医院内部财务监控体制仍然缺乏,监督和有效制约机制不足,这种内部环境下财务风险非常容易发生。比如某公立医院购置CT机,在新设备到公立医院安装调试当天,相关人员发现机器已经生锈。说明公立医院设备购置环节控制失效,产生财务风险隐患。
三、构建内部控制框架下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防范机制的对策建议
1.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防范机制的控制环境改进
控制环境的好坏决定了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防范机制能否得到贯彻落实,很多公立医院院长一般都是各自医疗专业中的顶尖高手,学术水平非常高,并且在担任院长之后仍然不会放弃自己的专业,依然会在专业中倾注大量心血,因此在管理中不可能倾尽全力,应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所以应该设立CFO岗位。目前公立医院重大决策中缺乏财务人员的参与,公立医院在进行重要经济决策过程中一般只考虑医疗目标,不考虑经济效益和财务风险,即使考虑也不周全,缺乏认真测算。
因此在加强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环境中,建立总会计师制度并且使总会计师切实发挥作用是必要的。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发现公立医院在设备更新还是维修、基建项目投资等方面出现重大偏差,在预算方面流于形式,在成本核算方面难以全面协调开展工作等等,其结果就是公立医院忽略了财务的相应位置导致的。公立医院重大经济决策应该有财务专业人员参与意见,应提前作出可行性分析,利用NPV、投资回收期等财务指标加以分析,最大限度的防范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
2.公立医院筹资管理主要内部控制措施
首先是筹资方案要合法合规,根据公立医院筹资预算的要求,并经公立医院董事会批准。筹资规模、结构方式和预计筹资成本,筹资时机的选择等都需要在方案中做好约定。同时,财务处应采用杠杆系数法并结合其他方法来评价筹资风险。
其次是公立医院无论是从金融机构还是非金融机构的贷款,都必须要签订筹资协议,并在协议中约定贷款种类、利率、金额、期限、本金偿还方式、违约责任等事项。公立医院的贷款都必须由法人或其授权人签字贷款,严禁越权代理签订筹资协议。
再次是应严格按照筹资方案所规定的用途使用对外筹集的资金。对于长期借款,应根据金融机构要求,编制长期借款计划使用书。包括项目可研报告、公立医院批准文件、项目批复书、借款金额及期限、用款计划、还款期限与计划等。另外,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出于市场环境变化等特殊情况,不得不改变资金用途的,应按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做好书面记录。重大资金用途的改变,必须经公立医院董事会决议。
3.加强公立医院内审部门的监督职能防范财务风险
首先,公立医院应单独成立内审部门,将分散的内审职能从办公室、投发处统一划入内审部。内审部受公立医院董事会或者监事会领导,并且独立履行相应的内部审计职责。
其次,公立医院应按照内审规范的要求进行内部审计。内部审计的范围不以医院管理层的命令来定,而是要按照内审规范的要求兼顾全面,重点突出。尤其对于高风险的项目、重大的资金支付、重要的医疗科室部门应建立持续的监督评价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再次,提高内审人员素质。内审部门的人员组成要能适应公立医院内审工作的要求,尤其需要财务风险管理人才,能对公立医院各方面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同时,公立医院应定期举行内审人员的培训,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参考文献:
[1]肖飞.基于内部控制框架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9).
[2]胡雁平.内部控制框架视角下对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7).
[3]刘红霞.基于内部控制框架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