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7-02-04肖艳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图书课外阅读文章

肖艳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79-01

本期我校倡导语音诵读,掀起了全校阅读的高潮,让整个校园充满了浓郁的书香气息。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又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又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阅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许多语文课上,老师们都不约而同地反反复复抓读的训练,希望通过读加深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能独具慧眼地发现文本的内在价值。

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质疑,在读中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我努力发挥自己应尽的作用,或是指导,或是评点,或是示范,或是领读。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从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升阅读的方法两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着阅读能力的提高。

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阅读的主动性。因此,我想方设法诱发、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于是我做了以下工作:

1.示范诵读。

或是我在课上给学生配乐朗诵,或是让一些有朗读特长的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或是用电教手段给学生播放名家的朗诵名品。总之,以优美的旋律感染学生,以悦耳的声音打动学生,以动人的感情激励学生,使他们跃跃欲试,急于参与,急于体验,急于模仿,达到了我让学生“想读”的目的。

2.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来激励学生阅读。

阅读就要朗读,有朗读还要有听众,新课程改变了过去学生成绩单纯由教师评价的模式,改由教师、家长、学生本人和同学等多方评价。除教师评价外,我还设计了多种多样的诵读评价方式。比如:

(1)读给家长听。要求学生把一个自己喜爱的作品按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标准读给家长听,请家长给学生的朗读按每项1分的标准打分。这个做法使许多学生为了取得家长的好评,在课下练了又练,然后郑重其事地在家中和自己的父母进行交流,不但锻炼了能力,而且增进了与父母的感情。

(2)两人互评。在诵读课上,以前后座的两个学生为单位互评。每人都有一张评价表,记录的是对方的朗读成绩,评价标准与以前一样,总分3分,读错一字、有停顿或不流利分别扣0.5分,严格要求读出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感情的丰富饱满。学生两人互读,读完互评。这样不但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学生都很投入专心。他们积极地练,热情地读,认真地评。朗读水平不断提高。

(3)以小组为单位比赛。依然是六人小组,每组一个负责人,负责组织和算分。就像电视台的“歌手大奖赛”一样,每个小组成员都是评委。每人发一张评分卡,当一个成员朗读完毕,其他同学开始打分并依次出示所评成绩。负责人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求出这个同学的最后得分,最后评出本组前三名,由老师发给纪念品。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来说非常新颖,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赛场上热闹非凡但井然有序。学生积极参与,许多以前想读而不敢读的学生声情并茂,朗读得十分出色,“诞生”了许多老师以前没发现的朗读苗子。爱读的读得更好,不敢读的也急于表现,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用评价来激励学生,能使他们更喜爱朗诵,喜欢阅读,喜爱文学,品味语言,陶冶情操,对帮助老师进行诵读课及其他方面的教学也有不小的帮助。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默读、朗读,慢读、快读,单读、齐读,多人串读、学生或师生交替读、分角色读 ,根据文本和课堂的需要,进行多样化、有层次、有针对性的反复朗读指导更是提高课堂效率行之有效的途径。

3.扮演角色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欲望。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包括教师的范读和录音范带。小学生模仿力和记忆力是非常强的,在他们听的过程中,会在头脑里形成一个朗读的“模式”,从而更好地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学会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使语言表达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当学生听过示范朗读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齐读、个别读、分组读、自由度、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朗读方式的尝试。其中扮演角色让学生最感兴趣,让其融入各种情境,朗读表演表现的淋漓尽致,即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更增添了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学会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

1.略读法。

这种方法就是根据学生学习或写作上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相关篇章或相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

精读法就是对文章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对语言隽永,情节生动的文章,教师可以把这些文章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

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文章不发音地快速地读。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默读法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

4.摘抄评价法。

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最优美的词、优美的句和段摘录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平时要求学生不拿笔不读书,不动笔不读书。还可以在报刊杂志上,将其中好的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5.写读书笔记。

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读、写、听、说紧密结合,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地得到提高。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多做一些服务性工作,努力为学生创设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地进行课外阅读。

(1)学校办好图书室。图书室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来源,有了图书室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室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

(2)班级办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3)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本期我校把中午2点到2点30固定为阅读时间,使学生的阅读时间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在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阅读教学无疑兼具指导写作的任务。从课文入手,大量阅读,勤写勤练,让学生通过学习语文来体会语言的神韵,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读写素质的提高,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毫无疑问,阅读教学的另一大任务就是要读写结合、训练到位,通过日常教学中的点滴积累,为学生日后的表达和写作搭桥铺路。

猜你喜欢

图书课外阅读文章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班里有个图书角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