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2017-02-04简璐丝曾智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24期
关键词:信息平台微时代心理健康

简璐丝+曾智

[摘 要]微信与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微型网络学习工具的一种创新,也是适应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本文在对湖北省7所高职院校进行微信使用调查的基础上,从高校借助微信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微信平台在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利用微平台发展微团体三大方面来说明微信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具有普遍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微信;信息平台;微时代;心理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4.141

[中图分类号]G441;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4-0-02

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异军突起,人类的传播、社交活动不可避免地进入到了“微时代”,开放性、互动性、私密性是微网平台的主要特征,“小”“精”“快”体现了现代网络社交的优越性。微信,作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实现交流的日常工具,在传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正能量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以其为载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1 高校借助微信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1 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现状分析

1.1.1 我国网民微信使用现状

2016年8月份,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7.10亿人,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人。而截至2016年7月底,腾讯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微信活跃用户达5.49亿户,表明微信公众号已成为手机应用的主流。《报告》显示,城市和农村不同年龄段分布中,年龄段在19~29岁的网民人数占网民总数的比例最高,城市和农村网民职业结构中的学生所占比例也最高,两者结合起来综合分析,高校大学生的用网比例占了大多数。

1.1.2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微信使用偏好分析

湖北省很多高职院校很早就认识到微信平台、微信公众号在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在一项针对湖北省7所高职院校学生微信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中显示,学生微信使用率高达到100%,微信成为继QQ、微博之后又一新兴的即时通讯工具,并在现阶段成为学生群体主要的自主学习及公共社交的网络媒介。

在对高职院校学生使用微信的功能偏好的分析中显示,信息分享占99.1%、朋友互动占60.4%、语音通信占78.2%、娱乐休闲占88.5%、微信支付占84.7%。可见微信使用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微时代”学生主流的生活方式。可见,透过微信平台、官方微信公众号开展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心理教育的必然趋势。

1.2 造成大学生微信依赖的心理机制

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的需求包括了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对照学生微信功能的使用情况发现,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学生的需求由低到高依次得到满足的状态。

微信具有便利的支付功能,使学生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地使用订餐、购物、打车等功能,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衣食住行,满足了学生的生理需求。而在微信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可以自主筛选好友中,朋友圈中的好友也设置了关闭关注的功能,很好地体现了微信的自主性和私密性,满足了用户的安全需要。语音、视频极大地缩小了远距离交流的障碍,而关注、评论、转发等微信功能又很好地体现了“朋友圈的”的互动性满足了用户的社交需求。微信平台的注册无门槛限制,用户在微信平台上发表各式的言论、表达看法时不用考虑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或者居住环境,让用户在微信交流中感受到平等与尊重,满足了用户自尊的需要。在微信平台展示自我的正面形象,推送个人信息、表达个人观点,分享生活感悟,这都是用户利用微信促进自我实现的行为,也是自我价值的体现。

学生利用微信平台满足自我需求已经成为现实层面之外的主要渠道,如何利用好这个平台,帮助学生满足自身需求、促进自我成长、实现自我价值,是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2 微信平台在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

以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于2014年着手创建官方微信平台“阳光绿丝带”,微信公众号以“阳光绿丝带,我们在行动!”为口号创立网络“微阵地”。以“关注心灵,助人自助”为工作理念营造校园心理“微文化”。经过两年时间的运行和摸索已基本建成一个集个案预约、微信咨询、信息发布、活动参与、专业交流、微课教学、电影秀场和心理测试于一体的全面信息平台,初步达成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心理知识,轻轻松松享受心理服务的目标。截至2016年9月30日,腾讯云分析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绿丝带官方微信的关注人数已超过10 000人,累计阅读量超过38 600余人/次,分享转发26 500余次,有效地推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2.1 “阳光绿丝带”在心理教学中的实践

2.1.1 建立移动教学站,打造网络“微课堂”

透过一项针对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微信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中了解到:大学生获取心理知识的主要渠道除了心理必修课程,各类校园心理健康讲座之外,最主要的途径就是网络。然而,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导致网络信息量的爆炸给学生带来了选择上的困难,也容易因为一些网民不负责任的言论,受到错误的引导。因此,引导学生网络学习的方向是高职院校打造网络“微课堂”目标。

2.1.2 课程设计“微栏目”教学加入“微作业”

为了与“线下”心理必修课程相配合,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在“阳光绿丝带”微信服务号中设置了“微测试”“微话题”栏目,将授课大纲中设计的课前心理测试环节及课后作业环节放到微信中去实践。在微话题中提交自己的课堂作业,描述课程收获与感悟,这样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程内容的积极性。在“微话题”中,既可以发表自己的课程感悟也可以评论他人的文字言论,大大增加了教学的互动性,受到学生的欢迎。

2.2 “阳光绿丝带”在科普宣传中的实践

2.2.1 开拓信息发布有渠道,抢占宣传“微阵地”

微信以其信息发布的快捷、方便以及可跨媒体传播特性与传统信息发布平台相比,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微信信息简短,官微更新信息后用户即可评论、转发,从而带来了传播速度几何数倍的增长,极大地扩大了信息的发布范围。不仅通过微信、QQ、E-mail、甚至Webb网站都可以进行二次传播。因此,通过官方微信及时有效地传播心理科普知识、发布心理活动信息占据网络“微阵地”是实施科普宣传的最佳途径。

2.2.2 线上线下活动对接,“七嘴八舌”讨论“微话题”

除了在微信服务号中设置心理微电影、校园情景剧栏目外,将学生自编自导的微电影和情景剧短片搬上微信,延续了影片主人公的示范效应。同时,在心理情景剧大赛的活动现场,学校还开通了微上墙功能。使在场的观众可以登微信、发弹幕,在节目现场实现话题互动,增加了在场观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扩大了心理剧的影响效应。

2.3 “阳光绿丝带”在心理服务中的实践

2.3.1 心理服务信息化,指尖上实现“微预约”

中心通过微信平台“一苇咨询”栏目发布心理咨询师个人信息以及心理咨询值班时间表,通过“团体辅导”栏目发布近期团体辅导活动项目。实现了通过手机即可预约心理咨询,点击消息就可报名参与团体活动的目标。微信还能预约咨询师,可直接进行网上咨询,真正达到了让学生随时随地,轻松享受心理服务的目的。

2.3.2 学生访谈顾虑多,提前打出“微广告”

心理咨询,作为校园心理服务的主要形式,在陪伴学生走过人生困境、解决学生发展性困惑、帮助学生建立健全人格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觑。但是,因为对心理咨询的误解,对咨询关系的担忧,很多学生无法主动走进咨询室。该校为了宣传心理咨询服务,一改往日“姜太公钓鱼”的方式,主动出击,举办“关注自我关注心灵”新生关爱访谈活动。结合新生心理测试结果,主动邀请部分新生走进心理中心,参与访谈。但主动出击的方式,容易让学生有所顾虑、产生阻抗。通过微信在访谈活动的前一周打出活动“微广告”,向全体学生发布活动告知书,详细介绍访谈目的、访谈流程、访谈方式,帮助学生消除阻抗、走近咨询,让学生以接纳的心态面对心理访谈工作。为更好进行学生心理状态调查、形成良好的心理自助氛围打下坚实的基础。

利用微信平台,推动各类团体小组的建立与成长,有效地深化了朋辈辅导模式,打破了一对一、面对面的辅导模式,从线下发展到线上。同时,借助学生骨干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是朋辈辅导模式的新探索。

3 结 语

经过两年的运行与实践,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依托微信服务号和腾讯微信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地实现了教育理念的传播,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拓展了心理服务途径,推动了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车桂兰.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及引导策略研究[J].党史博采:理论版,2015(11).

猜你喜欢

信息平台微时代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分析
MVC框架技术搭建技能培训信息平台实例
浅谈包头市人影指挥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