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改革创新永远处在进行时
2017-02-04王润红
王润红
摘要: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于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和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加速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对统计改革创新提出了新课题。统计应积极拥抱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努力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全面反映新经济,以科学的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数据服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关键词:新经济统计;夯实统计基础;统计改革创新;统计信息建设
中图分类号:G30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01
一、新经济统计
2015年12月23日,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先后对统计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统计调查系统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在经济分析预判预警、“三新”统计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加快观念转变、强化制度建设、积极开拓创新、改进贸易外经统计。
推进统计创新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健全“三新”统计调查体系、健全统计指标体系、健全适应新常态的统计标准体系。具体到贸经统计工作中,就是要进一步完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网上零售、自由贸易区、跨境电子商务、城市商业综合体等统计方法研究,推进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利用行政记录测算总量指标研究工作,研究与改进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小微企业抽样调查方法等,通过科学、规范的方法制度,确保数据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消费市场的运行状况。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的不断深化,以及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统计工作环境和调查内容、对象、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创新,对于统计而言,已经刻不容缓。
二、夯实统计基础、统计改革创新
新的形势下,要求我们统计机构和人员要树立高度的使命感和担当意识,以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精神,全力做好统计工作,为分析研判经济运行态势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有时间就要深入基层,认真调查、听取基层的生产经营情况,了解行业变化,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对所调查的基层经济发展状况了如指掌、心中有数;最大程度地利用部门行政记录、大数据等关联信息,作为统计研判评估数据的重要参考;要认真做好各项数据的解读,向社会受众解释数据来源、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数据所反映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稳定社会预期,增强发展信心。
加快统计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是实现统计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统计事业发展既迎来良好机遇,也面临不少挑战。基层统计工作者尤为辛苦,是统计事业发展最可敬的人。要做好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高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以及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等情况。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将积极研究消费领域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努力做好新常态下的“三新”统计工作,包括进一步丰富网上零售统计内容,增加网上零售统计分组数据发布;继续组织实施网购用户专项调查,追踪网购用户的消费行为特征变化;尝试开展城市商业综合体统计调查,及时反映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发展情况;加快推进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上海自贸区等的统计试点工作,探索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继续加强银联刷卡交易数据等大数据应用;加快推进限额以下统计利用行政记录测算总量指标的研究和应用;协同国家旅游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旅游统计工作;协助有关单位做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统计监测、反垄断调查、中美投资协定谈判、社会物流统计等有关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商贸统计监测职能,加强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和研判,特别是全面准确反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所催生的新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及时为宏观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统计改革创新永远处在进行时”,对于统计改革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党组书记宁吉喆表示,“统计部门要加快推进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更好地适应、反映、把握、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统计系统要积极拥抱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充分利用企业在大数据方面的先进技术和专业化服务,在健全反映五大发展理念的统计指标体系上靠前探索,加大创新力度。
三、加快统计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化是当今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统计信息化、统计系统建设是统计事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是促进推动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是统计机构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发挥统计职能作用的需要和选择。
经过统计工作者的多年努力,应当说统计信息化取得了很大成绩,大部分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加工、汇总、报送初步实现了信息化。但距更准、更快、更全的统计信息对信息化支撑的客观要求看,用国家信息化更高的发展进程和要求衡量,统计信息化建设尚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统计信息化尚未健全,数据处理效率不够高,数据系统建设相对滞后,联网直报还需进一步改进,目前统计信息化水平还不能很好满足各级不断增长的统计需求,统计信息化水平还不能为统计工作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因此,必须加强、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应当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统计信息化推动统计工作现代化、以统计工作现代化带动统计信息化,遵照统一规划、分期建设、深化应用、资源共享、安全可靠的原则,加大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深入构建健全、统一、高效、方便的统计信息化系统。
现实工作中,因为种种原因依然存在着统计数据处理软件多、散、乱、不兼容,不共享,不统一,影响和制约着统计工作的科学发展的问题。纠其原因,主要还是开发数据信息系统时对基层需求考虑不够,缺乏统计数据处理软件开发的统一规范。尽快解决统计数据处理软件的多、散、乱问题,实现统计数据处理软件的兼容、共享、统一。要避免信息技术的低层次应用、不饱和应用、投资成为沉没成本,前瞻性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还要有与此相应的管理模式方式上的转变,变以专业为核心为按网络化信息生产的要求设计和建设各种信息系统。各级统计机构和广大统计信息化工作者,一定要切实将方便统计调查对象填报、汇总、上报作为统计数据处理软件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基层的实际情况和使用者的需要出发,做好调研和论证,形成统一数据处理平台设计方案,使统计设计更加标准化、工程化,使统计数据处理软件更加规范化,满足各级统计机构和各专业统计调查的需要,提高统计数据处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