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茶文化比较研究

2017-02-03刘丽芳

福建茶叶 2017年6期
关键词:茶会茶具茶道

刘丽芳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四平 136000)

中日茶文化比较研究

刘丽芳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四平 136000)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早在三国两晋时期时饮茶活动就已经盛行于上层社会,而到了唐朝时饮茶活动已遍布全国。日本作为一个善于吸收和借鉴它国文化的民族,在引进中国茶文化之后即对之进行改造与发展,并使自身的茶文化体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这正是日本茶文化源自中国却与中国有诸多差异的根本原因。本文以深化中日茶文化的认知为出发点,从发展历程、外在形态以及内在思想三个方面,对中日茶文化做出了比较研究。

中国;日本;茶文化;发展历程;外在形式;内在思想;异同点

自古以来,一衣带水的中国与日本之间就有着频繁的文化交流,而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朝时期,中国的茶与茶文化一并传入日本,这为日本茶道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时至今日,日本茶道文化进入了繁荣发展时期,饮茶活动成为了日本社会不可或缺的文化活动之一。中日两国茶文化之间的相同之处,能够反映出中国茶文化对日本茶文化所产生的影响,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对茶文化在中国和日本的发展产生着明显的影响,这也导致了中日茶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从这些差异之处,则能够看出两国茶文化发展背景与传统文化的差异。通过对二者做出比较研究,对于深化中日茶文化的认知、推动我国茶文化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中日茶文化发展历程比较

在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过程中,不同国家所具有的文化有着高势位与低势位的差别,从中日茶文化交流来看,中国茶文化处于高势位,并对日本茶文化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由于日本在中日茶文化交流中处于低势位,所以为了让自身所具有的茶文化体现出与中国茶文化的差异,日本在接收中国茶文化的过程中,融入了许多具有时代色彩和本民族色彩的文化元素,从而使其自身茶文化的特色得以体现。从中日茶文化发展历程方面看,既可看到相同点,也可看到不同点。

从中日茶文化的相同点来看,公元815年,僧侣永忠为日本嵯峨天皇献茶,成为了日本统治阶层对中国茶文化产生仰慕的开端,而且也成为了中国茶文化在日本社会进行传播的重要节点。进入十三世纪之后,日本社会中的茶文化步入了繁荣发展阶段,上层社会用茶来彰显富贵、社会大众以斗茶为娱乐项目等,都与宋朝时期的茶风俗相似,这不仅是中日茶文化发展历程中相同点的重要表现,也反映出了中国茶文化对日本茶文化发展所发挥出的推动作用。从中日茶文化的不同点来看,中国社会在茶文化的开发过程中,茶所具有的食用功能首先得到了强调,继而茶所具有的精神价值才被逐渐挖掘,但日本茶文化发展,首先得以确立的是茶的精神文化,随后茶的使用价值才被逐渐挖掘与普及。中日茶文化发展的这一截然相反的现象,主要是因为中国茶文化有着更加悠久的发展历史,并且这一文化被当作一种先进文化被日本引入,因此,在日本茶文化发展初期,茶所具有的文化色彩更加浓郁,当茶文化逐渐在日本社会普及之后,茶的实用价值才被社会大众所挖掘。也正是因为如此,直至15世纪日本茶道产生之后,精神内涵与艺术品位仍旧是日本茶道所强调的重要内容,而茶本身所具有的实用性价值则并不是日本茶道的真正核心。由此可见,日本茶文化的产生源自于中国茶文化的国际传播,由于两国茶文化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因此无论是外在形式还是内在精神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

2 中日茶文化外在形态比较

中日茶文化的外在形态与中日两国茶文化的发展时间、社会文化、饮食习惯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具体而言,中日茶文化之间外在形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中日茶会的差异与中日茶具的差异两个部分。

2.1 中日茶会比较

从中日茶会的差异来看,首先,中国社会饮茶习惯出现时间早于日本几个世纪,并且饮茶习惯的普及率要高于日本,但是相对于日本茶道的成型而言,中国社会并没有形成相似的形式。当然,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中,中国茶艺有着鲜明的特点,虽然茶艺所具有的形式不如日本茶道丰富,但是工夫茶以及盖碗茶等茶会形式却有着复杂且精细的步骤。另外,在茶会当中,日本对饮茶环境设置和服装要求更严格,而中国茶会有着不拘小节的特点,一般情况下,约上三两好友,茶随手拈来,也是中国茶会的重要表现形式。由此可见,日本茶道更加得认真与严谨,而中国茶艺则更加得随性;其次,从中日茶会所关注的内容来看,中国茶会更加重视茶叶的品质、茶具的品质、茶水的品质以及茶的味道,而日本茶会则更关注环境和氛围,并经常将茶会和其他艺术的鉴赏结合起来,如,在古代的茶道中,许多日本茶人经常在饮茶时展览与鉴赏唐物,而唐物数量能够反映出饮茶之人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最后,对中国饮茶人士而言,一杯好茶是饮茶之人对喝茶这项活动的基本需求,无论是茶文化的发展还是环境的建设,都需要以这一目标为核心。但在日本茶会中,饮茶与沏茶都有统一的方式和体系,从饮茶的器具、茶器的清洗到点茶过程,都有严格流程,这让日本的茶事活动需要占据较长的时间。同时,日本茶道将日本文化中的礼法思想、宗教思想乃至建筑思想都融入到茶事活动当中,所以日本茶道呈现出鲜明的日本文化特点并有着不易学习的特征。当然,中国茶事活动更加随性,但也有许多内容需要讲究,如中国茶事活动也会伴以作画、赏花、赋诗等文艺活动,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中国茶文化发展中,才出现了咏茶画作以及咏茶诗歌等多样化的茶文化表现形式。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日本所创造的茶道有着更加明显的典型性,而中国茶艺则有着更加随性和更强的民众性特征。

2.2 中日茶具比较

茶具是茶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不仅是因为茶具是饮茶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实用性工具,而且茶具本身也蕴含和反映着社会大众所具有的审美倾向。中日茶具之间存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可以从日本茶具的发展渊源得以反映。日本茶具可以分为三类,首先是中国传入日本的茶具,这类茶具与中国茶具所具有的特征别无二致,而这种茶具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中国茶文化对日本茶文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自然也体现在茶具审美方面。滕军在自己的著作《中日茶文化交流史》中提到,在日本茶会之上,主人会将一些茶具赠送给客人,并对这些茶具做出详细的介绍。这类茶具主要是中国茶具,如花瓶、挂轴等;其次是用于日本社会大众日常饮茶的茶具,这类茶具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审美价值则稍弱,并且由于这类茶具更符合日本社会大众的生活习惯,所以也是日本茶具与中国茶具差异最大的一类。也正是因为这些茶具产自日本本土并且审美价值欠缺,所以也就没有得到日本社会大众的重视,如釜垫、茶釜以及地炉等皆属于此类;最后,日本茶具中特殊一类虽然来自于中国,但却经过了一定的改造,因此,这些茶具与中国茶具展现出了明显的不同。具体而言,中国茶具特别是传入日本的茶具普遍具有精细的做工以及优美的形态,如宋元时期的青花瓷茶具,无不有着高雅的格调、柔润的色彩以及简练的造型,而这种特征也反映出了中国茶具设计与制造中追求完美的倾向。但是在日本茶具的设计与制造中,由于日本所具有的高岭土资源较少并且早期的茶具制造工艺发展滞后,因此,根据中国茶具所改造的茶具体现出了光泽欠缺、色泽欠匀以及造型不正等缺陷。当然,随着日本茶具设计与制造工艺的发展,日本茶具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也在不断提升,但是这些经过改造的茶具与中国茶具相比仍旧体现出了随意性和不均衡性等特征,如日本茶具中的歪曲口、交错口等,都有着不对称的美感。

3 中日茶文化内在精神比较

虽然中国茶文化对日本茶文化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但是从当前来看,日本茶文化并非是中国茶文化的复制,而是在融入日本民族文化之后体现出不同的发展方向和特征,因此,在茶文化内在精神方面,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文化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着明显的区别。从茶文化内在精神内容来看,二国之间体现出了明显差异,具体而言,这些差异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中国茶文化的内在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其中儒家、道家以及佛家文化为中国茶文化内在精神的形成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这也决定了中国茶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与丰厚的思想底蕴。日本茶文化内在精神在对中国禅宗做出反映的基础上,融入了日本社会中存在的国民精神和意识。具体而言,中国茶文化内在精神以儒家所提倡的和谐和积极的人生观作为核心内容,同时,道家思想特别是老庄思想中“天人合一”的哲学、长生观、养身观等都对中国茶文化内在思想体系的构建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佛家的“禅茶一味”则引导中国饮茶之人在饮茶过程中关注对饮茶之外的事物和思想做出探索,这为饮茶之人提供了一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日本茶道对中国禅宗思想的反映,主要是体现和强调中国禅宗中的苦寂思想,并对儒家思想中的“敬”与“和”进行了吸收。“禅茶一味”是日本茶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日本竹田莫雷禅师认为众人轮流饮用同一杯茶和诵经有着相似的情趣,从这一观点可以看出,日本茶道不仅是饮茶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日本禅宗修行中的一项形式。

其次,从中日茶文化在各自文化体系中的地位来看,在中国茶文化中,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忠孝思想、和谐思想、静蓄思想等都得到了体现,虽然茶文化在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不可否认,但是茶文化并非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而仅仅是对这些中国传统文化所做出的延伸。但是在日本传统文化体系中,茶道文化则属于主体部分,特别是禅宗理念在日本茶道文化中的融入,更是让日本茶道文化成为了日本社会文化中的正统内容。

最后,从中日茶文化所具有的审美意识来看,中国茶文化更加崇尚自然,而日本茶文化则更加强调严谨。中国茶文化并不强调形式并且有着谦和朴实的特征,但是日本茶文化则融入了更多的礼仪规范内容和宗教因素,这种区别,也让中国茶文化体现出了更加随性和更具平民性的审美意识。另外,中国茶文化是一种乐感文化,而日本茶文化属于苦寂文化。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儒家思想中所强调的豁达以及道家思想中所追求的逍遥,都对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这种乐感思想促使中国社会大众在饮茶过程中更加关注对快乐和美感的追求。但是在日本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禅宗思想贯穿着日本茶文化的发展,这让日本茶文化体现出了对“彻悟心境”的追求以及悲情之美,当日本社会大众在饮茶过程中感悟人生百态时,也多会产生悲愁、低沉的情绪。

4 结语

虽然日本茶道文化起源于中国,但是在日本茶道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实现了与本国传统文化的交融,并体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因此,中日茶文化虽然有着一些相同之处,但也有着明显差异,这些差异集中体现出中日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外在形态以及内在思想三个方面。无论如何,中日茶文化都是同宗同源,并且都是东方文化中的精髓,因此,对彼此的内涵做出进一步的挖掘与探索,对推动茶文化这一东方民族文化遗产的持续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

[1]韩旭,李睿,杜泳.中日茶文化交流的历史地理学透视[J].农业考古,2011(2):255-263.

[2]洪海萍,张丽芳.中日茶文化对比[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89-90.

[3]陈曦.论中日茶文化的“艺”“道”之别[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2):193-194.

[4]舒敏.中日茶道文化的流变与定型[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1):10-11+24.

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编号:2016B159)。

刘丽芳(1982-),女,辽宁沈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茶会茶具茶道
2021春·老茶缘钱塘茶会
——20次钱塘茶会回顾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寻迹万里茶道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潮州工夫茶具的现状和发展战略(二)
茶道人生
美轮美奂的茶具
《茶道六百年》
“茶会”九问九答
偏离的茶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