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独特的装饰艺术
——陶瓷雕塑

2017-02-03洪勤洋

景德镇陶瓷 2017年6期
关键词:圆雕浮雕青花

/洪勤洋 孙 晶

随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生活中雕塑装饰的身影随处可见。雕塑作为一门古老传统的艺术随着历史的变迁发展得多姿多彩,各式各样的材质都可以作为雕塑的载体。从最早的泥雕、玉石雕、木雕到青铜雕、瓷雕再到当代的石膏雕、硅胶雕、玻璃钢雕等,可见雕塑这门艺术也是包罗万象。而今天笔者想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是陶瓷雕塑。

想要深入了解陶瓷雕塑的话,首先需要了解一下雕塑这门艺术的发展历史。其实,早在原始时期就已经有雕塑的存在,但是,这不能称作“雕塑艺术”。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直到夏商西周雕塑依然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除了用于祭祀的神像以外,大部分雕塑作品是作为礼器和实用器物的装饰而出现的。虽然说这时的雕塑概念并不完善,但具有独立雕塑品质的遗存却是相当丰富。

在夏商周时代的雕塑主要就是玉石雕刻、青铜雕塑和漆木雕刻。玉器在中华原始文化中作为原始部落的图腾标志,具有神秘的巫术色彩和浓厚的原始宗教意味。由于青铜工具的出现及普及,使得雕刻玉石变得便利,再一次推动了其发展。在安阳殷墟出土了大量的玉石雕刻,其中既有动物形象又有人物形象,这些形象大多与神话传说相关。不单是玉石,夏商周时期青铜雕塑的成就也很辉煌,那时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独立的青铜雕像,还有一类就是青铜器上各种动物形的装饰附件。青铜器以商代的最具代表。一般都具有巫术的宗教色彩,西周时期显现出趋于写实的时代特征,战国时期中,青铜器的雕塑一般来说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秦汉时期,随着国家的统一,人力物力财力都是高度的集中,为艺术的快速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时兴起的厚葬风潮使得冥器雕塑和陵墓表饰雕塑发展空前,形成中国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兵马俑了。兵马俑大部分是采用陶冶烧制的方法制成,火候均匀、色泽单纯、硬度很高。当初的兵马俑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但是出土后由于被氧气氧化,颜色不到十秒钟瞬间消尽,化作白灰。然后到了魏晋南北朝佛教的盛行使得出现了大量的石窟造像,规模之大,令人叹为观止。宋代的彩塑十分有名,而且罗汉题材的雕塑非常之多。到了元代,宗教彩塑十分盛行,除了有汉代传统的雕塑样式之外还有大量从尼泊尔传来的“梵像”式样雕塑。

接下来重要介绍一下浮雕这个门类。浮雕主要分为高浮雕、浅浮雕和圆雕。不论是高浮雕、浅浮雕还是圆雕都可以在陶瓷上得到体现。

先说说圆雕:圆雕是一种三维雕塑,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圆雕的表现手段是精致的,它要求高度概括、简洁,要用诗一般的语言去感染观众。圆雕的制作共分为三个阶段:打坯、制坯和镂雕。“打坯”的目的是确保雕品的各个部件能符合严格的比例要求,然后再动刀雕刻出生动传神的作品。在制坯时需要先用笔去画出需要打磨的部位,再进行细致的加工。在具体操作时,把材质放在打坯凳上用绳子勒住,亦可放置于地上用双脚夹住席地打坯。先打出大的形态比例关系,用几何形的立方体造型,强调大的转折和体积方向。镂雕细修,就是纠正前道工序的不足并加强细节部分的刻画,一般在工具方面是使用较小的平凿与圆凿。最后是打磨修光,用砂纸或者小的三角刀把一些不必要的痕迹磨掉,以达到光洁滑爽、质感分明的艺术效果。

高浮雕和圆雕有些类似:其空间构造和塑造特征都与圆雕十分相同,甚至局部处理也完全采用圆雕的处理方式。圆雕的起位较高、较厚,形体压缩程度较小,形成浓缩的空间深度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浮雕艺术对于形象的塑造具有一种特别的表现力和魅力。高浮雕创作注重近景、中景、远景的国画构图关系,重在追求构图的立体效果。在陶瓷上进行高浮雕创作就是对国画三维立体的延伸,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然后是浅浮雕:浅浮雕是与高浮雕相对应的一种浮雕技法,其雕刻较浅,层次交叉少,其深度一般不超过2毫米,浅浮雕对勾线要求严谨,常用以线和面结合的方法增强画面的立体感。浅浮雕的起位较低,形体压缩较大,平面感较强,更大程度地接近于绘画形式。平时最常见的浅浮雕就是落地阳文和留青,尤其是清代晚期的一些屏风作品上常常可以见到这种技法。除了这些以外,浅浮雕在刻字上也经常被使用到。

陶瓷浮雕亦称“堆雕”、“凸雕”、“凸花”。是采用各种方法,如堆、贴、刻等,使陶瓷表面产生凸起的纹样。大部分的工匠会在瓷泥塑造成型后,浇注石膏模型,等注浆成型再进行手工修饰,这种常规作品可以无限复制。还有一种是堆塑孤品的制作方法,先用瓷泥堆雕,然后挖成空心瓷坯,作者雕一个就是一个,所以叫孤品,没有石膏模型,也不能复制。高浮雕和浅浮雕在陶瓷上的表现都属于堆雕,除了在坯上直接进行堆雕,还有一种堆雕形式是堆釉。堆釉是指在一次低温烧成制度下,釉表高度玻化的生釉能保持施釉时的高堆半球状,并使其堆釉群体闪烁出柔和光泽。除了有意识有计划的堆釉之外还有一种堆釉的方式受到人们的推崇,那就是自然堆釉形式。在陶瓷生产实践中,由于某些工序操作不当,一般会导致釉烧产品出现局部或大面积缩釉,从而严重影响产品质量,而陶艺家们利用“缺陷”人为塑造“自然浮雕”美感,研制出了一种在陶瓷釉面上用其所使用的陶瓷釉形成自然浮雕的方法,这就是自然堆釉。这种方法是通过在陶瓷生坯或素烧坯上施一定厚度的自然浮雕釉,在干燥过程中由于缩水干裂而产生裂痕,经釉烧使釉玻化,控制温度使釉具有适当流动性,釉自身表面张力在裂纹处分断并各自聚集成滴,从而产生自然的凸起浮雕效果。但是,堆釉因釉料在高温烧炼中会流动,故画面形象必须概括简练,不能太细。

另外还有一种陶瓷浮雕是釉下刻花:指的是在瓷坯上用刀刻出花纹,其制作特点是着力较大,而且雕刻较深,花纹装饰烧制出来的陶瓷成品很有层次感。这种技法宋代较为流行,青瓷采用最多,南方龙泉窑及北方耀州窑也最具代表性。那时的人们用竹、骨、铁制的平口或斜口刀状工具在已干或半干的坯体刻出花纹,着力较大,雕刻较深,花纹有层次。釉下刻花既可以装饰图案,也可以于二次加工时绘画者按照刻花上釉、上彩,达到完美制作之目的。在制作青花胭脂红器中被应用,有了刻花工艺,匠工们绘制釉上胭脂红彩就有了轮廓曲线,绘画时也就方便许多。

最后一种工艺也是景德镇的传统老工艺叫做“镂雕”:又可以叫做通花式镂空。镂雕一般都选用高白泥或其它特种泥料制作,以保证其洁白、细嫩,一般镂雕作品都是精致细腻,广受好评,但是制作工艺复杂,所以很难大量生产。20世纪20年代,镂雕艺人徐顺元是景德镇第一个创制瓷雕《龙船》成功者,他的作品曾送美国芝加哥国际博览会展出并获奖。

陶瓷浮雕在釉上和釉下彩中都有表现,釉上彩中比较流行的就是粉彩浮雕,而釉下彩中像青花、颜色釉等等都具有代表性。粉彩浮雕在清雍正时期发展到高峰,既有镂雕还有浮雕,加上粉彩的艳丽颜色,给人以富丽堂皇的感觉,题材也都是龙凤、寿桃、百花这样的题材,作品都深受皇家贵族的喜爱。再就是青花,青花与浮雕的结合远没有青花与镂雕的结合作品多。在镂空的瓷瓶或者瓷板上添加不俗的青花纹饰,使得整个作品变得层次丰富,赏心悦目。

猜你喜欢

圆雕浮雕青花
寻迹青花,邂逅古瓷窑
一朵青花,绽放在时光中
青花
浮雕圆圈
对宋代动物形、瓜果形玉佩饰的几点认识
漫谈云浮石雕艺术的雕刻技法
出错的浮雕
浅谈对圆雕的认识
嘉定竹刻传统技艺研究
去云冈石窟看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