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地区混交林的主要作用及营造技术
2017-02-02梁树军
梁树军
(辽宁省建平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辽宁 建平 122400)
辽西地区混交林的主要作用及营造技术
梁树军
(辽宁省建平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辽宁 建平 122400)
在低山丘陵地区实施森林营造中,混交林与单一林比较,不仅能够增强对森林区域空间资源的更合理利用,同时也对森林土壤营养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营造人工混交林,是位于辽宁省西部低山丘陵地区的重点林业工作。为了促进辽西地区混交林的规模与区域,笔者对混交林的主要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混交林造林的主要技术与方法。
1 辽西地区营造混交林造林的主要作用
1.1 有效的利用了森林土壤的营养空间。在同区域内的森林土壤中,地表以下不同深度的土壤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尽相同,最大程度的利用森林土壤空间的营养,是提高森林土壤的利用价值的重要渠道。在混交林中,因为树种较多,不同的树木品种在根系分布上有所不同,如果将不同树种栽种到同一区域内的土壤内,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不同层次的营养,实现了土壤营养空间利用的最大化。
1.2 有效的促进森林环境生态平衡。混交林与单一纯林比较,对生态平衡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众所周知,森林动物依赖树木的树种与品种不尽相同,例如,松树是松鼠的天堂,沙棘林则更适于山鸡栖息,野生桃树以及其他果树森林是猴子的乐园。单一纯林形成的生态环境仅适宜单一动物的活动,为人类以及动物的生存带来的空间也是比较单一的,而且对于动物生存栖息来说,也是比较单一的。
1.3 极大地增强了森林环境防护能力。与单一纯林比较,混交林形成的林冠、林幕较为浓密、郁闭,根系十分发达的树种在深入土壤扎根以及地上部位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实现了有效地防御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这也大大提高了混交林类型森林的自我防护能力,当遇有洪水、飓风侵袭时,混交林抵御灾害能力比单一纯林就要高得多。
2 辽西地区营造混交林的混交类型
2.1 双乔木、多乔木混交类型。混交林的乔木混交类型是采用2个或2个以上的乔木树种进行混合栽植,不仅节省大量的造林空间,提升森林林地的土壤肥力,充分显现不同树种的不同效能,还能充分挖掘和增加林农的蓄材资源,大幅度增强森林的生产能力与产出效益,使林农在相同的经营条件下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混交林分主要树种与次要树种形成结构合理的复层林,主要树种分布于上层,次要树种分布于下层,不同树种之间的协调作用要大于矛盾,从而实现了效益较高的林分生产率。
2.2 一乔木一灌木混交类型。一乔木一灌木混交类型是采用乔木种和灌木进行混交栽种,能够缓解乔木混交方式当中树种间距小和光线不充足的问题,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乔灌木混交造林也能够有效保护和改良土壤。栽植初期灌木往往生长速度更快,灌木可以充当乔木的保护伞,而当灌木停止生长,乔木高度超过灌木的时候,灌木会因为光线不充足而逐步死亡腐烂,从而为乔木的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2.3 多乔木多灌木综合性混交类型。多乔木多灌木综合性混交类型继承和发扬了乔木混交以及乔灌木混交这两种类型的优势,同时也为混交林造林的立地条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混交林形成所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久。综合性混交林的种植会给林农带来繁重的抚育工作量,混交林的综合混交不适宜在立地条件不良的林地区域应用和推广。
3 主要混交技术解析
3.1 带状混交造林技术。带状混交造林技术是辽宁西部地区混交林造林应用的主要技术与方法。带状混交造林技术操作简单、管理便利,但是带状混交的造林技术方法仅仅适合较为平坦的林地区域,在地势平坦的拟造林林地将2种以上的树种利用带状混交林的方法进行栽植,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带状混交造林技术适合各种类型与不同规格的树种苗木栽植。
3.2 株间混交造林技术。株间混交在造林上也叫作行内混交,指的是将2种以上的树种苗木按设计的距离隔株栽种在同一行内。混交林能够提升土壤中蔗糖酶的活性,而株间混交在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方面的效果还会更高一筹。株间混交对于树木间距的要求较高,而且树种间距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如果树木的间距较小,彼此间相互影响因素就会加大。如两者均为喜阳树种,那么低矮的喜阳树种的光照量就会大大减少,从而对树木的生长极为不利。因此,采用株间混交造林间距的合理确定极为重要。
3.3 实施随机混交造林技术。随机混交造林是种多样化的混交方式,按照非格式化的比例将不同种类的树种栽种在同一个林地范围内。随机混交造林技术适合地形不规则以及对于混交林种植具有特殊要求的地区,如森林公园、林区山顶、林地山脚下部等。随机混交造林在地形选择上首先要以具备一定的层次性为前提,在平坦的林地不宜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