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的识别与防治
2017-02-02刘春隔张喜强
刘春隔张喜强
(1确山县乐山林场 河南 确山 463200;2平舆县东皇街道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 河南 平舆 463499)
美国白蛾的识别与防治
刘春隔1张喜强2
(1确山县乐山林场 河南 确山 463200;2平舆县东皇街道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 河南 平舆 463499)
本文在介绍美国白蛾识别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其发生规律,并且提出了一些防治技术。
美国白蛾;识别;防治技术
美国白蛾又被称为美国灯蛾、秋幕毛虫等,其归属于鳞翅目灯蛾科。目前,美国白蛾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检疫对象,对植物有着极大的危害。美国白蛾本身食性较为驳杂,繁殖速度快,传播容易,很难根治,对林木、果树、农作物等都有着危害。自从1996年美国白蛾传入我国之后,白蛾虫害每年都会发生,给林木业和农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1 识别特点
1.1 成虫的特点。美国白蛾雄虫身体长度0.8cm左右,双翅展开则有3cm左右;雌虫身体长约1.1cm,双翅展开则有3~4cm。雄虫的触角形状为双栉状,而雌虫的触角形状为锯齿状。美国白蛾的眼睛为复眼,并且较大,呈现为黑色,下唇有须,比较短小,喙很短,头部和胸部有白色的长毛。越冬代的绝大多数雄虫与少部分雌虫,其翅膀上有数量不一的黑色斑点;夏季代则只有很少数的雄虫在翅膀上有黑色斑点。美国白蛾的后翅通常没有斑点,前足基节呈现为橘黄色,而胫节则呈现为黑色,前足前爪很长,呈现弯曲形态,后爪较短,呈现笔直形态。
1.2 虫卵的特点。美国白蛾的虫卵整体为圆形,直径0.4~0.5mm大小,初时为浅黄绿色或者浅绿色,后来变为灰绿色,快到虫卵孵化时,呈现为灰褐色,并且外部有光泽。卵块单层有序排列,上面覆盖着白色的鳞毛。1.3幼虫的特点。美国白蛾成熟幼虫长度2.8~3.5cm,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红头型和黑头型。其中,黑头型的头部表现为黑色,有一定的光泽,背部具有一条灰褐色的带状背线。背部的毛瘤为黑色,侧面的毛瘤则大多是橙黄色,毛瘤上有白色长毛。红头型则表现为头部柿红色,身体则由淡到深,身上有暗斑,纵线为白色,在身体的每一节中断。
1.4 虫蛹的特点。美国白蛾的虫蛹通常长度在8~15mm,直径3~5mm,通体呈现为红褐色,头部、胸部有着皱纹。虫蛹后胸以及腹部存在浅浅的凹下去的刻点,背部中央存在纵脊。腹部末端有臀棘,排列极为整齐,有10~15根。虫蛹包裹在茧中,虫茧形状为椭圆,颜色呈现黄褐色或者暗灰色。
2 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
美国白蛾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每年发生2代,主要在枯枝落叶、表土层中越冬。以我国华北地区为例,美国白蛾从每年的5月初开始羽化成虫,整个羽化时期可以持续将近2个月,直到6月末期。第一代幼虫通常发生在每年的6~8月,大约在7月开始逐步化蛹,到7月末期开始逐步羽化成虫,基本到8月份结束。第二代幼虫则是出现在8月初期到11月初期,期间9月份开始化蛹,10月为盛行期。
2.1 成虫。美国白蛾成虫飞翔能力一般,趋光性不强,但黑光灯还是可以引诱一部分成虫,而且大部分都是雌性成虫。美国白蛾成虫通常都是昼伏夜出,在夜间进行活动,虫卵一般产生在树叶背面,一粒粒相排列成块,卵期大概15d。
2.2 幼虫。美国白蛾幼虫在孵化之后短短几个小时就能够吐丝结网,并且开始吐丝缀叶,随着幼虫逐步生长,其食量也在不断扩大,结网也不断变大,到最后就和一层白纱笼罩了树冠一般。进入暴食期后,美国白蛾幼虫能够很快蚕食树叶。幼虫耐饥能力很高,即使停止进食15d也能够存活,可以借助交通工具或者风力传播蔓延,危害很大。
3 防治技术
3.1 农业防治。在幼虫3龄前发现树冠中的网幕,采用人工剪除的方式集中处理。若是幼虫已经分散,则需要在幼虫化蛹之前运用树干绑草的方式诱导幼虫集中,然后进行集中处理。其次,还可以在成虫羽化期进行捕捉,主要集中于每天清晨和黄昏,包括电杆、树干等直立物体上。
3.2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技术指的是运用性诱剂或者环保型的昆虫趋性诱杀器在成虫期进行捕捉,将诱芯置入诱捕器中,然后将其挂在树林之中,主要对成虫进行捕杀。此种方式能够有效防止成虫交尾,从而降低美国白蛾的繁殖率。
3.2.1 剪除网幕。在美国白蛾2~3龄网幕盛期的时候,每隔2~3d到地里检查,发现网幕,及时剪除幼虫网幕,剪网时要全部把网幕剪除,以免有幼虫漏出或漏网。剪下的网幕及散落在地上的幼虫要及时集中烧毁或深埋。
3.2.2 围草诱蛹。该方法主要适用于防治困难的高大树木。在老熟幼虫化蛹前,在树干离地面1~1.5m处,用谷草、麦秆、稻草等秸秆,绑树干1圈,诱集幼虫化蛹。化蛹期间每隔7~9d换1次草把,解下的草把及时集中烧毁或深埋。
3.2.3 人工挖蛹。晚秋、初春季节在树洞、树皮缝、枯枝落叶、树周围建筑物缝隙、砖石瓦块及屋檐下挖越冬蛹;4月中旬及7月中下旬,挖第一代蛹并及时集中消灭。
3.2.4 诱杀成蛾。利用美国白蛾的趋光性,在上一年发生美国白蛾比较严重、四周空旷的地区,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捕电击灭蛾灯、黑光灯等在成虫发生期诱杀成蛾。
3.3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指的是运用周氏啮小蜂对白蛾进行防治。放置蜂巢等时间应当控制在美国白蛾每一代化蛹期之间。选择气温超过20℃的天气,一般在上午10:00和下午5:00进行放蜂,每一代幼虫期放蜂2次左右。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美国白蛾核多角体病毒和苏云金杆菌复配,以此对美国白蛾进行防治。
3.4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喷雾防治和树干基部打孔注内吸剂防治两种形式。对4龄之前的幼虫运用1.8%阿维菌素4000倍液、2.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喷雾,喷雾设备可以选择车载风送式远程喷雾机,大片林木也可以选择飞机等。二是在树干基部打孔,每隔10cm打一个孔,注入甲胺磷等药物。
[1]王翠娟,刘艳庄,李少春.美国白蛾的识别与防治[J].河北果树,2008(03):36.
[2]宋守旺.美国白蛾的识别与防治[J].农业新技术,2005(03):21.
[3]王秀杰,裴贵,郑兰娟,等.美国白蛾的识别及无公害防治技术[J].河北果树,2007(05):36.
[4]桂炳中.美国白蛾的识别及综合防治技术[N].中国花卉报,2007-06-23(003).